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小儿推拿各流派手法治疗外感风寒发热的临床运用及学术特点 下载:53 浏览:370

万力生 李海朋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总结山东"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金义成海派小儿推拿、刘开运小儿推拿流派和深圳岭南小儿推拿各自的手法特色,介绍各流派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发热的取穴和方法,指出不同流派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发热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操作和选穴不尽相同,各有针对性、地域性及传承性。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221 浏览:2337

吴华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的原理,分析其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首先将纳入对象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共有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照组(50例)方案为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最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颈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为94.00%,对照组仅为70.00%,两组比较发现观察明显更高,P<0.05。两组经不同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均已提高,对比结果显示P<0.05,观察组ESCV评分更高。两组经不同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均得到改善,对比结果显示P<0.05,观察组颈椎活动度更高。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与颈椎活动度。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221 浏览:2339

罗杰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疗法联合传统推拿疗法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一共74例,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同时实施传统的牵引、服药和理疗治疗,,观察组患者是实施中医针灸疗法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中,将患者的疼痛感及复发的时长作为本次评分的依据。结果: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将该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加强该方法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评估与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103 浏览:1206

黄亚如 魏向群 《现代物理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在临床发生期间以发生率约14%—23%的方式表现,疾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目前,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法已经从传统药物、心理干预、物理治疗、针灸、神经阻滞麻醉止痛等多种手段发展到更加先进的技术,其中物理治疗更为常用,在实际应用期间具有简便、快速、安全、无创且有效的特点,本文重点介绍这些新兴的物理治疗技术,以期为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提供参考。

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 下载:365 浏览:3686

唐爱国 《中国中医药》 2022年12期

摘要:
分析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临床预后。方法:将68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纳入研究,其均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以双盲法分为2组,其中采用手术治疗的34例归为对照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82.35%,而实验组则达到了97.06%,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实验组为5.8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独活寄生汤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下载:45 浏览:586

佘铭铠 陈伟洪 黄靖 《当代中医药》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与中医骨伤技巧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成效。方法:在医院于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接收的62名LDH患者中开展一项前瞻性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包含31人。常规组仅接受中医骨伤技巧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独活寄生汤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天。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中医症状积分、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55%(29/3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97%(22/3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在腰腿痛、酸痛麻木、活动受限、肢体冷感等中医症状积分上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较常规组低,JOA评分较常规组高,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独活寄生汤与中医骨伤技巧相结合的方式治疗LDH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同时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相较于单一的中医骨伤技巧治疗效果更佳。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进展 下载:133 浏览:1419

张铃1 王良蒋2 武福溶1 赵仕萍1 沈晓梅1 《当代中医药》 2023年1期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临床病症。现阶段,保守治疗的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尤其是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备受青睐。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推拿手法治疗可以改善脊柱周边肌软组织的状态和对应力,通过肌肉软组织张力的调整维持脊柱平衡,改善脊柱骨性结构,释放神经压力,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神经症状。其次,从肌筋膜状态来讲,推拿手法可以缓解神经电生理,改善神经微循环,增加微循环灌注,推动恢复肌筋膜状态,缓解肌纤维疲劳。再次,推拿手法治疗可以推动炎症因子表达,促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物自发性消退,调节炎症,提升患者的免疫水平。

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509 浏览:2369

鞠霞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采取小儿推拿手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59,西医治疗)与研究组(n=59,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腹泻相关症状改善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中医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腹泻相关症状改善时间均较短,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较短,P<0.05;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较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运用中医小儿推拿效果显著,可改善小儿腹泻症状,促使其胃肠功能尽早恢复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并临床广泛应用。

椎动脉型颈椎病经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下载:293 浏览:3055

朱凤娟 《当代中医药》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以椎动脉型颈椎病为研究疾病,治疗方法是中医疗法,探讨中医联合法用于该病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开始进行研究,在2021年3月结束,该阶段我院收治患者110例,均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应用中医疗法治疗。对照组,有55例,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有55例,中医针灸+手法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大,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更低(P<0.05)。结论: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应将中医外治法作为首选方案,针灸与手法联合,可获取显著疗效。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