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以美为基,以乐育人——小学音乐课堂美育渗透路径分析 下载:341 浏览:1352

张宇薇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音乐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多数学生都能随着音乐放飞心情,沉浸在特殊的音乐旋律与节奏中,能根据音乐本身的旋律、节奏特点解读音乐符号,感受音乐本身的人文情感。这就有利于促使小学生实现音乐表达与音乐创作,如果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渗透美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鉴赏音乐作品,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渗透美育目标。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小学音乐美育渗透路径 下载:316 浏览:3171

王善霞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音乐课程标准》贯穿“以美育 人”思想,强调音乐教育需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借助音乐教育渗透德育功能,实现对学生健康人格与审美素养的塑造与培养。因此,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育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课堂上宣扬美育理念,并将它融合到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对音乐的感知,感悟与实践来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感悟。

以德育美——“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德育渗透路径 下载:332 浏览:1313

陈婉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减负增效的指导意见,优化课程教学,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实施德育教育。根据“五育并举”内涵,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德育,渗透路径包括:创设生动情景,认识背景资料;引入欣赏任务,赏析情感内涵;组织音乐活动,涵养生活态度;开展创意活动,培养团队精神;文化理解音乐,形成文化自信素养。教师基于学情与课程内容落实这些策略,能够更好提高德育渗透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研究 下载:278 浏览:2557

李欣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音乐作为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促进其综合全面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下载:168 浏览:1678

周畅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品质、能力和思想都有待引导,所以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借助学科优势,积极落实劳动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古诗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下载:162 浏览:576

​孙萌 《文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音乐基础乐理知识、鉴赏力、音乐审美力以及音乐文化素养等,这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育者的普遍共识。中国古典文学和音乐同属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古典文化与音乐具有明显的交融性。所以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过程中,将中国古典文学渗透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极具价值。本文将简单介绍在小学音乐课堂融入中国古典文化的意义,并重点阐述如何将中国古典文化渗透至音乐教学之中,以供参考。

儒家德育思想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的渗透 下载:137 浏览:1305

王青娜 《国学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思政教育中也有着很高的地位。尽管时过境迁,但是优秀的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依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将儒家德育思想运用到小学思政教育中,能够改善思政教学的品质,强化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文章着重探讨了儒家德育思想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以期促进小学思政教育的发展,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浅析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效渗透人文理念 下载:167 浏览:2373

崔泽朋 《当代艺术》 2023年2期

摘要:
随着全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以及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也更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需求,包括设计本身对原生态的利用、设计创造对自然元素的使用、设计内容对自然环境的包容、设计作品对自然元素的尊崇等。随着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无论环境艺术设计如何发展,遵循人文理念是其设计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并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基于此,本文针对人文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有效渗透进行深入探讨。

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分析 下载:104 浏览:1043

黄娟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德育与法制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而在这一变革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价值进行了剖析,对其进行了探索,以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分析 下载:152 浏览:1881

蔡方杰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5期

摘要: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优秀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在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信仰方面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以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小学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路径探究 下载:107 浏览:1047

林志敏 《中国体育科学》 2024年11期

摘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身体的重要内容,更是塑造其情感认同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通过团队合作、拼搏精神和公平竞争等元素,传递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中职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研究 下载:78 浏览:776

王意 《地理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近几年,现代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发展,新课改全面普及和不断推进,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与此同时,中职阶段的学习也是有效培养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该阶段开展的所有教育教学工作。中职地理是推动自然与人文共同发展实现的一门关键学科,其本身教育优势十分明显,有助于培养莘莘学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主要探讨在中职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渗透路径 下载:145 浏览:1267

杨大明 《地理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家国情怀是一种文化密码,也是爱国公民、时代新人的必备品质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开展家国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地理素养,增强地理课程的育人效果。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 下载:109 浏览:1124

石翠兰 《教学管理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德育教育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实施者,要把立德树人理念贯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探索 下载:146 浏览:1403

李智慧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将德育融入课堂之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德育。将语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刻感受到德育的价值。本文探讨了在“三新”背景下——即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如何融入德育,希望使德育自然而然地融入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研究显示,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

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讨 下载:202 浏览:2187

梁雪玲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社会的发展,促使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全面关注小学德育教学状况,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方面的教学是为了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需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去展开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为他们今后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正确的价值观往往根植在爱国情怀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素质教育体系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爱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