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乡土乡情的中外人文交流研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下载:37 浏览:360

衣启蒙 《课程教育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基于乡土乡情的中外人文交流研学实践课程是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融合国际人文交流,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与跨文化理解能力的课程模式。在全球化与本土文化传承并重的背景下,课程通过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结合跨文化交流内容设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乡土情怀与国际视野。

提升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 下载:91 浏览:514

马云阔1 吴亚会2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高校应采取重视招生工作、优化培养过程、强化实践交流平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等策略,不断提升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

提升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 下载:91 浏览:515

马云阔1 吴亚会2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高校应采取重视招生工作、优化培养过程、强化实践交流平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等策略,不断提升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研究 下载:92 浏览:476

薛立刃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思维与能力的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实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课程开展中充分体现生活色彩与时代特征。本文通过笔者对自身工作经验的反思,尝试提出了促进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生活化的相应策略,以期能够促进课程更好地实施。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以《保险理论与实务》为例 下载:46 浏览:446

张艳萍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5年4期

摘要: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教学环节的引入是大势所趋,作为实践性要求极强的保险课程更是需要将此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仅对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尽早适应行业要求的现代大学生更是举足轻重。基于此,本文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出发,试图对《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在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重塑。

美育改革与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创新研究 下载:67 浏览:705

肖银华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5年4期

摘要:
艺术实践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加强,更要注重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高。其中,审美素养是当前艺术实践课程的核心内容。它可以促进学生技能和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引导建立追求美的情感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美育在审美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创新改革将其应用到艺术实践课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大学生对艺术实践的理解,形成思辨思维,还可以对艺术本身有深入的认识。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因此,本文围绕高校美育改革与艺术实践课程创新的基本价值展开思考,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创新建议。

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践课中的构建与应用 下载:499 浏览:4706

汪依佳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护理学基础实践课中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整群抽取 2015级护理本科 2个班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常规教学,观察组在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课程结束后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效果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人文关怀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1 );95.6% 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94.1% 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1.1% 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94.1% 的学生认为可以巩固操作技能, 92.6% 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关怀能力, 94.1% 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合理,89.7% 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优于常规讲授。[结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弥补了护理学基础实践中重技术轻关怀的不足,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关怀品质,提高专业课学习效果。

高校法学实践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常态化之思考 下载:150 浏览:1912

孟晟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本文通过将法学实践课程的常态下教学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几种常见的法学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然后指出现行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比较分析疫情期间与常态下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指出后疫情时代法学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路径。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下载:46 浏览:498

王琼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新时代语境下的小学教育,呼唤新一代的教学方式。项目式学习在一众教学策略中脱颖而出,其不仅关注学生的单一能力,更关注学生的多维度、多角度发展。通过提供一个开放、多元、创新的学习环境,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在多方面的成长。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各种社会核心竞争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成长,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基于校园绿色种植的实践课程的开发 ——以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小学“开心果园•山楂课程”为例 下载:298 浏览:3125

李鹏 《中国农业》 2021年11期

摘要:
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小学,占地30718平方米,其中绿地11200平方米。陕西省绿色学校、西安市生态教育基地。院内一百多种花木品种,四季绿植遍布,南北花木尽数。翠竹林、银杏林、桂花林、玉兰林、枫树林形成“园林盛景”,枇杷园、石榴园、山楂树辰道、海棠园、百果园组成“开心果园”。
“绿色生态”成为太华路小学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发展特色。孩子们课余漫步林荫道,嬉戏与花草间,游戏、观察、思考、浇水、采摘、体验、探究……这里成了真正的乐园和学园。“绿”是成长的颜色,是生命的本色。“动”是成长的状态,是孩子的天性。实践是激发兴趣、学习成长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就有了“绿动生长”实践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63 浏览:1917

陈帅威 苏阳 孙梦亭 涂芙蓉 王会敏 《体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结合了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灵活的学习体验。本研究将以体育教学实训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了解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未来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研究 下载:268 浏览:1766

赵桂菊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中职语文基础单元综合试验是中职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语文基础综合试验是教改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中职中文基本单元的综合实验课开发的过程,进而推进中职语文的改革,使中职语文的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回归课堂本真,提高教学效益—— 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有效运用学生起点 下载:35 浏览:727

蒙智菊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学生的起点是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起点,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设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的经验、兴趣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学生的起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形成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有效运用学生起点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基于高校教育探索民乐合奏艺术实践课的问题与对策 下载:198 浏览:2001

辛潇轩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2期

摘要:
民乐合奏艺术实践课程是现如今的高校民乐学习当中的必修课之一,这一门课不仅仅是对民乐演奏专业学生的一个实习实训课程,同时也是一种对于不同民乐乐种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为了更好的提升我们在民乐方面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我们需要在高校的民乐专业当中,重点的分析民乐合奏艺术实践课程。在民乐合奏艺术实践课程当中,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让学生成为社会当中的所需要的人才。

应用型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风景写生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下载:468 浏览:3677

孙琪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应用型高校和教师在风景写生实践课程的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开始注重户外写生实践,这为我国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元化的创新语言相继出现,给设计艺术领域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也逐渐被行业认可并发扬。高等院校的写生实践课程必须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摒弃陈旧观念,发扬创新性、多元化的写生实践教学,努力进行艺术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让风景写生实践课程充分发挥其对艺术教学的作用。教师只有认识到艺术设计的本质,不断探索创新写生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接受到新颖的知识,这对其之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全育人视角下新时代小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价值与实现 下载:277 浏览:2787

郑少君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社会实践课程是小学基础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在走进社会生活环境,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时,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会将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联系。为了提高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教育作为这一课程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并且在“三全育人”理念引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等科学原则上,优化社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讨论三全育人视域下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方式。

三全育人视角下新时代小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价值与实现 下载:284 浏览:2883

郑少君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9期

摘要:
社会实践课程是小学基础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在走进社会生活环境,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时,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会将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联系。为了提高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教育作为这一课程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并且在“三全育人”理念引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等科学原则上,优化社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讨论三全育人视域下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方式。

计算机硬件及维护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课堂建设分析 下载:276 浏览:2898

王磊 《软件工程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强、工程应用性强。在前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反映计算机数字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等硬件类课程比较难,有少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很吃力。从考试成绩来看,每学期都有一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从实验情况来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方便线上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展开了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拍摄制作教学视频和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阐述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教学,其目的要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从形象到抽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素养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下载:101 浏览:1814

刘妍 高铃 柳童童 《中国职业教育》 2024年3期

摘要:
职业规划与就业素养课程实践教学是发挥是推进高校实现顺利就业的有力抓手,重要的推动力量。当前各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素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欠缺、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管理标准门槛低等挑战,通过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施途径、建立校外导师制、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完善实践教学测评体系等手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基于“PBL+CDIO”的BIM实践课程体系研究 下载:192 浏览:2559

辜琳然 龚洁 刘文娟 《能源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BIM的应用及推广带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行业对于BIM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以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为例,探讨BIM教学体系改革,提出引入“PBL+CDIO”教学模式,合理优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体系,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递进、协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BIM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探索BIM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