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德国马普学会的科技创新机制研究 下载:36 浏览:278

郑久良 叶晓文 范琼 汤书昆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马普学会是全球著名的非营利性基础研究机构,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享有盛誉。本文从组织管理、经费资助模式、内外部合作网络、科研人才培养和技术转让模式等角度系统分析了马普学会的科技创新机制,客观总结了其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并最终提炼出若干建设性对策,以期为我国科研机构的长足发展提供政策启示和路径借鉴。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研究会建设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35 浏览:275

张虹冕 赵今明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分别从管理体制、科研设施运营、科技成果转化工具、知识转移渠道、战略合作、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对德国亥姆霍兹联合研究会的建设特点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论述了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建设现状,发现其具有管理体制统筹高效、科研设施运营顶层设计清晰、科技成果转化及科学知识转移渠道多样、战略合作网络运转有序、人才培养多元开放等优势。据此,为推进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建议:(1)厘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特征;(2)以合同制管理赋予成员单位充分自主权;(3)以大科学装置高效利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4)以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基础研究持续开展;(5)以项目团队为基本单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6)以灵活的用人机制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7)以知识传播和技术转让促进研究成果应用

婚姻缔结行为的效力瑕疵——兼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的相关规定 下载:78 浏览:474

李昊1 王文娜2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婚姻缔结行为指的是男女双方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机关旨在通过缔结婚姻的意思表示取得结婚法律效果的法律行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对婚姻缔结行为的调整应与民法总则规定的法律行为体系相协调。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确立了婚姻无效和婚姻可撤销的二元效力瑕疵体系,这不同于德国民法典创设的面向未来无效的婚姻可废止制度。从具体的效力瑕疵事由来看,"二审稿"以封闭性规范明确了导致婚姻无效的事由,以开放模式规定了导致婚姻可撤销的事由,但仍存在与民法总则进一步协调的空间。在导致婚姻无效的事由方面,应删除"二审稿"第828条第4项规定的婚姻无效情形,增加通谋虚伪"假结婚"导致婚姻无效的规定。在导致婚姻可撤销的事由方面,民法总则有关欺诈、胁迫的规定可适用于婚姻缔结行为,应删除"二审稿"第829条和第830条的重复性规定,而民法总则规定的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不构成婚姻可撤销事由,需要在婚姻家庭编中明确规定其不予适用。婚姻家庭编还需明确存在形式瑕疵的婚姻亦为可撤销婚姻。

中国法科学生留学德国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博士学位论文的考察 下载:89 浏览:456

卜元石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基于对中国留德法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考察,可以简要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科学生留学德国的基本情况。四十年来,中国法科学生留德数量不断增加,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专业分布以及博士论文的选题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且一定程度上存在就读学校集中以及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集中的现象。中国留德法学博士是中德法学学术交流的重要使者,其研究成果以德语发表,惠及德语区读者;其归国后若从事学术研究,亦有机会将其研究成果通过中文出版物传播,对于中国相关法学学科视野的拓展、知识的丰富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国留学生在德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期间以及归国后重新融入国内学术圈所面临的困难的反思表明,有必要从个人与国家两个层面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留学德国的契机,培养中国的法律人才,并使之归国后更好地发挥才能。

穆特修斯早期设计教育改革思想研究 下载:20 浏览:290

杜欣阳 许传宏 《设计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穆特修斯是二十世纪早期德国现代设计运动的组织者和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在商务部任职期间,他主导了普鲁士工艺美术教育改革,打破了德国传统的艺术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本文结合二十世纪早期德国设计教育的社会背景,研究了穆特修斯设计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实施的方法,以及对设计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马龙2020年德国公开赛决赛前三板技战术特征分析 下载:33 浏览:240

韩宇昕 《体育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马龙2020年德国公开赛决赛时前三板的技战术特征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系统分析,为其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马龙发球多以直线近台区域的侧下旋短球为主,落点变化灵活;马龙高质量的接发球多在控制中寻求机会上手,为给后面的进攻创造有利的机会;马龙在第三板技术使用上多以正手抢攻技术为主,但是失误较多,马龙本场比赛的侧身抢攻战术运用的不是很突出,没有突出自己的优势。

从钢和木家具看德国现代设计的工匠精神 下载:65 浏览:393

冯焱楠1 张黎1 姜可2 《中国设计》 2018年11期

摘要:
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背景下,制造业领域的"工匠精神"被提到重要位置,如何理解"工匠精神"是帮助制造企业实现转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的目的在于解读德国的"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业。从德国现代家具史上的"曲木家具"、"金属家具"的技术、职业、精神、道德、价值层面的对德国现代家具辨析,解读德国"工匠精神",如期指导着我国现代家具设计行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德国众包平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下载:69 浏览:372

王金花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德国的众包平台发展起步较美国晚,且没有专门承揽科技攻关的众包平台,但包含科研业务的众包平台发展迅猛。以clickworker、twago和jovoto公司为代表的德国众包平台正以灵活多样的运行模式成为德国创新的有益补充。本文概述了德国悬赏众包平台的3种主要运行模式、3方面突出特点与2个趋势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温度、水分及有机物料对苹果园土壤有机碳转化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00

孙馨宇1,2 张枭1 张鹏1 吕德国1 秦嗣军1 《中国土壤》 2018年6期

摘要:
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5℃、25℃、变温)、水分(40%、60%、80%田间持水量)及有机物料(未添加、秸秆、秸秆+尿素)处理对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微生物活性、多样性指数、对碳源利用能力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中(2012年)果园土壤培养150 d时水分对有机质(SOM)含量影响效应达显著水平,且大于温度。培养90 d温度对土壤微生物香浓指数影响效应大于水分,对优势度指数影响效应小于水分。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类(90 d,150 d)、氨基酸类(90 d,150 d)、胺类(15 d,90 d,150 d)碳源能力影响效应大于水分。秸秆对土壤有机质(45 d,90 d,150 d)、胡敏酸及富里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优势组合验证处理(2013年)表明,在25℃+60%田间持水量(WHC)条件下果园土壤培养15~60 d更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15℃+60%WHC条件下果园土壤培养45 d时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强,且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丰富,在该时期果园土壤中微生物在60%WHC条件下对碳水化合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及胺类碳源利用能力较强。

索维SW9000与卡尔蔡司IOLMaster在生物测量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下载:53 浏览:394

陈奕辉 曹敏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评估中国天津索维SW9000与德国卡尔蔡司IOLMaster两种光学眼球生物测量仪器对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对照观察分别由索维SW9000与IOLMaster测量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所得数据进行K-S正态分布检验,配对t检验差异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索维SW9000与卡尔蔡司IOLMaster眼轴及角膜曲率测量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呈高度相关性。眼轴的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0. 1~-0. 1 mm。角膜屈光力(曲率) K1的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0. 66~-0. 65 D,K2的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0. 59~-0. 59 D。角膜曲率轴位对比(角膜散光> 1 D,53只眼),配对t检验提示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两种生物测量仪的测量结果一致性很好。

德国民族民主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兴衰探析 下载:21 浏览:208

高中杭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在极右翼阵营内部联合思想的驱动,以及"德意志帝国党"的大力促进下,德国民族民主党在1964年成立。得益于极为有利的政治经济形势,该党凭借强大的组织力量、有效的政治动员,以及成功的形象打造,在20世纪60年代末迅速崛起。然而,1969年联邦议会选举的失利成为其由盛转衰的拐点。在各种危机的沉重打击下,该党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衰退,甚至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两德统一与欧洲一体化 下载:78 浏览:310

王帅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1989—1990年东西德统一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相互关系。从欧洲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两德统一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在该时期的加速发展。德国为了得到法国对统一的支持,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建设上向法国妥协,而统一进程的加速以及欧共体战略地位的凸显也促使法国同意推进德国主张的欧洲政治联盟建设。从两德统一的角度来看,欧洲一体化是欧洲约束统一德国的最佳手段。一体化程度越高,德国统一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就越容易被消化。一体化的加速为德国统一塑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它是德国实现统一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简述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对德国科学技术的转移——以机构发展、发明专利及人员转移为中心 下载:87 浏览:258

李晓如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德国战败后,由美苏英法组成的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在各自占领区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在对德国军事工业企业设施进行大规模拆除中,苏联驻德管制机构对德国科学技术人员和德国科技的转移,采取了"自愿强制、为我所用"的做法。这种有选择性的人员和科学技术转移,特别是对火箭制造、飞机制造、原子武器制造及军事造船等技术的转移与利用,对苏联的经济恢复和军事实力的进一步加强,都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改革时期德国维滕贝格大学的医学教育 下载:68 浏览:434

周施廷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宗教改革前期,中世纪那种狭隘而不顾民众需要的大学教育招致了民众的普遍反感,建立务实、适合民众需要的大学教育应时而生,并获得了新教改革家和民众的广泛支持。作为新教运动中心的维滕贝格大学率先开始了近代医学教育的尝试,通过病理学和解剖学的教学,为谋求新型的大学教育提供了经验和样板。从维滕贝格大学医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来看,不仅为近代医学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还实现了大学的自我调整,使其逐步适应乃至融入社会和民众的需要。"崇尚科学和为民服务"为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增添了浓艳的一笔,而在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成了德意志教育史上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一个标志。

1970年以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话题呈现的特点与趋势 下载:21 浏览:147

米夏埃尔·沃布林吴郑洋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试图对20世纪70年代至今德国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中国陈述的特点和变化进行概述,聚焦于当代历史背景下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陈述。本研究选取了近50年的教材(文理中学或初中,每10年5本,9年级和10年级)。除了定量研究外,还强调了教科书中关于中国陈述的代表性特征,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差一点就完美了:论德国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下载:60 浏览:421

彼得·哥特瓦尔德曹志勋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作者作为当年设计德国审级制度修改的主要立法专家,在其撰写的学界建议意见发表20年后,以本文重新审视了当年司法改革制度的后续进展、实效与不足。一审的诉讼效率虽然从数字上看确有提升,但是其实现主要源自对以正式开庭为代表的程序保障程度的减损,一审程序的功能和其中的法官职权行使并没有如预期般增强。从功能上将二审程序向事后审转变的目标得到基本实现,但是二审程序受一审事实认定约束的原则仍有较多例外,比如二审法院何时有权自行认定事实和攻击防御方法例外的不失权的问题值得关注。司法改革最初规定的、通过不可上诉的裁定随时可以书面驳回上诉的做法遭到普遍质疑,虽然立法者在十年后已做出补救,但修正的实际效果仍十分有限,可以考虑彻底废除本条规定。如今普遍适用各类案件的许可上告制在改革后使最高普通法院面临案件激增的压力,更宜通过提高最低不服标的额或减少合议庭人数来缓解。三审程序也应当承担个案救济的功能,应当直接将出现个案错误规定为上告理由。

试析德国军医在青岛及其腹地的医疗实践和科学考察(1897—1914) 下载:46 浏览:273

袁玮蔓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在德国占领胶澳租借地之初,驻军不断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威胁,胶澳总督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德国军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进行医疗实践,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这些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士兵的健康状况,丰富了德国学界的医学研究;同时也构成了德国殖民者和当地中国居民相互接触和联系的空间。在这个交往中,中西方的医学文化发生了碰撞:一方面,当地中国居民对西方现代医疗体系的态度有所转变,尽管传统的中医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德国军医也观察和了解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并将关于中国医学的信息传播到了德国。

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对德国在华投资影响分析 下载:54 浏览:428

妮莎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论述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以及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的特点,分析德国企业投资西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预测随着西部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特别是科技创新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德国企业将会扩大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并深化双方多领域的创新合作。

纳粹强制绝育政策下德国妇女的社会角色 下载:61 浏览:251

邓雪莉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1933年,纳粹政权颁布旨在促进"民族共同体"繁荣发展的《绝育法》,强制推行绝育政策。大量德国妇女,特别是女官员、女医生、女护士等职业妇女群体广泛参与强制绝育政策的实施,成为该政策的支持者。与此同时,近20万德国妇女遭到绝育,丧失生育权乃至生命,承受着长期的心理创伤,成为这一政策的受害者。德国妇女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是经济大危机、纳粹政权的鼓动性宣传和强制性举措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侧面透视出极权社会中女性的极端从属地位。

公众史学与历史教育学 下载:60 浏览:63

苏珊·波普1 杨琪2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历史教育学和公众史学都关注"历史文化"。"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共同构成历史教育学的学科基础。而致力于向非专业人士传播历史、但不包括学校课堂历史教学的公众史学,"历史文化"同样是其重要研究内容。公众史学给历史教育学带来挑战。历史教育学可以从公众史学中吸取灵感,反之亦然。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