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职业教育推动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及问题探讨 下载:85 浏览:499

姜维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5期

摘要:
"十二五"以来,在职业教育推动下,西南地区区域劳动力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产教融合和"就业导向"政策得到了深入贯彻和执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在院校布局、专业设置、经费投入与生均资源分配、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成功避免“过度城市化”困境及其原因 下载:67 浏览:442

蒙昱竹1 杨先明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路径,但当城市的发展过快超过了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时,将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与之相伴的是"过度城市化"困境。世界上多数国家陷入了这一困境,而中国成功避免了这一困境,现有文献从多个视角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原因,但有待拓展。中国得以成功避免"过度城市化"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走的是一条适应于自身国情特殊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化道路。其机制在于,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系列问题。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分区分类政策研究 下载:65 浏览:452

卢伟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当前,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向西开放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西部地区正在由我国的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西部地区各省(市、区)都在探索不同的扩大开放的路径。本文在基于市级层面的西部地区开放程度评价基础上,根据开放程度高低将西部地区地级市分为六个等级,并根据现有开放格局和未来开放潜力将西部地区划分为开放引领地区、开放潜力地区、一般开放地区和有限开放地区,在总结不同类型开放地区的开放特点和开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推动不同类型开放地区扩大开放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评价 下载:65 浏览:429

党丽娟1,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评价,有利于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本文从流域、省域、地市域3个尺度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8年流域农业用水减少,工业用水基本稳定,居民生活、生态用水有所增加;流域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平不断提升;流域地表水利用率高达71.6%,未来工业节水方向应是提高工业重复水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未来农业节水方向应将增设节水灌溉设施、改变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提升用水水平等作为重点。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与评价 下载:52 浏览:498

党丽娟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评价,有利于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本文从流域、省域、地市域3个尺度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8年流域农业用水减少,工业用水基本稳定,居民生活、生态用水有所增加;流域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平不断提升;流域地表水利用率高达71.6%,未来工业节水方向应是提高工业重复水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未来农业节水方向应将增设节水灌溉设施、改变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提升用水水平等作为重点。

如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基于外贸的视角 下载:85 浏览:499

卢伟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总结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西部很多地区缺乏有效降成本的途径以吸引加工贸易企业,本地开放主体培育严重不足,外贸开放平台区域分布不均衡、效率不高、容量不足,吸引内外资的优惠政策和营商环境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下一步,应瞄准西部地区扩大开放存在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措施,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高铁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下载:31 浏览:310

王业帅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5期

摘要:
高铁经济带是指以高速铁路为基础,以高铁场站为核心,通过高铁的快速连通,推动沿线城市(城镇)在互联互通、产业发展、旅游合作、城镇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互相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新兴模式。西部地区高铁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在更广范围、更高效率整合要素资源,促进经济要素互补互享,探索创新区域合作新模式,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有利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先进要素在经济带的充分流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完善西部地区经济总体布局,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享发展。

服务地区经济的供给侧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福建三明市为例 下载:60 浏览:416

黄晓婷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1期

摘要:
新职教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自身办学发展思路,高校转型迫在眉睫。为适应新经济发展,三明市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但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瓶颈困扰着大部分企业。三明市因历史及地理原因,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存在瓶颈,增加企业内动力,提升在职员工素质及技能技术,是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福建省特色职业教育,是产教融合的模式之一,旨在提升企业在职员工学历、提高员工技术和创新能力。通过重点分析三明地区企业"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入现状、现实意义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建议。

专用资产、财务困境与并购标的概率 下载:72 浏览:502

王佳星 刘淑莲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从契约视角出发,分析了专用资产的信息传递作用,以及并购市场能够捕捉到公司专用资产投入传递出的信息。选取2012-2018年有并购标的方记录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并购标识虚拟变量;通过中国投入产出表构建公司专用资产投入密度指标,并进行了Logistic概率分布回归。实证结果表明:(1)专用资产投入密度高的公司在并购市场中更容易成为标的方;(2)财务困境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专用资产投入密度与并购标的概率的关系分别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教育不平等与政府干预——基于清代康熙年间分省取士制度的量化历史分析 姚遂石笑楠 下载:46 浏览:427

姚遂 石笑楠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以清代康熙年间会试录取制度改革为自然试验,通过混合OLS法,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教育不平等与政府干预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因素,而分省取士政策显著降低了经济发展水平对进士录取的边际影响。本文利用清代巍科数据,通过混合OLS法还发现,分省取士对于以巍科为代表的高级人才录取影响甚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才是关键。本研究表明:政府注重区域公平录取政策虽有利于促进教育平等,但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才是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的长久之计。

“一带一路”建设下东北亚经济合作对策与建议 下载:354 浏览:3123

刘力华 《中国经济》 2021年4期

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基本政治保障,在此基础上周边国家加速与我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的经济合作。中国一直希望能够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由于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经济发展滞缓,故而两地成为两国政府密切关注的地域。本文将对“一带一路”与东北亚经济区域合作进行研究,完善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问题。使东北与俄滨海边疆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深入拓展港口贸易合作,发展地区进出口贸易,促进东北亚地区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川藏铁路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变迁的动力机制预判性分析 下载:235 浏览:2471

邓跞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0期

摘要:
国家启动川藏铁路建设计划对沿线经济发展将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借鉴国内外类似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借助交通经济带等先进理论工作,对川藏铁路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变迁的动力机制进行预判性分析,铁路技术特性将带来交通结构优化、交通可达性改善将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依托重点城市和交通经济带的经济极化将带来扩散效应。对这些机制的科学预判,将有利于优化川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方案,从而使川藏铁路在未来的区域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载:311 浏览:3437

黄瑞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1年12期

摘要: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大兴安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452 浏览:2341

唐晓岩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十四五”时期,是大兴安岭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林区改革、推进高效治理、实现跨越振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高端人才匮乏、成果转化能力较弱等困难和挑战,必须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本文对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大兴安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助力林区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下载:241 浏览:2133

王刚 《金融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少数民族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拉萨市为例,从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路径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进行总结,希望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农业品牌化发展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 下载:276 浏览:2859

曹宇 《农业研究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饮食这一方面,人们更注重的是买的东西是否是有机的,在这样的状态下,有很多农业品牌随之崛起。农业产品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够为之后的社会发展带来有利条件。本文将通过农业产品发展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