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雷氏通利州都法辅助治疗小儿泄泻湿热证38例临床观察 下载:49 浏览:382

王静松1,2 邱根祥2 方昉2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雷氏通利州都法辅助治疗小儿泄泻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衢州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的76例腹泻湿热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雷氏通利州都法治疗,2组均治疗3 d后比较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等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氏通利州都法辅助治疗小儿泄泻湿热证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柴胡汤辨治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湿热证经验 下载:52 浏览:398

刁娟娟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湿热证的病机为湿热蕴结导致肝脾失调、气血失和、络破血溢,临床可引起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治疗原则为调肝理脾、调和气血、祛除湿热。大柴胡汤能和解少阳,调和肝脾,泻热逐瘀,可较快缓解患儿的腹痛、便血等症状,疗效满意。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大柴胡汤辨治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湿热证经验 下载:52 浏览:14

刁娟娟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湿热证的病机为湿热蕴结导致肝脾失调、气血失和、络破血溢,临床可引起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治疗原则为调肝理脾、调和气血、祛除湿热。大柴胡汤能和解少阳,调和肝脾,泻热逐瘀,可较快缓解患儿的腹痛、便血等症状,疗效满意。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甘露消毒丹加减辅助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湿热证30例临床观察 下载:52 浏览:366

张霞1 冉志玲2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减辅助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儿科确诊的IM湿热证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 d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实验室指标值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和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缓解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异型淋巴细胞(ALY)、WBC和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辅助治疗儿童IM湿热证疗效满意,不仅可明显缩短发热、咽痛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消失或缓解时间,而且可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岭南湿热证中肠道组织自噬、线粒体DNA含量和MAVS通路介导炎症的研究 下载:92 浏览:453

荣光莉 郑裕华 陈颂 骆欢欢 《中国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岭南湿热证模型小鼠肠道组织自噬,及肠道菌群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SPF小鼠饲养在模拟湿热环境的人工气候箱中,诱导出类似于人的湿热证表现;并设置与多种抗生素联用的"伪无菌"组,通过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肠组织的线粒体DNA含量及MAVS、炎症小体相关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小鼠出现类似于湿热证的改变。且各组线粒体DNA均减少,P62/SQSTM1升高、而LC3Ⅱ总量略降低,MAVS、ASC、pro-Caspase 1各组间无明显区别,pro-IL-1β在HT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湿热环境可能通过抑制自噬、导致mtDNA减少;肠道菌群或许对此进程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 下载:73 浏览:501

王亮1 曹云2 李中峰3 陈建新4 王佳婕5 符欣2 黄佳钦2 冯晶华4 王冬梅2 李志红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28例,脾胃虚寒证17例,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收集各组受试者肘静脉血5 ml,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定量检测血浆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11种,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中葡萄糖、丙氨酸、缬氨酸等含量高于健康人,而谷氨酸、甘氨酸、乳酸、甜菜碱等水平低于健康人。脾胃湿热证组患者缬氨酸、乳果糖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组,而异丁酸、甲酸、肌肽含量低于脾胃虚寒证组。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糖代谢、氨基酸分解代谢紊乱,且两种证型在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方面存在差异。

证候表型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下载:85 浏览:502

张北华1 王凤云1 卞兆祥2 唐旭东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6期

摘要:
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关,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肥胖、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代谢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可为其诊治方法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证候表型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证候客观化研究一直难以取得突破。认为证候表型如脾虚证、湿热证的发生存在着肠道微生态的失调,采用相应的治法如健脾、清热化湿等治疗后,在证候得到改善的同时肠道微生态亦得到恢复。提出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脾虚证、湿热证与其相关性,对于深化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及揭示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连苏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对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研究 下载:227 浏览:2285

善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应用连苏饮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4月间,择我院收治的67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3例),乙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甲组应用连苏饮加减治疗,对比疗效及血清指标。结果 甲组有效率为97.06%,乙组有效率为81.82%,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血清生化指标(MTL、GAS、SS)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甲组血清MTL、GAS指标较乙组更高,SS指标较乙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应用连苏饮加减治疗,疗效更确切,患者肾功能水平趋于稳定,缩短症状消失时长,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