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江苏仑山地区和湖北宜昌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下载:88 浏览:492

张照1,2 罗辉1,3 张元动1,3 《生物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报道了江苏仑山岗岗山剖面和湖北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岩芯中晚奥陶世五峰组灰色、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动物群。通过对仑山和宜昌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再研究,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以空滴虫科(Inaniguttidae)放射虫发育为特点,丰度高,但分异度低、属种单调,仑山地区仅有一科、一属、两种,包括Inani-gutta webbyi和Inanigutta jiangsuensis。宜昌地区同样发现空滴虫科放射虫,但难以鉴定到属种。两个地区的化石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根据伴生的笔石化石判断该放射虫动物群时代为凯迪晚期至赫南特早期。动物群特征与凯迪早、中期放射虫动物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在两地五峰组中还新发现一类分类位置待定的锥形疑似放射虫化石,具有一定的地层对比意义。

江苏仑山地区和湖北宜昌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下载:67 浏览:483

张照1,2 罗辉1,3 张元动1,3 《生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报道了江苏仑山岗岗山剖面和湖北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岩芯中晚奥陶世五峰组灰色、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动物群。通过对仑山和宜昌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再研究,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以空滴虫科(Inaniguttidae)放射虫发育为特点,丰度高,但分异度低、属种单调,仑山地区仅有一科、一属、两种,包括Inani-gutta webbyi和Inanigutta jiangsuensis。宜昌地区同样发现空滴虫科放射虫,但难以鉴定到属种。两个地区的化石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根据伴生的笔石化石判断该放射虫动物群时代为凯迪晚期至赫南特早期。动物群特征与凯迪早、中期放射虫动物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在两地五峰组中还新发现一类分类位置待定的锥形疑似放射虫化石,具有一定的地层对比意义。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上侏罗统海房沟组孢粉组合 下载:86 浏览:480

张前旗1,2 李建国1 黄迪颖3 《生物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一带是著名的道虎沟生物群的代表性产地,本文对这里的柳树湾剖面海房沟组进行了孢粉分析,揭示了道虎沟生物群发育的古植被组成面貌,为研究这一中国北方中、晚侏罗世重要生物群的生态系统及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当前样品含有数量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但分异度不高,共计20属15种及若干未定种。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两气囊花粉占优势为特征,其中以Alisporites和Pseudopicea含量最突出,其次为Quadraeculina和Podocarpidites。掌鳞杉类Classopollis常见,蕨类和苔藓孢子则非常匮乏。孢粉组合的时代很可能为中侏罗世末,但也不排除至晚侏罗世早期的可能。孢粉组合显示道虎沟生物群发育时期研究区的植被为以裸子植物松柏类针叶林为主的景观,气候温凉、湿度中等。

国内戏曲地理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下载:29 浏览:313

李砚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国内戏曲地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多来自音乐学界和文化地理学界,研究数量近乎百篇/部,研究主要围绕戏曲文化空间分布与区划、戏曲文化源地与扩散、戏曲文化整合、戏曲文化生态、戏曲文化景观这五大论题进行。两个学界的戏曲地理研究数量呈直线上升态势,研究专题也大致相同:空间分布、文化区、文化扩散(含文化源地)、文化整合、文化生态、文化景观,但同时也显露出受其学科专业知识所限而导致的不足。因此,建立学科交流平台、整合学科优势、弥补各自短缺就显得尤其必要。

辅助科学:民国史学中的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 下载:30 浏览:224

毛曦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民国时期,在现代学科视阈下,史家已认识到地理学对于历史学具有"以地释史"的重要意义。史家们将地理学建构于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体系中并置于重要地位,认为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地理学分支领域最能辅助历史研究。在史家们看来,历史地理学包括了沿革地理学,学科归属或是人文地理学分支,或是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相携并肩;历史地理学虽为史学之辅助学科,但学科属性为地理学而非历史学。

史念海与新方志理论研究 下载:28 浏览:168

苏卢健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掀起编纂新方志热潮,史念海先生积极投身其中,他不仅积极探索新方志的理论体系构建,提出新志可史志兼而有之,体例应合乎地情体现特色,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新观点指导修志等,而且在修志实践中大胆创新,强调新志应重视记述地理环境的变迁,重视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史念海与谭其骧、侯仁之等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努力,不仅丰富了新方志理论,提高了新方志编纂质量,而且推动了中国方志编纂从"旧"到"新"的转变。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商业集聚与城镇化耦合关系分析——来自中原城市群17城市的经验证据 下载:11 浏览:168

王彦彭1 张高峰2 《中国经济》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针对商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构建了耦合模型,运用中原城市群河南省域内的17个省辖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河南17个省辖市商业集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外围城市规模过小,集聚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博乐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之间关系研究 下载:35 浏览:344

肖合来提·巴义1,2,3 孜比布拉·司马义1,2,3 杨胜天1,2,3,4 于苏云江·吗米提敏1,2,3 张文静1,2,3 张利萍1,2,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4期

摘要:
以博乐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5~2016年博乐市11项城市化指数以及3项大气环境污染指数,并获取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数以及大气污染物水平综合指数。计算过程中,把城市化发展指数作为自变量,SO2、NO2、PM10污染物指数、大气污染物综合指数单独作为因变量,解析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与大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关系,并分别对其进行二、三次回归模型的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博乐市2005~2016年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大气污染物综合指数出现"N型"库兹涅斯(ECK)曲线关系。由于研究周期不长,因而可能只得出真正的ECK曲线的一部分,博乐市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与大气污染物综合水平之间的演变规律有待进一步深化探索。

长三角都市圈小城镇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湖州市为例 下载:61 浏览:363

朱世豪1 黄大全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城市住宅价格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都市圈内部房地产市场发展迥异,体现了一个地区不同尺度之间资源配置能力和作用。本文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对长三角都市圈房价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空间估计,并重点讨论浙江省湖州市小城镇房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都市圈房价分布呈现出多中心的分布特征,但省间的共通性不强。(2)湖州市房价分布受杭州房价溢出效应影响,呈现出轴线状的双中心特征,垂直于轴向东西两侧衰减。(3)都市圈核心城市房价溢出效应远大于小城镇自身核心区的集聚效应,小城市的房价水平受邻近的大城市影响显著。

高科技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之路——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为例 下载:58 浏览:343

李奕璇1 岳嘉琛1 胡佳2 潘峰华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受到普遍关注,但是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本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小镇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地理信息小镇的发展得益于德清毗邻杭州的区位条件,同时地方政府的战略远见和政策定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德清城市能级较低的不足。作为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过去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外部吸引大量科技、人才和产业资源,塑造区域品牌,并通过高品质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打造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未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需要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提高产业发展的本地嵌入性。

浙江省无居民海岛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下载:26 浏览:280

魏艳艳1,2 张凯迪1,2 徐良3,2 赵敏3,2 唐继荣4 《土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土壤重金属因不易分解且部分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另外,土壤重金属也会对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我国无居民海岛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背景下,开展无居民海岛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被多样性的关系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野外植被与土壤的调查与采样,结合实验室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地研究植物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仅部分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对19个土壤样方的铬、汞、砷、铜、锌、镍、镉和铅等八种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为仅4个土壤样方受到镉的污染,5个土壤样方受到了铅的污染。(2)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镉和铅污染指数成负相关。植物物种多样性越高,其生境下土壤受镉和铅污染的程度越低。(3)不同科和种的植物对镉和铅两种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如,菊科、豆科、蔷薇科、茜草科、百合科、大戟科、松科和山茶科植被对镉和铅均有耐性或适应性。柃木、滨柃、檵木、杜鹃、芒和蕨对铅和镉均有一定的耐性或适应性。(4)植物生活型不同其对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例如,草本和灌木比乔木更能适应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境。另外,多年生草本比一年生草本更能适应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境,常绿植被比落叶植被更能适应镉铅污染的环境。对无居民海岛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植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研究区的土壤和植被资源状况,也对无居民海岛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环洱海滨湖坝区乡村景观生态廊道构建 下载:28 浏览:343

高彬嫔 吴映梅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环洱海滨湖坝区是典型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地区和少数民族村落聚集区,综合运用位序—规模、自然断点及GIS空间分析方法体系,识别生态源地和传统村落、划分生态阻力面等级,构建乡村景观生态廊道。结果表明:"西北—东南"为主导的生态源地空间分布方向与生态景观格局基本一致,生态源地聚集程度较高;16个传统村落识别为人文节点,介入生态廊道的构建,丰富了生态廊道构建内容;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生态阻力等级较高,人类活动对生态景观影响显著;构建的38条乡村景观生态廊道中,76%分布在生态斑块破碎特征明显的区域,有利于提升研究区生态景观与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

地缘关系视角下云南跨境旅游发展探析 下载:34 浏览:394

高大帅 吴菊平 骆华松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边地开发开放进程加快,跨境旅游成为国家间发展地缘关系的重要抓手,云南地缘区位优势明显,与周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地缘关系,依据地缘关系与跨境旅游之间的联系,分析云南跨境旅游存在障碍,从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层面提出云南跨境旅游发展新思路。地缘经济上,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培育跨国旅游公司、构建跨境旅游城市联盟和加强跨境旅游要素体系建设等方面,来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地缘政治上,健全旅游合作机制,改善地缘政治环境,推行无障碍旅游区/圈建设;地缘文化上,加强跨境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增强文化认同,通过跨境旅游彰显旅游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内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述评 下载:38 浏览:360

赵晓娜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2001年,劳拉詹南的《金融地理学》中文版刊出,开启了中国金融地理学研究的序幕,中国特殊的经济地理条件,为金融地理学研究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文章梳理知网和硕博论文库里近15年国内金融地理学相关文献,对国内金融地理学研究的进展进行系统述评。研究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理视角下的区域金融研究、区域经济、金融中心和金融排斥等几个方面。根据对文献进行述评的结果,在未来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研究,应该结合国家战略进行研究,应该重视不同学科的理论交叉和研究方法交叉,这要求学者们具有更深的学术素养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来兼顾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由对研究对象的表层分析到本质探求、由单一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转变到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

两广地区宋代钱监设置因素考证——以历史地理学为视角 下载:44 浏览:355

白丽群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两宋时期,宋王朝在今两广地区设置了梧州元丰监、贺州钱监、浔州钱监、韶州永通监、惠州阜民监等钱监,其兴衰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军事需要诸因素紧密相关。发达的水路网、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为钱监的设置提供了物质基础;南疆地区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区位和物产优势带来的贸易便利,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戍兵的增多导致军费支出的增加,使货币需求加大。换言之,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对两广地区宋代钱监的设置和铸钱业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客家乡村聚落形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为例 下载:90 浏览:502

魏少彬1 李航飞1,2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采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分析侨乡村聚落形态和影响因子,探讨聚落形态的形成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客家乡村聚落表现出显著的布局形态、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组织形态上特征。(2)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文化、经济、宗族意识、风水观念和历史环境是聚落形态的影响因子。自然环境在最初的聚落布局起到主要的作用,而在聚落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环境所起作用逐渐凸显,三种环境共同推进了聚落形态的形成。聚落形态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环境的综合作用。

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创建高效地理课堂 下载:65 浏览:368

高春梅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10期

摘要:
面对新课改、新课标、新高考,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职业技能。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优化地理教学语言,采取读书与思考相结合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从而适应课程改革步伐。

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教学尝试—以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活动课《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为例 下载:63 浏览:498

洪成旗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地理教育已经进入素养本位的新时代。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尝试以素养立意,用地图识绘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用问题导学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用模拟演习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用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初中生的地理学家形象认知调查研究 下载:80 浏览:473

杨代虎1 王从戎2 傅文茹3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国内对初中生理解的地理学家形象的研究尚处于空白。这方面的研究对了解学生对地理学家的认知、地理学习兴趣、职业意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绘画地理学家的方式,调查了合肥市212位学生对地理学家形象的认识,多数学生认为:地理学家以男性、年轻的自然地理学家为主,在室外或野外从事观察或调查工作,身边常伴有地图、地球仪与书籍;地理学家有着丰富的地球、地理、地形、植物、生态环境、区域知识;地理学家有毅力,且勇敢、能吃苦,具有创新、观察、冒险、发现与生存能力。多数学生对地理学家持正面印象,但是这种正面印象没有转换为职业意愿,绝大部分学生不愿成为地理学家。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教学与 评价研究 下载:26 浏览:377

陈建华 汪衍西 《地理研究进展》 2025年2期

摘要:
我国地理核心素养主要为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主要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 革不断的深入,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亟待融入到地理核心素养当中,进行 理念和方法上的更新换代,而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依据的是教学评价的结果,教 学评价的理念和方式的创新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将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索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分析如何让达到最好的评价组
合,并在研究中加入了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案例研究,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