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抗肿瘤药物引致手足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下载:20 浏览:227

孙勇生1 谢长生2 《肿瘤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又称掌跖痛性红斑(palmar plantar erythrodysesthia syndrome;PPES),是一种手掌部和足底红斑性皮肤损害,是诸多抗肿瘤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之一。HFS的发生对化疗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现代医学主要从抗肿瘤药物本身在机体内引起的炎性反应、代谢相关组织酶的分布差异、皮肤组织损伤以及其他因素等角度进行研究。中医根据其辨证论治现将HFS归属于"血痹"范畴。中医、西医在防治HFS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疗效。全文通过综述手足综合征的现代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独特见解及临床常用的中医治疗,期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小分子四价铂 下载:92 浏览:509

谭晓晓1,2 李国帅1 王庆鹏1 王炳全1 李大成1,2 王鹏3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四价铂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具有独特优势,显示出巨大的开发价值,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相关研究工作众多,已取得了许多杰出成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热点领域。目前已有大量高活性、低毒性、耐药性低、生物利用率高、药代动力学性质优异、肿瘤靶向性强的四价铂化合物得到研究与开发,显示出了四价铂化合物在抗癌药物研究领域的巨大开发价值和深远的应用前景。目前对四价铂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基于经典铂类药物的四价铂,以二价铂药物为母体,通过引入不同功能的轴向配体,制备高活性多功能目标化合物。(2)基于非经典铂类药物的四价铂,对横向配体进行修饰制备新结构目标化合物,该类药物对于克服耐药性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光敏四价铂有望为光动力学抗癌疗法提供新候选药物。四价铂具有发展为新一代可口服铂类药物的潜力。基于此,本文结合课题组在四价铂方面的工作基础,参考近五年本领域工作进展系统地综述了小分子四价铂化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探讨 下载:34 浏览:346

杨振姣 郑泽飞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此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世界各国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关乎人类命运,然而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状依然严峻,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应提高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技术水平、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在获取北极资源的同时应该关注到北极海洋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积极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治理。治理的技术和经验比较欠缺,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规则制度来引导治理活动,且缺乏良好的国际合作。这就要求加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研究与实践,丰富治理经验,完善北极治理机制。

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纳米给药系统合成研究 下载:87 浏览:815

​李惠 《纳米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癌症肿瘤患者数量成几何倍增涨,化学治疗手段(化疗)是目前世界医学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化学治疗手段中所用的化学药物缺少针对性,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会扩散制全身组织以及全身器官,存在副作用大,治疗效果较差等负面效果。因此,采用纳米技术应用到治疗癌症患者的技术,是医疗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对市面药物进行详细数据分析调查,判断那你给要系统合成研究进度。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治疗肿瘤的案例,市面上已有药物研究,进行详细分析记录。在治疗肿瘤案例中,详细记录肿瘤微环境中,血管新生程度、实体瘤的具体情况、微环境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对市面上已有药物的研究方向:anti-ECFR-ILs-doxMM-302、MCC-465、MBP-426、SGT53、BIND-014五种药物。结果: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血管新生程度根据病例调查显示,未经治疗情况下,等肿瘤半径一旦超过1mm时,病变需求环境会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进而刺激到各种组织细胞,同时病变细胞还会放出促进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使病变部位出现大量毛细血管以及不成熟的血管壁,毛细血管不成熟的血管壁会导致肿瘤一直出现恶化和转移,形成恶性循环。实体瘤的具体情况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其通透性,另一方面是实体瘤的滞留效应,由于血管出现的问题,会导致大量毛细血管分部紊乱,并且血管壁较薄导致通透性得到增加,在肿瘤影响下,毛细血管中血流程度异常,部分组织细胞结构不完善,并没有淋巴管结构,相对较慢的静脉回流会导致部分大分子在组织细胞中滞留时间过长。除此之外,微环境的具体情况,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细胞内二者PH值相仿,但细胞所处环境(细胞外)pH值相较于正常细胞所处环境较低。经化学治疗后,血管新生程度会趋于正常情况,减少数量的同时,细胞壁不会再出现异常情况。实体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或一定程度的治疗,血管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大分子无法进入正常细胞,避免出现长时间滞留时细胞病变情况。结论:相较于传统治疗肿瘤药物,结合纳米技术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减少对病患者身体上的伤害,并且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推动纳米给药系统合成研究,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推动治疗癌症医学能力。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下载:236 浏览:2316

曾鹏宇 《肿瘤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采用抗肿瘤药紫杉醇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手足麻木、脱发及骨髓抑制;其中胃肠道反应61例,占比50.83%;手足麻木65例,占比54.16%;脱发106例,占比88.33%;骨髓抑制112例,占比93.33%。结论:虽然紫杉醇对肿瘤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过程中,患者难免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实际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及用法用量进行使用,且必要时刻可调整患者用药时间,以此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分析 下载:229 浏览:2320

周海飞 《肿瘤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某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审方药师实时审核医嘱过程中发现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共356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不合理医嘱共356份,其中肝胆外科116份(32.58%),胸外科78份(21.91%),占2019年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54.49%。不合理类型有浓度与溶媒量不适宜(53.37%)、给药剂量不适宜(42.13%)、溶媒选择不适宜(1.97%)、操作失误(1.97%)及配伍不当(0.56%)5种类型。不合理医嘱数最高的抗肿瘤药物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148份),其次为替加氟注射液(112份)与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43份)。结论:医院在抗肿瘤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师应对其及时干预,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我院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分析 下载:234 浏览:2321

蔡杏怡 李洪范 《肿瘤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具体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内静脉配置中心接收的全部化疗医嘱共75098份,以《新编药物学》(17版)、《注射剂的临床安全与合理应用》、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文献报道等为依据,通过Excel表格自制《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统计表》,对选取的处方进行不合理用药分析与统计。结果:75098份中,不合理用药医嘱共123份,其中溶媒用量不合理占43.9%,溶媒种类不合理占27.6%,用药剂量不合理占14.6%,溶媒规格不合理占5.7%,给药途径不合理占2.5%,其他情况5.7%。结论:当发现医嘱不合理时,药师应及时与医护人员反馈、沟通,参考彼此的建议,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探讨 下载:220 浏览:2318

宁柱良 《肿瘤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以更好的为肿瘤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的药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9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9例为2014年1月—2014年6月进行治疗并采用常规药剂科药物管理方案,研究组50例为2014年7月—2014年12月进行治疗并采用规范化药剂科药物管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做回顾性分析,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含: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用药种类、用药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6个月用药治疗后,使用规范化用药管理的研究组患者的用药种类为(2.1±0.2)种,治疗费用为(26892.2±2999.4)元,均优于使用常规用药管理的对照组的(3.2±0.3)种和(33125.6±39876.3)元;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51%,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药剂科中,对治疗肿瘤药物实施规范化安全管理,对于患者治疗效果、药物费用和产生不良反应方面均有较好的作用,从而起到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的作用,这种管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探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制剂的研究思路 下载:310 浏览:2920

白凌鹰 《肿瘤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常用药物治疗方法。给予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肿瘤,防止病情的持续进展。但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容易引发毒性反应,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研制,在关注其药效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应用脂质体作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对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着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展开讨论,探讨其研究思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