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冻融对东北黑土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9

牛浩 罗万清 王晋峰 行文静 吴福勇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摘要:
为保护我国黑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研究冻融作用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冻-融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克山、嫩江农田表层(0~20 cm)黑土为材料,通过室内冻融交替模拟试验,分别测定初始含水率和循环次数对黑土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中较大粒径组(> 2 mm)团聚体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较小颗粒粒径组(<0.5 mm)团聚体则呈增加趋势。冻融过程中土壤初始含水量显著影响风干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冻融显著降低黑土风干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含水率为50%田间持水量时,冻融明显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MWD。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风干团聚体小团聚体含量(WSA> 0.25)、团聚体破坏率(PAD0.25、PAD1.0)和MWD均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冻融过程中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有助于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冻融过程对黑土侵蚀过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土壤磷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98

田沐雨1 郭静1 武国慧2 汪景宽1 《中国土壤》 2020年6期

摘要: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限制因子。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分布广泛,且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带,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而,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增温、CO2浓度升高、降水格局改变和氮沉降增加等气候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磷组分和磷酸酶活性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再循环冷却水系统母管压力振荡分析及方案 下载:54 浏览:383

臧小军 吴海燕 秘双虎 唐湘涛 《中国仪器》 2018年5期

摘要:
某核电厂再循环冷却水系统在实践应用中遇到压力振荡典型问题,针对现场的实际工况,对振荡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工况下采用的两种PID参数策略。新的控制参数在再循环冷却水系统负荷切除的情况下,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并对PID控制系统提出展望,采用改进型PID控制算法,以自动适应不同工况下的负荷。

循环冻融过程对6种温带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1

高珊 辛贵民 赵清竹 傅民杰 《中国土壤》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解冻融过程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长白山地区硬阔叶林、红松阔叶林、次生白桦林、长白松林、蒙古栎林和冷杉林6种温带典型林型下的0~10 cm层(上层)和10~20 cm层(下层)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模拟培养方法探究了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15~5℃)6种森林土壤脲酶(Urease,URE)、转化酶(Invertase,INV)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林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和转化酶活性随冻融频次而变化、且因林型而不同;随冻融次数增加,各林型0~1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再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转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变化、8次冻融循环后明显高于冻融处理前对照土样(恒温5℃培养4 d后的土样),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对循环冻融的响应不明显。各林型不同深度土层比较,0~10 cm土层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同林型10~20 cm土层土壤。循环冻融过程中6种林型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综合表现为:冷杉林最强,长白松林最弱,硬阔叶林、红松阔叶林、次生白桦林和蒙古栎林均介于冷杉林和长白松林二者之间。

无定型氧化铁对土壤中阿特拉津吸附-解吸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79

黄玉芬 刘忠珍 魏岚 李衍亮 黄连 喜黄庆 许桂芝 《中国土壤》 2018年1期

摘要:
选取人工合成的无定型氧化铁(AHOsFe)纯矿物,以及两种典型土壤(黑土和砖红壤)的原土(S1和S2)和AHOsFe包被土壤(AHOsFe-S1和AHOsFe-S2)为研究材料,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AHOsFe对土壤中阿特拉津(AT)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各吸附剂对AT的吸附均能采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较好地拟合(r≥0.996,p<0.01),AHOsFe对AT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较高的吸附非线性,AHOsFe包被黑土和砖红壤后,两种土壤对AT的吸附能力(Kd值)分别增加56.3%和43.8%。各吸附剂对AT均存在解吸迟滞效应,两种土壤及被AHOsFe包被后,其对AT的解吸迟滞系数(HI)在AT低初始浓度时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在AT高初始浓度时随浓度的增加略有增加,AHOsFe对AT的HI则随AT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不同吸附剂在AT不同初始浓度时的解吸迟滞机制不同。与土壤相比,AHOsFe对AT具有较强的解吸迟滞效应,但AHOsFe包被土壤后,却降低了土壤对AT的解吸迟滞效应。

田湾核电站冷源丧失后的安全分析 下载:63 浏览:396

冯浩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9期

摘要:
本文根据田湾核电站冷源系统配置,分析了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丧失冷却水后的安全水平,给出了田湾核电站1、2机组后续冷源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

循环肿瘤DN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检测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下载:34 浏览:273

李伟 李文杰 钱诚 《肿瘤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复发率高、总生存率低的高侵袭性疾病。TNBC具有高度异质性,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决定了其临床预后较差。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监测TNBC的新辅助疗效与微小残留病灶,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转移性疾病,进而指导TNBC的个体化治疗,改善其临床预后。全文就ctDNA检测技术作一介绍,并重点阐述ctDNA在TNBC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晚期肿瘤维持治疗疗效评判的研究进展 下载:46 浏览:371

连洁 杨宇 《肿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晚期肿瘤维持治疗即一线治疗得到临床获益病情稳定后,继续采用药物治疗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肿瘤进展、提高存活率的目的。维持治疗的停药指征为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二线治疗方案以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方式已经得到认可。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判断维持治疗疗效、确定更换二线治疗时机的预测指征。全文就影像学、肿瘤标志物、临床表现和分子检测等常见的疗效评价手段作一综述。

循环肿瘤细胞与Ⅰ~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下载:68 浏览:317

温月凤 曾丽斯 黄文瑾 彭海花 周同冲 林晓丹 《肿瘤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ⅠⅡ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方法]以莱尔生物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检测69例初治ⅠⅡA期宫颈癌和20例正常人中循环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Ⅰ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做相关分析。[结果]ⅠⅡA期宫颈癌和正常人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7.8%和0(P<0.05)。在SCC≤1.5ng/ml和SCC>1.5ng/ml组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3.3%和59.0%(P=0.035);在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9.2%和72.2%(P=0.035);在无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和有淋巴血管间隙受侵组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1.8%和71.4%(P=0.048)。在不同的年龄、病理类型和分期以及是否有宫旁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各组中,循环肿瘤细胞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肿瘤细胞与Ⅰ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和SCC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ⅠⅡA期宫颈癌的病情。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吹管工艺优化 下载:27 浏览:308

赵晓光 周若明 王天龙 张波 2020年11期

摘要:
为提高余热锅炉吹管效率、增加吹管工作安全性,提出了一种稳压法和降压法相结合的吹管工艺,该工艺优化了吹管临时系统安装布置,保证了管路吹扫效果,提高了吹管效率;采取提高高压汽包水温,保持高压汽包水位,加强高压蒸发器定排,降低高压汽包升压速率等相应控制措施,解决了冷态启动时锅炉高压汽包上下壁温差超限的问题;采取先降压再进行吹扫的措施,解决了使用螺栓法兰连接固定的插入式靶板器造成的高压汽包升压超限的问题。打靶验收结果表明,锅炉蒸汽系统实际吹扫质量优良,吹管过程安全高效,相关经验可供后续同类机组借鉴。

300MW火电厂循环水泵液控蝶阀控制回路的优化 下载:31 浏览:306

董伟 宋宝龙 赵辉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河北某电厂1号机组循环水泵液控蝶阀控制回路故障率高的问题,分析原硬接线控制回路弊端,提出将现场设备引入DCS系统,通过DCS软件逻辑组态实现液控蝶阀控制功能并进行优化,进而降低设备故障率,同时便于人员维护。

600MW机组炉水循环泵电机故障处理及改进措施 下载:68 浏览:413

冯全 孙江波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600 MW亚临界机组锅炉炉水循环泵电机运行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从解体检查和现场检查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上导向瓦工作面分层脱落是导致炉水循环泵电机振动大和异音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导向瓦结构的处理措施,处理后炉水循环泵电机振动符合标准,异音消除。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循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 下载:63 浏览:436

刘敬浩 孙晓伟 金杰 《中文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网络数据特征维度高、现有的入侵检测方法准确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的入侵检测方法PCA-RNN。该方法先对网络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和降噪,找出含有最大信息的主成分特征子集,然后对处理后的数据使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训练。实验使用基于Python的TensorFlow平台,并采用NSL-KDD作为实验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入侵检测技术相比较,该文提出的入侵检测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基于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藏文句类识别 下载:27 浏览:260

柔特1,2 才让加1,2 《中文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句子是语言的最小使用单位,句类识别是为了进一步细化句法和句义研究。由于藏文句尾通常没有特殊的标点符号来识别不同句类,因此这一藏文语言特性就变成了一大难题。该文提出了基于语境和功能特征为一体的句子用途分类方案。首先,该文介绍了文法中藏文句子分类及其特征。其次,收集了大量藏文句子并对其进行了人工标注。最后,采用循环卷积神经网络对藏文句类进行了自动识别。实验表明,该模型对藏文句类识别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基于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关系抽取 下载:21 浏览:201

宋睿 陈鑫 洪宇 张民 《中文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关系抽取是信息抽取领域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用于将非结构化文本转化为结构化数据。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关系抽取的任务中,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卷积网络和循环网络在该任务上各有优势,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卷积网络擅长局部特征提取,循环网络能够捕获序列整体信息。针对该现象,该文综合卷积网络抽取局部特征的优势和循环网络在时序依赖中的建模能力,提出了卷积循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CRNN)。该模型分为三层:首先针对关系实例抽取多粒度局部特征,然后通过聚合层融合不同粒度的特征,最后利用循环网络提取特征序列的整体信息。此外,该文还探究多种聚合策略对信息融合的增益,发现注意力机制对多粒度特征的融合能力最为突出。实验结果显示,CRNN优于主流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在SemEval 2010Task 8数据集上取得了86.52%的F1值。

火电厂间冷循环水泵主轴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 下载:92 浏览:504

李海生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针对某火电厂2台循环水泵运行后,主轴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生断裂的问题,对主轴进行了断口宏观、化学成分、组织性能、热处理工艺、运行工况等方面的原因分析,确定原因为调质热处理工艺不当,工件残余应力较大,降低了主轴的抗疲劳强度,运行中在载荷应力及残余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主轴表面盟生疲劳裂纹,且由于工件塑韧性不足而快速发生断裂,介绍了延长回火时间、改善组织减少应力等工艺改进措施,使主轴各项试验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通过1年多时间的运行说明工艺改进措施有效解决了主轴失效的问题。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多通道卷积与双向GRU模型的文本情感分析研究 下载:57 浏览:400

袁和金 张旭 牛为华 崔克彬 《中文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文本情感分析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大分支,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卷积与双向GRU网络的情感分析模型。该模型首先使用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对文本不同粒度的特征信息进行提取,提取后的特征信息经过融合送入双向GRU中,结合注意力机制获得文本的上下文情感特征,最后由分类器给出文本的情感倾向。注意力机制自适应的感知上下文信息进而提取对情感极性影响较强的特征,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Maxout神经元,解决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梯度弥散问题。模型在IMDb及SST-2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较CNN-RNN模型在分类精确度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基于ATT-IndRNN-CNN的维吾尔语名词指代消解 下载:26 浏览:408

祁青山1 田生伟1 禹龙2 艾山·吾买尔2 《中文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ATT)、独立循环神经网络(independently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Ind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结合的维吾尔语名词指代消解模型(ATT-IndRNN-CNN)。根据维吾尔语的语法和语义结构,提取17种规则和语义信息特征。利用注意力机制作为模型特征的选择组件计算特征与消解结果的关联度,结果分别输入IndRNN和CNN得到包含上下文信息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最后融合两类特征并使用softmax进行分类完成消解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模型,准确率为87.23%,召回率为88.80%,F值为88.04%,由此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循环实体网络的细粒度情感分析 下载:55 浏览:455

贾川 方睿浦东 康刚 《中文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已经在文本情感分析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属性相关的细粒度的情感分析任务,现有研究方法的效果仍有待改进。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实体网络来进行细粒度情感分析的方法,在网络中嵌入预定义的评价属性类别信息,利用扩大的内部记忆链来抽取与每个属性类别相关的情感特征,并通过动态记忆单元控制与属性相关情感信息的远距离依赖,然后,对于给定的单个属性类别,利用注意力机制从内部记忆链中抽取该属性类别的情感特征进行分类。该文提出的方法在Sentihood数据上与目前精度最高的方法相比,取得了近1个百分点的提升,而且模型的收敛速度更快。

基于多篇章多答案的阅读理解系统 下载:43 浏览:400

刘家骅1,2 韦琬2 陈灏2 杜彦涛2 《中文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机器阅读理解任务一直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问题。2018机器阅读理解技术竞赛提供了一个基于真实场景的大规模中文阅读理解数据集,对中文阅读理解系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在数据预处理、特征表示、模型选择、损失函数的设定和训练目标的选择等方面基于以往的工作做出了对应的设计和改进,构建出一个最先进的中文阅读理解系统。我们的系统在正式测试集ROUGE-L和BLEU-4上分别达到了63.38和59.23,在105支提交最终结果的队伍里面取得了第一名。
[1/2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