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再谈草场承包——对德姆塞茨土地产权理论的修正 下载:52 浏览:404

阿妮尔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中国草场承包以往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一个自上而下推行的、由外部强加的政策,新制度经济学家德姆塞茨曾提出,畜牧业实行土地的私有产权会产生极为高昂的维护成本。然而,内蒙古吉日嘎朗苏木和青海黑马河乡的案例表明,草场承包是政府与牧民利益耦合的过程,如果说政府推进草场承包的理论依据在于推进市场化、避免"公地悲剧",那么牧民支持草场承包则是因为经济发展逐渐造成的草场稀缺性。德姆塞茨的土地产权理论不仅在有关畜牧业的讨论中忽略了谈判成本和环境成本,而且没有认识到,不管从经济生产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畜牧业实行土地私有产权也是有效的。虽然与农业、狩猎业相比,畜牧业需要更为广阔的土地,一旦实行土地的私有产权会产生诸如建造网围栏等较高的维护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作为生产性投入,它也会带来一定收益,甚至高于其成本,由此产生利润,而且草场产权交易还会降低由土地细分造成的环境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成本收益率。

基于土地产权创新的乡村规划实施探究——以成都市青杠树村为例 下载:75 浏览:427

汪越 刘健 薛昊天 谭纵波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3期

摘要:
长期以来,乡村规划延续着城市规划的固化思维,存在可操作性不强、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已被业界和学界广泛讨论。本文通过梳理成都农村土地改革和乡村规划建设的实施历程,指出忽视土地产权关系是制约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症结所在,而新时期围绕土地产权推行的系列改革创新极大推动了乡村规划的科学编制与顺利实施。文章以四川省成都市青杠树村为例,论证土地产权的明晰界定、属性完备、权能丰富和有效保护是乡村规划实施和乡村建设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土地利用模式、资金运作模式和融合治理模式进一步保障了乡村规划实施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成都针对土地产权的制度创新为乡村规划实施机制的制度设计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其他地区的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路径分析 下载:124 浏览:1477

许惠玲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3年9期

摘要:
针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展开讨论,首先阐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运行困境,指出现行制度中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模糊、土地经营分散且流转不畅、农民土地使用权预期不稳等问题,深入挖掘其背后存在的制度、社会、市场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可行的改革路径与策略,提出了优化土地确权登记策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稳定土地使用权预期等系列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