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区域美丽中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关联性测度及前景预测——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 下载:87 浏览:481

时朋飞1 李星明2 熊元斌1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美丽中国—旅游业是内涵广泛且结构复杂的具有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在全面剖析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耦合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构了美丽中国—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该区域11省市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结合修正GM(1.1)模型预测了该区域11省市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10年的变化轨迹。研究发现:(1)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即两大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2)长江经济带11省市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且发展态势趋同,但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波动幅度较美丽中国系统更为明显;该区域美丽中国系统评价值长期高于旅游业系统评价值,表明旅游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驱动作用滞后于美丽中国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3)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在稳步上升状态,但提升与演进速度较为缓慢,其中耦合度始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才跨入勉强协调阶段;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耦合协调度演化进程明显加快。(4)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评价值、耦合度指数、耦合协调度等均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从东向西基本上呈现"高—较低—较高—低—较高"的空间格局,而旅游业成为弥合区域发展差异的有效路径依赖。

东北地区坡耕地主要土种土壤可蚀性估算 下载:86 浏览:483

张天宇1,2 尚晨晨1,2 韩笑3 《中国土壤》 2020年5期

摘要:
土壤可蚀性(K)反映土壤对侵蚀的敏感程度。本研究旨在查明东北地区坡耕地主要土种K特征。共采集了70个土种的土样,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USLE诺谟图获取了它们的K_n,分析了东北地区耕地土壤主要土种的可蚀性。结果表明:(1)K_n最小值为0.011,最大值为0.070,平均值为0.031,标准差为0.012。无论是沿纬度方向,还是经度方向,K_n没有持续递增或递减的趋势。(2)各土种之间K_n差异明显,极值比达到6.4;同一土类各土种之间K_n也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土类的K_n极值比超过了1.5;因此,土壤侵蚀预报应尽量使用土种的K_n。(3)随着侵蚀程度加重,吉林省黑土的K_n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4)近6%土种的砾石盖度超过1.5%;如果不考虑砾石因素,它们的K_n平均被高估37%。对于侵蚀严重、砾石较多的山区土壤,应考虑砾石对K_n的影响。

平潭岛“三生空间”格局演变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下载:56 浏览:442

欧惠1 陈娟2 戴文远1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平潭岛土地利用现状和实际情况,根据土地利用主导功能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当量因子法计算平潭岛2000~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5年间平潭岛"三生空间"面积变化明显,生活生产空间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2 820.77 hm2,增幅达8.67%,而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面积都呈减少态势;15年间平潭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降低,其中生态空间下降总量最多,达0.99亿元,生活生产空间下降幅度最大,降了65.67%;"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明显影响,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空间对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侵占。

福建省城市扩张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 下载:64 浏览:458

黄康1,2 戴文远1,2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基于2000~2015年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与非农GDP的历史数据,根据生态位理论将9个设区市分为4个等级,结合库兹涅兹曲线分析、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脱钩分析3种方法对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福建省城市生态位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9个设区市均符合广义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但只有高生态位城市全部符合倒"U"型曲线关系;福建省多数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受区位、政策和决策等因素影响并不明显;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脱钩关系主要呈现为增长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和增长连接4类,绝大多数城市多数时期以弱脱钩状态为主。

基于地理时间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过程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196 浏览:1301

钟梅 《地理研究进展》 2023年12期

摘要:
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常以时间为过程呈现,近几年高考对地理过程的考查日益增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学地理教师更多的关注于空间思维的发展,而忽略了时间思维的培养,所以,以时间思维训练为基础的地理过程教学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中学生时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弥补这一不足,并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实际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对地理过程类试题的解题能力 下载:164 浏览:1302

亓丽 《地理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过程知识是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中,试题多以问答式试题为主,试题较多,试题难度较大,得分较高。但是,由于教师对这类问题的关注不够,在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掌握不到位,在解决问题时,由于没有掌握好解法和解法的基础知识,导致了学生得分较少,如何有效地解决高中地理课程问题,是广大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目前所面对的一个问题。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