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并网逆变器两步预测功率控制策略研究 下载:69 浏览:410

徐红城1 沈忱2 倪之越1 张强3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模型预测功率控制具有动态响应快、约束条件处理简单、稳定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中。传统的控制过程存在延时、计算量大、功率波动大等问题。因此,在传统模型预测功率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单步预测功率控制提出两步预测功率控制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对单步预测与两步预测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单步预测与两步控制都可以对参考功率进行准确追踪,但两步预测的功率波动和畸变率更小,控制性能更好。

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母线电压控制 下载:73 浏览:441

刘鑫蕊 高超 王智良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当光伏板输出功率突变时,直流侧母线电压波动幅度较大,若控制不当,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为提高母线电压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无需增加额外的传感器,利用扰动观测器,对光伏板输出功率进行实时观测,并将其作为前馈量加入到功率内环,使功率内环给定含有输入功率信息。针对功率内环,重新定义了控制输入量,省去了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环节。详细介绍了观测器及功率内环的设计过程,并给出内外环参数整定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基于STM32F407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下载:16 浏览:168

宋冠蕾 《电气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逆变器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主要拓扑结构可以分为单级式和两级式,一种好的拓扑结构是保证逆变器稳定、高效率和高安全性工作的基础。采用两级式结构,前级采用单重Boost进行升压和最大功率获取,后级采用典型的单相全桥逆变,经过LCL滤波器并入电网,单相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和逆变并网控制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和效率高等优点。锁相采用一种新型的单相锁相环。通过理论分析确立了系统的控制规律,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控制芯片采用STM32F407,该芯片具有运算速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基于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一种矢量角补偿法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下载:79 浏览:471

陆治国 王友 廖一茜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能量处理方法,将功率变换器当做离散和非线性的执行器。它具有无须解耦运算和安装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调制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换器。传统FCS-MPC在延时补偿问题上采用拉格朗日外推法对未来参考值进行修正,但这种方法在出现阶跃变化时峰值较大。考虑到三相系统变量的矢量表示法后,能够根据一次采样时间的矢量角变化来估算未来参考值。因此,该文基于光伏并网逆变器,运用矢量角补偿法对FCS-MPC延时补偿后带来的未来参考值偏离进行修正,研究光伏光照强度变化时并网的动态控制效果,这个简单的补偿方法允许预测控制模型包含延时,并能够避免受控变量出现较大的纹波,同时该文在代价函数中加入了开关频率约束项,减少开关损耗,同时不会造成输出电流畸变。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验证这种模型预测控制器在光照波动时并网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并论证此方法的可行性。

三相四桥臂并网逆变器约束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75 浏览:495

陈启宏 罗潇汝 张立炎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提出了基于并行神经网络优化的约束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应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中,提高光伏发电并网电能质量。建立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精确模型,分析约束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原理,在约束条件中加入输出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约束,突破有限子集和无约束预测控制方法的限制。将并行神经网络递归优化算法用于求解约束预测控制优化问题中,提高单步优化问题的求解速度。利用FPGA的并行计算能力,在FPGA中运行神经网络在线优化求解,实现预测控制算法的实时运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的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偏差小,总谐波畸变率小,可以提高并网电能质量,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种适用于孤岛运行的逆变器控制方法 下载:70 浏览:472

程启明1 高杰1 程尹曼2 张宇1 余德清1 谭冯忍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主要通过逆变器接入微电网,逆变器控制技术在微电网中具有重要地位。下垂控制可以自动调节功率且灵活性强,在微网协调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下垂控制方法,该方法对传统下垂控制的电压电流控制环、功率控制环2个环节进行改进,即:对电压电流控制环,加入了动态虚拟阻抗反馈,实现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从而保证了逆变器输出阻抗与线路阻抗相匹配;对功率控制环,除了构造了积分环节以提高系统稳态性外,还将频率差值、电压差值通过PI控制来修正下垂系数,以使系统能随着系统运行情况而做自适应的调整,从而增强了频率和电压的动态稳定性。最后通过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设计研究 下载:99 浏览:506

曹雷 张敏 《电气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理论的提出,为光伏并网发电技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对光伏并网逆变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首先对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系统的主电路拓扑、滤波电路结构和工频变压器的联结方式。然后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电流零稳态误差的PR控制策略,并对PR控制器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最后对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对上述研究和设计进行了验证。

弱电网下多并网逆变器谐振失稳研究综述 下载:81 浏览:485

李建文1 阮筱菲1 李永刚1 纪烨晴1 孙伟2 《电力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并网逆变器引入的谐振问题将直接影响并网电流质量和系统的稳定运行。该文从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影响因素和谐振分析方法三方面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并网逆变器拓扑和控制方法。其次,对比了状态空间法和阻抗分析法在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了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建模方法。然后,分析了电网阻抗、逆变器参数、锁相环、逆变器并联数量等因素对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传统频域分析法和模态分析法分别分析了多并网逆变器系统的谐振失稳机理,探索了模态分析法在多并网逆变器系统谐振分析中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光伏并网逆变器信号检测与保护电路设计 下载:125 浏览:1409

范博文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2年3期

摘要:
光伏对于缓解当前的能源紧张局势,为传统的发电方式寻找替代能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直驱式光伏系统因其维护成本低、噪声小、具有较好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而成为光伏领域的主流系统之一,对逆变器所需信号检测与信号调理电路、故障报警电路进行设计.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双PWM逆变器拓扑结构。基于此,对光伏并网逆变器信号检测与保护电路设计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下载:182 浏览:2304

任宁波 《中国电气工程》 2022年1期

摘要:
作为光伏阵列、电网接口常用的设备,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如今成为业界的研究方向。为了确保光伏阵列将最大的电能馈入电网中,使系统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需探索和运用科学的控制技术和措施。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结构与分类,并探讨了它的控制策略。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下载:172 浏览:2506

王鸿飞 《中国能源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从光伏逆变系统中输出的电流在连接到电网时可视为电流源。保持输出电流的波形与电网中的电压波形是光伏发电技术在并网运行中的主要难点。并网逆变系统中主要的运行器件就是逆变器。因此,逆变器控制策略的探索研究已成为了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技术的核心研究对象。本文介绍了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控制策略。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