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正仓院”藏唐代乐器的装饰工艺及当代价值 下载:75 浏览:441

张爱莉 沈妍君 《设计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传承民族乐器的优秀工艺传统,借鉴传统民族乐器工艺的美学语言,本文从正仓院藏唐代乐器的装饰工艺研究入手,解析中华传统艺术醇厚的美学精神和精深的工艺手段,论证"正仓院"藏唐代乐器的装饰工艺的历史影响和当代价值,探寻从传统乐器装饰工艺中挖掘、再造和应用的途径,并得出典型装饰工艺大漆工艺和正仓院藏唐代乐器的当代价值。民族乐器的传承创新应从中汲取历史遗产中的精髓,并为当代创新所用提供思路和方法。

《倾城之恋》与张爱玲的自我追寻及自我困囿 下载:68 浏览:383

袁少冲 《中国文学》 2019年12期

摘要:
张爱玲与《倾城之恋》之间有一种奇特、复杂的关系。她与白流苏、范柳原同样被命运、家庭抛置在中西新旧交错的"夹缝"之中,因而去寻求一个更为完整、成熟的"自我",既是主观需要,也是客观必然。张爱玲将其本人的"自我"追寻,有意无意地投射在流苏与柳原身上。然而,他们在《倾城之恋》结局中的那种相对的"自我"圆满,张爱玲在现实世界中并未寻到。她太溺爱既定的自己,也太眷恋其所生活的殖民城市、畸形年代,情愿"困囿"于其中。故其"自我"形态中,充满了残缺、矛盾、执拗与虚无,小处精致绚烂,大处支离茫然。

张爱玲书信与《小团圆》身体书写──档案学视角的解读 下载:62 浏览:367

林幸谦 《中国文学》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将从张爱玲书信的档案学视角及其写作《小团圆》的心路历程,探讨张爱玲如何在自传体小说中展开作家个人自我、身体与情欲的叙事建构。从这本1970年代中期已成书定稿的《小团圆》,可发现张爱玲的女性身体书写已超越那个年代的文化价值观,也构成了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叙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团圆》一书是张爱玲在深具争议性的身体书写与情欲叙事建构中,针对爱情毁灭后还能剩下"什么东西"的思考,进行了生命哲学的反思;其所建构的情与欲的身体书写,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重要的女性叙事作品,亦是文学乃至文化的一种叙事建构,为中国现当代女性身体书写提供了新的叙事模式。

论张爱玲晚期的文学观念——以《小团圆》为例 下载:45 浏览:335

张悦然 《文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张爱玲晚年作品《小团圆》的价值,不只在于对她私人经验的窥探,更重要的是其文学观念的流变以及这种流变在她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轨迹。在以《小团圆》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张爱玲试图回归中国文学传统中对"含蓄表达""深入浅出"的追求,在小说中表现出某种"非写实性"的样貌。为此她弱化人物生存的根基、淡化叙述的外缘、从着重外部世界转向强调人物内心,以对话勾勒人物形象……这些努力使其极具辨识度的文学格调褪色,转向晚年的质朴、委婉、晦涩,它更强调读者的参与,显现出文本极强的开放性。

与大海再续“缘”——张爱玲译《冰洋四杰》(部分)的发现 下载:47 浏览:339

陈子善 《文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1952年夏张爱玲再到香港后,翻译了美国传记小说家佛兰西斯·桑顿的长篇小说《冰洋四杰》,发表于香港《中南日报》,却一直不为人知。这是张爱玲继《老人与海》之后,第二次翻译大海题材的作品。以现存的译作来看,张爱玲是选择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精彩段落进行节译和摘译。

时空错位中的心理变迁——张爱玲及香港女作家笔下的爱情书写 下载:95 浏览:502

蔡晓妮 《文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香港文学具有极强的地域化特征,这种地域化特性从思想到语言都影响着几代华文作者的书写,张爱玲和香港渊源颇深,她写香港的几篇小说在香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张爱玲本人华丽的苍凉和香港文学世纪末的华丽在气质上有相通之处。受张爱玲的影响,很多香港女作家在描写香港的爱情故事时着墨更多的是在纸醉金迷的都市光影中所折射出的爱情童话。本文以几位女作家为例探讨在香港这样一个特定区域爱情书写的模式与风格以及它的发展与脉络。

线粒体相关性肾脏病的认识 下载:25 浏览:260

张爱华 车若琛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相关性肾脏病可分为遗传性线粒体细胞病累及肾脏和获得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的肾脏疾病。遗传性线粒体细胞病主要包括线粒体DNA(mtDNA)点突变、片段缺失重组、线粒体拷贝数缺失及编码线粒体呼吸链的核基因突变。获得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由于各种不良诱因影响下线粒体出现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mtDNA拷贝数减少等表现。上述两种情况最终导致肾小球足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病变,以及肾囊性变和肾肿瘤发生。目前尚缺乏针对线粒体细胞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基因治疗和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潜在的研究热点。

浅谈坝头溪水环境和水文化的打造 下载:90 浏览:468

张爱萍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对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坝头溪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现状,本文提出以"全过程控制、点线面结合"为原则,对坝头溪周边的污染源进行处理和生态修复。同时,结合水库、农田、村落、湿地、盐田等地域环境特点和乡土文化,提出水文化提升内容,为该区的水环境治理和水文化的打造提供参考。

广西规模猪场除臭技术及措施 下载:10 浏览:396

张爱霞1 莫梅鲜2 梁仕增3 银少华4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养殖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广西规模猪场现如今进入猪场闻不到猪粪的臭味,通过改善日粮配方、饲喂益生菌、粪便微生物发酵处理等除臭技术,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让猪场员工都能在无臭的环境下愉快工作生活。笔者根据广西当地一些规模猪场除臭成功经验,总结归纳出以下广西规模猪场除臭技术及措施,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用煤价格模型 下载:24 浏览:265

王伟1 张爱培1 田建亮2 覃涛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2017年12月我国正式下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电企业率先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将显著影响发电企业的燃料总成本。通过分析国内主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核算燃煤发电企业碳排放量以及分析现有煤炭交易价格变化,探讨了典型煤炭平仓价格模型,建立了燃煤发电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约束条件下的煤炭平仓价格主要模型。碳成本占燃料成本约20%,新模型综合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的需求,为燃煤发电企业完善燃料采购策略和抵御碳排放权交易风险提供了新的核算方法。

广西规模猪场除臭技术及措施 下载:12 浏览:418

张爱霞1 莫梅鲜2 梁仕增3 银少华4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养殖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广西规模猪场现如今进入猪场闻不到猪粪的臭味,通过改善日粮配方、饲喂益生菌、粪便微生物发酵处理等除臭技术,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让猪场员工都能在无臭的环境下愉快工作生活。笔者根据广西当地一些规模猪场除臭成功经验,总结归纳出以下广西规模猪场除臭技术及措施,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耕层土壤团聚体中氮分布及其固持特征 下载:68 浏览:428

张钦1 张爱华1 姚单君1 吴兴洪2 冉斌2 陈正刚1 朱青1 曹卫东3 《土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中氮分布的影响以及其中氮的固持特征,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为对象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光叶苕子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肥田萝卜、蓝花苕子提升耕层土壤团聚体各粒径中氮含量的效果较为明显,光叶苕子提升> 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氮含量的效果较为明显。随着粒径减小土壤团聚体氮含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各粒径中氮的富集系数在1.24与0.89之间。在> 1 mm粒径中,几乎所有处理富集系数均大于1,处于积累状态,≥0.25 mm粒径的团聚体氮贡献率占了85%以上,其中> 5 mm粒径的氮贡献率最大,0.5~0.25 mm粒径的氮贡献率最小。连续种植绿肥,土壤全氮的积累随着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全氮与> 0.5 mm粒径的团聚体中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且5~2 mm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氮的增加对土壤全氮的影响较为突出,连续种植绿肥促进了氮在大团聚体中的固持。

美国标准高强泵送混凝土在泰国曼谷河畔地标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46 浏览:357

张爱鑫 谭锋 何振中 程景铭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泰国曼谷河畔地标项目四季公寓为303 m超高层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最高为800 ksc,换算为立方体抗压强度等级为C95,最高泵送至129 m。采用泰国当地原材料,执行美国标准在泰国配制800 ksc高强泵送混凝土,并成功应用于施工。

测量低氢型焊条药皮含水量的电容传感器 下载:10 浏览:402

张爱华1,2 何文山2 贾彬彬1,2 《传感器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基于电容法研制出筒状半封闭式结构焊条药皮含水量传感器,给出了传感器的结构,分析了其测量原理。通过GB 5117-1995法测量低氢型J707碱性焊条的药皮含水量,并用该传感器测定与其对应的电容值,对二者的相关关系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与理论分析有较好的一致性;焊条药皮含水量在低于2.4%的范围内,焊条药皮含水量与传感器电容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能够通过测量焊条药皮的电容值来确定药皮含水量,且传感器测试精度和误差符合工程应用要求。

基于铁氰化钾选择性氧化间接光度法同时测定药剂中半胱氨酸和胱氨酸 下载:42 浏览:433

张爱菊 白莹 张小林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4期

摘要:
K3[Fe(CN)6]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弱氧化剂,能氧化半胱氨酸而不能氧化胱氨酸。利用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SH)可将K3[Fe(CN)6]还原为K4[Fe(CN)6],K4[Fe(CN)6]与Fe Cl3反应生成在730 nm处有最大吸收的可溶性蓝色物质KFe[Fe(CN)6],通过测定蓝色物质的吸光度,可间接测定半胱氨酸的含量,从而建立了准确、快速测定半胱氨酸和胱氨酸的新方法,对反应底物、显色剂和分析途径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铁氰化钾作底物,三氯化铁作显色剂间接光度法效果更好,半胱氨酸质量浓度在0~80μmol·L-1范围内与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80+0.0084C(μmol·L-1),线性相关系数r=0.9999,表观摩尔吸收系数ε=0.84×104L/(mol·cm)。方法用于实际药品中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测定,结果与标示量基本一致。

雾霾天气下图像增强算法的研究 下载:84 浏览:470

李浪 张爱萍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5期

摘要:
由于雾霾天气的影响,对单幅监控图像存在着清晰度不足的问题,针对同态滤波和小波分析的优点,采用小波域变换对含有雾霾信息的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利用改进后的高通滤波器对小波的高频系数进行增强处理,低频系数部分先采取同态滤波的方法去除低频域的噪音,然后利用线性分段函数来拉伸低频信息,从而达到去除雾霾,提高图像对比度的目的。图像处理后结果表明,与单一的同态滤波和小波分析相比,改进的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异步联网条件下内蒙古电网的短路电流问题 下载:95 浏览:516

李丹丹1 武海燕1 张爱军1 陈湘2 刘石川1 刘会强1 《电力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随着内蒙古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已成为近年来运行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以2023年内蒙古电网规划网架为研究对象,建立内蒙古电网和华北电网的背靠背直流输电异步联网模型。采用PSD-SCCP短路电流计算程序对内蒙古电网异步联网工程接入前后的220kV、500 kV母线进行全网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扫描可知,异步联网工程投运后,能一定程度降低内蒙古电网的整体短路电流水平,尤其对临近换流站的母线短路电流水平的限制效果非常明显;但对于短路电流超标严重且距离换流站较远的地区,限制效果不明显,从而验证了异步联网方案对短路电流限制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因此,2023年内蒙古电网的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可以采取异步联网方案与其他传统限制短路电流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来应对。

2015-2017年云南省普洱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下载:81 浏览:485

李永飞 杨华 董晋 王海燕 张锦 张爱琪 周晓冬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了解普洱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麻疹疫苗免疫效果,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2017年对普洱市10 413名健康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对麻疹血清进行麻疹Ig G抗体检测。结果 2015-2017年普洱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1.95%(9 575/10 413),麻疹抗体总保护率为60.15%(6 263/10 413),不同年份、地区、年龄、有无免疫史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普洱市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但麻疹抗体保护率偏低,麻疹抗体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加强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及时发现免疫薄弱地区和空白人群是防治麻疹的关键。

2016年云南省普洱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评价分析 下载:58 浏览:428

李永飞 董晋 王海燕 张锦 张爱琪 周晓冬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了解云南省普洱市2016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情况,评价分析其常规免疫接种率水平、接种率质量并分析原因。方法选取普洱市2016年EPI报告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 B)、脊灰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和A群流脑疫苗(MPV-A)常规免疫接种数据,采用估算接种率、D值法、R值法、脱漏率等方法对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普洱市2016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县、乡两级报告率都为100%;普洱市10县(区)BCG、Hep B、OPV、DPT和MPV-A疫苗报告接种率在97.07%~100.00%之间,估算接种率在52.68%~175.60%之间。D值评价,全市BCG为可信,OPV为可疑,Hep B、DPT和MPV-A为不可信。R值评价,全市3BCG/Hep B、3BCG/OPV、3BCG/DPT均为可疑。脱漏率评价,全市DPT、Hep B和OPV脱漏率都大于或接近10%。结论普洱市常规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R值评价、D值评价及脱漏率评价都提示可能存在接种率虚高与接种不完整的问题。

应用微课为学生探索植物科学的实践活动搭建思维支架 下载:75 浏览:486

张爱民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创作能够兼顾植物科学知识自身逻辑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微视频,并配套能够解读微视频和辅助学生学习的自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组成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微课程。应用这样的微课,为学生探索植物科学的观察与研究等实践活动架起思维支架,其中材料类微课可以为学生实地观察植物指引线索,概念类微课可以引领学生准确判断并正确选择观察对象,规律类微课可以启发学生探究思路,实验类微课可以指导学生控制实验条件,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