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刑事错案的成因分析 下载:67 浏览:411

王琪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3期

摘要:
近年来刑事错案一直是个比较热的话题,司法机关也是结合刑事诉讼法的实施纠正一批冤假错案,本文以刑事错案为研究起点,通过对我国的诉讼构造和证据中心视域下侦查环节与审判环节为基点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发生的案件,在诉讼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剖析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错案,并从真实的案件中找到错案的成因。

大悬臂T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裂缝成因分析 下载:84 浏览:474

陈亮 郭敏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某新建轨道交通道岔区桥梁的T型桥墩墩帽开裂问题,通过建立上部结构全桥实体模型,得到T型桥墩墩顶的支座反力。采用3种方法探究裂缝产生的原因,即规范公式,积分法,非线性理论分析。计算结果均表明:桥墩顶部横向钢筋的钢筋应力过大,超过了钢筋应力容许值,这是导致产生可见裂缝的主要原因;基于桥墩空间弹性分析的计算结果超限时,应进行非线性分析。

尾矿库溃坝及尾矿泄漏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下载:60 浏览:442

张家荣1 刘建林2 李晓刚1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4期

摘要:
利用文献研究法、数量研究法,分别从国内外尾矿库研究现状、尾矿库的危害、尾矿库溃坝以及尾矿泄漏事故发生路径和成因分析、尾矿库事故预防措施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尾矿库溃坝及尾矿泄漏的路径及原因是多方面的;坚持科学规范管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定科学、针对性强的、可操作性强的预防措施,绝大多数尾矿库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高校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困境成因分析 下载:55 浏览:318

张雨菲 茅宁莹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高校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通常伴随交易行为的发生,目前,交易成本已被认为是影响交易结果和转化进程的关键因素。鉴于高校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首先确定影响其转化的交易成本,并找出各项成本不合理增长的原因;然后基于交易成本的治理结构,提出引入"高校科技服务中介"的第三方治理是控制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最后从信息咨询、价值评估、法律服务、项目跟踪、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服务中介进行职能构建,从而达到针对性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福建省地表水化学特征变化情况及成因分析 下载:25 浏览:237

蔡品彦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解福建省地表水化学特征变化情况,本文通过实测数据对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各河流地表水化学特征基本良好,属于低矿化度软水区,水化学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带性,矿化度、总硬度分布大致相同,呈西南高东北低状态。与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比较,矿化度和总硬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水化学类型仍以重碳酸盐类为主。对水化学特征变化而言,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传统大学物理教学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下载:65 浏览:474

张萍1 DING Lin2,3 张静2 《物理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在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中,直接教给教师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做法并不有效,教师们常常坚持认为传统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基于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困境,结合国际上认知科学研究和物理教育研究的相关结果,剖析传统教学方法受到课堂注意力保持、记忆保持和只能实现低阶学习目标的限制,研究和阐述传统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在概念理解、问题解决以及物理认知论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让教师深刻理解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从而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提高了教师培训的效果。

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50 浏览:236

蒋如东 洪国喜 史诗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81个采样点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阐述了达标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从而为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及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昌江流域洪水成因分析及防洪治理措施 下载:65 浏览:396

徐杰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景德镇位于昌江流域,沿江一带地势低洼,1949年以来多次遭受严重的洪水灾害,外洪内涝严重。本文对景德镇所处的昌江流域洪水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洪水成因及发生过程,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减小洪水对市区造成的灾害,保障市区人民的安全。

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下载:46 浏览:369

卢川1 陈一锴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对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有道路网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产业布局间的不协调,道路网自身结构不优化,缺乏交通管理手段,轨道交通等设施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干扰以及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发地区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方面的成功经验,从科学完善城市规划、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优化慢行交通系统和增强民众交通法规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建议。

东北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及小雨雨量减少成因分析 下载:61 浏览:203

陈东辉1 佟晓辉1 郭刚1 李德帅2 刘达3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利用1961~2017年我国东北地区96个站点逐日降水、相对湿度和气温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进行了成因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与各量级降水频率和贡献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总降水量的多寡受大雨频率及贡献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小雨量和中雨量的减少是导致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暴雨量受暴雨贡献率增加影响呈增加趋势。小雨量和小雨贡献率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年代际突变,小雨贡献率的突变是造成小雨量年代际突变的内在因素。东北地区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2个;小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85个,显著减少的站点数达到25个;中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0个,显著减少的站点只有9个;大雨量呈增加与减少趋势的站点数相当;而暴雨量呈增加趋势的站点数大于减少的站点数。从云形成机制角度出发,分别讨论大气水汽、温度、气溶胶浓度变化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温增加和气溶胶浓度增加是导致该地区小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基于PMIP3和CMIP5模拟结果的过去千年特征时段北极涛动的变率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载:58 浏览:346

陈可凡1 宁亮2 孙炜毅3 覃燕敏4 薛姣3 刘健5 严蜜4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利用参与第三次古气候模式评估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Ⅲ,PMIP3)过去千年气候模拟试验以及参与第五次耦合模式评估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全强迫历史情景试验的9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试验结果,对过去千年3个特征时段(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小冰期和现代暖期)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 AO)的变率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发现,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AO的空间模态及年际变化周期,且大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过去50年AO的增强趋势。过去千年3个特征时段中,不同模式对中世纪气候异常期AO位相的模拟并不一致,但大部分模式显示小冰期AO基本呈现负位相,而现代暖期则表现为显著的正位相,与重建结果一致。基于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机制分析表明,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北极地区海平面气压变化不显著,小冰期北极地区海平面气压显著偏正,现代暖期海平面气压显著偏负,这与现代暖期北极温度偏高而小冰期北极温度偏低有关。过去千年中,小冰期和现代暖期的AO变率分别受自然外强迫和人为外强迫的影响。

2013年12月华东地区持续性霾天气成因分析 下载:82 浏览:362

潘劲松1 李超2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2013年12月华东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超过20 d连续重度霾天气过程。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华东地区大气细颗粒浓度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持续机制和前期外强迫因子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华东连续重度霾天气和东亚中高纬阻塞高压活动密切相关。2013年12月白令海到鄂霍茨克海阻塞活动加强导致东亚地区天气瞬变扰动异常偏弱,贝加尔湖东侧弱高空脊长时间维持,我国东部地区受弱偏北风影响,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有利于华东本地大气细颗粒物积累和北方霾粒子向华东地区输送。进一步研究表明2013年12月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活动偏强可能和前期热带印度洋暖海温异常有关。

华西秋雨趋势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88 浏览:267

陈剀1 钟霖浩3 华丽娟2 陈文4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华西地区(25°N~35°N,100°E~110°E)是中国秋季降水主要地区之一。本文根据华西地区72站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哈德莱中心海温及海冰资料,利用相关和回归等分析方法研究了1961~2014年华西地区秋雨的年代际变率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华西秋季降水年代际变率分解为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的P1时段(1964~1998年)和呈现上升趋势的P2时段(1998~2014年)发现,对应P1时段降水下降趋势的华西区域大气位势高度异常场具有西正东负结构,大尺度环流场显示为从大西洋东传经北极巴伦支—喀拉海区至东亚的准纬向波列,该波列体现了上游负位相NAO(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的调制作用。对于P2时段的降水上升趋势,其位势高度场配置与P1时段相反,而大尺度波列结构在欧亚大陆的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且整体偏西,体现了上游正位相NAO的调制作用。这种环流结构导致华西区域西北侧形成负异常中心,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进入研究区域。影响华西秋雨趋势转折的海温关键区位于热带中东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在P1时段,华西秋雨降水趋势与同期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P2时段,华西秋雨与前冬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冬西北太平洋海温正异常也同时影响了华西秋雨的上升趋势。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龟裂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载:72 浏览:497

张鹏琼1,2 陈留勤1,2 郭福生1,2 潘志新3 刘鑫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的龟裂地貌主要产于晚白垩世河口组红色砂岩中,造型奇特、多样,形成许多象形景观,如龟寿石、松果石、鳄鱼石、仙人犁田等,引人注目。但是,对这些龟裂地貌的微观研究不足,导致对其成因的解释比较模糊。本次在野外用罗盘测量裂隙走向,同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观察,分析龟裂地貌形成的原因。野外观察发现,龟裂地貌主要发育在颗粒相对均匀的厚层细粒砂岩中,可产在砂岩层面或其它暴露面上,向下延伸一般不超过15 cm。在偏光显微镜下,砂岩样品的碎屑颗粒主要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填隙物中含有方解石胶结物。在扫描电镜下,颗粒胶结疏松,颗粒表面的溶蚀小孔和裂隙比较常见。结合国内外类似研究,本文认为岩性是龟裂地貌发育的基本要素,裂隙走向的玫瑰花图显示,断裂构造控制了一部分龟裂的形成,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由于硅、铁、锰氧化物沉淀而在砂岩表层形成薄层结壳,后由于应力拉张使结壳破裂,形成细小的裂隙,流水沿着裂隙侵蚀使其扩大,最终形成龟裂地貌。最后,提出龟裂地貌的四个阶段演化模式。

云南大学留学生地方感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79 浏览:480

蓝曼 赵文娟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以云南大学和云南大学所在的城市昆明为研究区,云南大学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SPSS 22. 0和AMOS 22. 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在高校、高校所在的城市2个空间尺度上对留学生产生的地方感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留学生对学校比对城市的感知评价更高。(2)性别、家乡地理位置、是否华裔3个因子在留学生地方感的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地方感维度与作用结果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4)自然与物质文化环境、社交环境、功能环境是形成留学生地方感的主要因子。

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下载:67 浏览:494

刘莉莉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12期

摘要:
从我国高氟地下水的实际分布情况来看,北方地区是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分布地区,很多人因为饮用该种地下水而出现一定的疾病,对当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地下水的高度集中需要经过一系列较为复杂的化学过程。本文以鲁西南地区的水质调查为例,对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云南白水江流域一次暴雨洪水过程成因分析 下载:91 浏览:500

李华宏 陈小华 许迎杰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利用自动雨量站及水文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8月24日至25日发生在云南白水江流域的一次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次此灾害是一次由流域暴雨引发的单峰型洪水过程,"天鸽"台风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及其北侧的倒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低压外围来自南海的东南气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供应,台风倒槽为强烈的上升运动提供动力条件。影响天气系统深厚,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是导致白水江连续17个小时出现超警戒水位并引发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过程期间,垂直速度特征、卫星云图上螺旋云带分布及对流云团的监测情况有助于解决台风低压外围暴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难题。

省域视角下中国汽车营地的空间格局及成因 下载:91 浏览:500

李敏 杨效忠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以中国目前所建的307个汽车营地为研究样本,借助地理数学方法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汽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程度和分布密度,并揭示其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汽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聚型,且空间分布均衡性较低,区域差异性明显;(2)汽车营地的空间分布密度总体上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特征,形成了以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主要集聚区,以泛长三角地区和蒙西地区为次级集聚区的空间分布格局;(3)影响中国汽车营地空间格局的因素主要有区域经济水平、人口分布状况、旅游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区位交通条件、地形、水文和气候。

广东开平某采石场滑坡成因分析及其应急抢险治理方案 下载:64 浏览:496

曾飞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3期

摘要:
采石场滑坡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大问题。采石场由于受到多种内外力的作用和影响很容易发生滑坡。分析滑坡形成原因,并及时采取应急抢修方案,维护采石场的生产安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广东开平某采石场滑坡,分析了其变形特征、成因以及对应的应急抢修方案。

五年制高职英语学困生的主观成因分析 下载:60 浏览:413

徐风 《英语教学》 2019年6期

摘要:
在五年制高职中,英语学困生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体,英语教学难度较大。对"学困"成因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对教师来说,在"学困"的成因中,客观因素如社会及家庭环境等难以改变,并且主观因素本就在"学困"成因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那么,对学生主观因素的研究总结并采取相应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