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机床主轴承多源信息融合故障诊断 下载:61 浏览:242

刘胜 吴迪 李芃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机床主轴承的故障诊断,为解决传统方法仅由单一传感器数据分析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基于主元小波包、递归神经网络以及振动及噪声信号多源数据融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实现对锻压机床主轴承的故障诊断。将振动及噪声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主元小波包处理提取特征值,再利用递归神经网络进行局部故障诊断,得到不同传感器对轴承故障互相独立的故障证据,然后采用基于数据修正D-S证据理论将振动及噪声诊断结果融合,发现基于递归神经网络及数据修正D-S证据理论的诊断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单一传感器的不稳定性和局限性以及传统D-S证据理论冲突证据失效的问题,使故障诊断具备容错能力,提高了传统故障诊断的精确度。

空间环境参数预报数据在轨控策略中的融合应用 下载:61 浏览:343

刘芳 蔡立锋 孙先伟 石宁 苏鹏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轨迹网保持是在轨卫星生命周期管理中一项长期工作,空间环境变化会对轨道衰减情况产生影响。通过对某型卫星轨道数据和空间环境参数预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利用求解经验公式的方法得出了轨道受空间环境影响变化的规律,使用控后时间点的空间环境预报数据为轨迹网保持策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依据,验证了空间环境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间环境对轨控效果的影响。

基于多标准的部省交通一卡通数据准备技术研究 下载:35 浏览:154

方秋水 梁昭俊 刘强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跨市跨省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对省域甚至全国交通一卡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部省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随着交易数据量的不断增长,现有的数据生成能力及解决方案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求。在全面整合有关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基于多标准卡片兼容的部省交通一卡通数据准备系统,提出标准化的数据准备模型,旨在进一步提升该系统的跨标准数据融合性能和兼容性,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统一的模板。

Landsat 8 OLT遥感数据融合方法及其质量评价 下载:94 浏览:494

范军1 赵绒绒2 王婷婷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遥感数据融合可有效改善影像的光谱和空间分辨率,提高影像的视觉效果和信息提取能力,是多源、多尺度、多元遥感数据信息集聚的重要途径。采用乘积变换(Brovey)、HSV变换、主成分分析(PCA)和光谱锐化(Gram-Schmidt)4种方法对Landsat8OLI全色和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运用Matlab软件计算提取融合后图像的均值、标准差、信息熵、平均梯度和相关系数等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这4种融合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主观、客观因素分别分析对比4种融合方法的融合效果。通过研究,增进了对不同融合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挖掘Landsat8OLI遥感数据的潜力奠定基础,为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气象大数据在运检智能管控中的应用 下载:84 浏览:498

郑一博1 王馨1 赵盟2 王辉2 沈彦伶1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气象综合展示功能作为冀北智能运维管控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以GIS平台为前端,通过对气象数据、监测数据、运维数据等大数据集成分析,建立气象灾害预测预警模型,将气象局的数值预报与其它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自动生成气象预警和告警信息,用于指导冀北电网线路运维防灾减灾工作。

四诊合参智能化发展现状及实现路径 下载:86 浏览:506

赵文1,2 张佳3 徐佳君1,2 辛基梁1,2 周常恩1,2 李绍滋3 李灿东1,2 《当代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为确保中医诊断的正确性,除了要求单诊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外,更重要的是四诊合参。中医四诊信息客观采集和分析系统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为开展四诊客观信息的融合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不同诊法设备分类标准不统一,信息来源存在差异,制约了四诊合参的融合。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中医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脉诊等方面的智能化研究,结合四诊合参智能化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的现状,提出尝试从多源数据融合角度,借助协同训练法、多核学习法、基于子空间学习法提升四诊合参的融合度及准确性,探寻四诊合参智能化的可能实现路径。

反无人机集群智能化防空协同系统中的数据融合与决策优化研究 下载:62 浏览:779

刘佩文 罗慧 王亚飞 史超 吴雄伟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侧重于开发一种反无人机集群智能化防空协同系统,并对其内部的数据融合与决策优化过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各类无人机以及其集群的行为特征进行深度学习与分析。然后,利用这些分析数据,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源信息融合模型,以实现对无人机集群攻击的精确识别与预测。接着,采用了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决策优化算法,实现了天空态势的动态感知以及防空力量的实时调整,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拦截精度。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提高对无人机集群攻击的防御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防空效率。

多源数据融合的舰船网络威胁态势评估 下载:34 浏览:329

汲万峰 刘光富 谢金鹏 《中国海洋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对于舰船而言,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对网络威胁态势进行评估时,为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对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进行运用。随着基于多源数据的聚类算法被提出,使整个评估过程得以简化,通过评估获得的结果,防御者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舰船网络的安全性。本文对多源数据融合的舰船网络威胁态势展开分析探讨。

基于无线混合传感器的井下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58 浏览:868

乔佳佳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4年9期

摘要:
本文针对井下安全监控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混合传感器的井下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采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实现对矿井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系统通过无线混合传感器节点收集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此外,系统还具备数据融合和处理能力,能够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并通过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提高矿井安全监控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航空无线电导航ILS VOR与GPS兼容性分析及改进策略 下载:56 浏览:866

申鹏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4年7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ILS、VOR与GPS的兼容性,并提出了改进策略。首先,对ILS、VOR与GPS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各自的信号传输与接收特性。接着,从系统信号兼容性和系统性能兼容性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三者在频率分配、信号传输、多路径效应、定位精度和响应时间等方面的兼容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与技术方案,包括频率管理与协调、信号增强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动态信号调整、接收机优化和发射机改进。研究表明,通过这些改进策略,能够显著提升ILS、VOR与GPS系统的兼容性和整体导航性能,提供更加可靠和精确的航空导航服务。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128 浏览:1340

方圆 《传感器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相比于过往年代,现如今我国国家整体实力有了质的飞跃,各个领域也都在持续发展。近几年,机电一体化领域是的发展尤为迅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其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对此,本文围绕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展开分析,先简单阐明其技术原理与主要内容,再分析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中的应用,通过设定电动机转速参数、计算电动机转速、确定电动机电压与频率、多因素检测,顺利完成其融合设计,最后开展自动控制技术实验,通过对比应用分析,表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下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运行效率更高。

FCS中的智能传感器设计及其数据融合技术分析 下载:299 浏览:2881

毕玉 《传感器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本文简略阐述了FCS在工控领域的应用优势,介绍了FCS中的智能传感器的组成及特点,并从一次移动平均法、二次移动平均法以及指数平滑法几方面内容着手,对智能传感器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进而更好地开展FCS中的智能传感器设计工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数据链通信的联合抗干扰架构设计 下载:41 浏览:681

项勇跃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数据链通信系统的联合抗干扰架构设计,旨在增强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首先介绍了北斗系统的架构、功能及其抗干扰技术,包括频谱扩展和自适应滤波等。接着,分析了数据链通信系统的架构和抗干扰技术,如频率跳变和干扰抑制。随后,提出了联合抗干扰架构设计,包括系统集成和协同工作机制。具体技术实现包括多频段协同抗干扰、联合滤波、数据融合及实时监控与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抗干扰架构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为各种复杂应用场景提供更加稳定的服务。

计量经济学主动融合大数据的创新路径 下载:207 浏览:2145

黄世成1 邓西子2 《中国经济》 2023年3期

摘要:
大数据及其技术正在重写或重组经济学的所有领域。以理论经济学思维、实践性政策设计、大数据实证测量工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基础,预测和评价经济转型阶段中国经济走势和政策实施效果,对加强计量经济模式的科学性和解释力有很大帮助。以融合这一突出特征为切入点,梳理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从提高经济数据应用效果、发展创新经济理论、改进经济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和研究大象等角度,深入分析计量经济学与大数据融合的效果。根据以前的经济学理论建立数据的预测方法并将大数据与计量经济学相互融合,实现因果推理突破和依靠大数据及其技术实现经济理论创新,同时得出了融合大数据的发展方向是计量经济学。

基于3DGIS的多维桥梁施工管理平台构建方法研究 下载:146 浏览:1805

段洁锋 向翔 张昊东 刘涵 《国际科技论坛》 2023年4期

摘要:
针对传统的桥梁BIM模型数据冗余、数据结构复杂、对地理空间分析支持较弱,难以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及其工程信息在其平台中进行集成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团体标准(S3M),将桥梁BIM模型与三维GIS数据融合构建三维数据模型场景进行网络发布的方法,研究了三维数据模型与传统的桥梁施工质量、进度、安全及人员等信息的管控融合技术,采用Java,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和MySQL数据库,研发基于三维GIS的多维桥梁施工管理平台,实现多终端多方信息协同和共享,并在云南省某高速立交桥施工项目中进行实际运用。结果表明:平台运用BIM模型与三维GIS数据融合技术,将大量的桥梁BIM模型轻量化处理后,融入到三维GIS场景当中,在管理平台上进行多维度的展示,解决了项目各方协同及各阶段数据共享与利用的难题,实现多终端三维场景的预览与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管理。

生产企业班组成本管理革新分析的探索 下载:241 浏览:2333

李伟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3年8期

摘要:
生产企业中班组是企业机构中最小“单元”,就像企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亦是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和源头。为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和数字化转型理念,全面深化效益和成本费用管控,推动战略性集约化财务管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生产经营优化、促进班组精细化操作,深化业财融合助力公司挖潜增效,建设公司、装置及班组“三位一体”的效益管理模式,由此探索对班组成本管理革新分析势在必行。

多源数据融合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下载:82 浏览:966

​杨华东 《中国环境保护》 2024年12期

摘要:
水资源的匮乏与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障碍。对水环境质量的精准监测和评估,是确保水资源科学分配和有效保护的前提。在信息化的今天,数据的海量增长已经成为常态,从众多数据中提炼关键信息显得尤为关键。利用多源数据的融合手段,为攻克这一挑战开辟了新路径,这种手段在水环境评价领域的应用,大幅提高了评价的精确度和效率。基于此,文章重点就多源数据融合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展开分析。

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中的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支持 下载:66 浏览:715

林玉栋 《中国电气工程》 2024年12期

摘要: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已成为建筑行业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方向。智能化技术不仅提高了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还带来了更加舒适、节能和环保的建筑环境。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支持作为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对于实现系统的优化运行和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支持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最后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船舶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 下载:78 浏览:747

尤海涛 《中国电气工程》 2024年3期

摘要:
船舶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正在不断发展,从传统的经验诊断和统计预测方法逐渐演变为基于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的先进技术。基于经验的预测方法和基于统计的预测方法已成为传统技术的重要代表,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预测技术和数据驱动的故障分析技术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船舶电气设备故障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深度学习、多源数据融合、边缘计算和可视化智能化工具等方面,将为船舶维护提供更高效、精准和可靠的支持。

数据融合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下载:226 浏览:1800

​朱文章 《电网技术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现代电网规划的目的就是构建健全智能电网,而在电网实际运行期间会产生大量数据,也被称作数据库。而数据库即数据的集合,具有集成性、稳定性与时变性,因异构数据来源广泛且具有交互性,若使用人工方式分析数据会增加难度,难以对电网问题形成定量了解,甚至会影响更多系统内有效数据的利用效果,资源浪费现象明显。在电网规划中充分利用数据融合技术,能够科学处理并分析电网多源数据,以全面优化电网规划质量。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数据融合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数据融合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