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溧阳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分区研究 下载:77 浏览:420

向梦杰 胡晓亮 《土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为进一步分析县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耕地保护的空间相关性,选取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从县级和乡镇级尺度探讨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及产生这一规律的原因,构建了耕地保护分区。结果表明:(1)整体上,溧阳市耕地质量的各属性都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全局Moran’s I值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值均表明,耕地经济质量等空间自相关性最强,利用质量等次之,自然质量等最弱;局部空间上呈现较强的变异特征,正相关类型(HH和LL型)多以组团形式存在,负相关类型(HL和LH)以点状形态零星存在。(2)空间尺度的变化对耕地质量指数空间相关性影响较大。县级尺度空间自相关水平普遍高于镇级平均水平,而且大部分乡镇的Moran’s I值均低于县级整体水平。(3)综合考虑3类耕地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将溧阳市耕地划分为4类保护区,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不同秸秆处置方式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比较研究——基于江苏省溧阳市田野调查的分析 下载:65 浏览:483

赵冬悦1,2 吴博群1,2 刘蓓蓓1,2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秸秆处置方式会对种植系统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显著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溧阳市有限的(70户)农户不同秸秆处置方式下,"水稻-小麦"轮作系统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开展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与焚烧和移除,秸秆还田的能耗量处于中间水平,温室气体排放最少,但会造成病虫害增多,增加农药投入。相比其他秸秆处置方式,秸秆还田既能缓解秸秆焚烧带来的季节性空气污染问题,又有较小的全球增温潜势,是较好的秸秆处置方式,但应改进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病虫害发生。

串联质谱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下载:77 浏览:461

刘洪喜1 朱志平1 虞斌2 杨宇奇2 秦志强2 吉昕1 秦卫英1 曹爱邡1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MS)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又称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托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对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常州地区出生的50 844例新生儿开展TMS初筛,对初筛阳性病例运用NGS等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和基因诊断。结果 50 844例新生儿经TMS初筛阳性650例,召回再次TMS检测结果阳性54例,对该54例病例运用NGS技术进行检测,最终确诊19例为遗传代谢病患儿,总体发病率为1/2 676。结论 TMS联合NGS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能更早、更多地发现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从而达到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

基于学生符号感培养的实践 下载:56 浏览:500

俞玉花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由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应多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比较,唤起学生引入符号的必要。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构建模型,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应提倡实践应用,拓展思维,运用符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指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下载:82 浏览:617

吕雪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在小学教育发展中,语言文字已经成为同学们语言表达规律养成的重要课题,加强语言文字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通过这样的课程来提高同学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让自然的田园成为幼儿自主发展的课程 下载:173 浏览:1713

沈文雅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幼儿园里的小菜园和自然角是孩子接触自然、观察动植物的主要场所之一,它不仅具有可参与性、生活化等特点,还满足了幼儿参与互动的要求。“让自然的田成为自然的园”一直是我园的办园理念,怎么让幼儿园的田不在只是幼儿园的一处风景,而是孩子们的一种课程呢?伴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资源观有了较大的转变。 实践中,大家觉得好的课程应该来自幼儿园的环境和现实生活,让环境不仅仅只是环境。田园课程不仅要吸引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更要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此,我们立足园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幼儿园里的“小菜园”环境资源来帮助幼儿构建新的经验,使“小菜园”成为幼儿的活动场、学习场。

强化平衡训练及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19 浏览:220

蒋家珩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强化平衡训练及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9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强化平衡训练及认知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肢体活动功能、平衡能力、6分钟步行距离、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两组肢体活动功能、平衡能力、6分钟步行距离、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无差异性变化,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活动功能、平衡能力、6分钟步行距离、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强化平衡训练和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关于窦娥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多元解读 下载:306 浏览:3263

张宏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窦娥冤》是中国文学史上代表之作,该作品中窦娥以悲剧的形象塑造了全剧故事情节的人物关系,作者也通过创新意义是展现了作品的曲艺表现以及艺术美。在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也勾勒出了现实社会的表现形式,多元人物形象,是社会背景在现实中不同矛盾冲突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并且代表了社会民众表达的愿景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窦娥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的价值分析 下载:312 浏览:4033

汪九一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的价值。方法: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66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从2016年开始此次研究,期间,对患者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不同监测方式,研究于2018年2月结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统计得知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快速发现患者有无心律失常的可能,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有助于预后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运用GeoGebra信息技术软件辅助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 下载:121 浏览:2245

何旭映 《软件工程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GeoGebra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动态数学软件,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旨在探讨GeoGebra信息技术软件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优势,并提出实施策略。GeoGebra通过其动态演示、图形绘制、代数计算等功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下载:80 浏览:913

赵芸 《体育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教学评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支撑,能够改善初中体育课堂中所面临的忽视学生能力差异、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现实困境。结合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的重要性探讨、构建教学评价的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导向开展多元评价手段,展现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创新与学生能力培养 下载:28 浏览:669

崔云香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创新与学生能力培养策略。通过深入分析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应用能力的数学教学创新方法。文章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整合以及学生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86 浏览:753

彭国英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性交往能力是幼儿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培养策略的探讨,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 下载:142 浏览:1598

彭国英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交往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幼儿阶段是启蒙的开始,幼儿园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开展区域游戏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与他人进行交往,促使他们在各方面能力上有明显的提升,全面了解交往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本文针对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建议,供参考使用。

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搭建社会性发展的桥梁 下载:164 浏览:1988

彭国英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渐渐地走进幼儿园课程,《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混龄户外游戏中支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169 浏览:2110

蒋文华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从一个自然的个体,通过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小中大班幼儿的社会适应发展目标分别为:换新环境时情绪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户外游戏有着室内意想之外的活动效应,如何让幼儿在混龄户外游戏中社会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笔者在实践中收获了一些惊喜。

幼小衔接背景下,适宜幼儿社会发展的音乐教育实践 下载:214 浏览:1840

管诗琪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基于阅读,初探音乐教育的内涵;基于理论,转变音乐教育理念;基于认识,改变音乐教育现状。通过明确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梳理音乐教育的关键经验、优化音乐教育的组织实施这些具体的实践途径,让幼儿园音乐教育不再以“学会”为终极目标,更着眼于感知、体验与唤醒幼儿经验,使得幼儿教师在不断地尝试中改变自己的观念及实践,让音乐教育成为真正适合幼儿生命成长的教育艺术范式。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路径探究 下载:149 浏览:2896

顾筠筠 《人工智能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这个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本文将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下载:161 浏览:1949

刘君妍 《英语教学》 2024年4期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忽视文化意识培养等。接着,本文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包括巧用网络资源激发写作兴趣、妙用网络资源制定教学计划、共享网络资源掌握写作技巧、互动练习写作突破学习难点、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以及发挥桥梁作用加强家校合作等。这些策略旨在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分析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CT、MRI放射的结果情况 下载:261 浏览:2607

童华琴 史丽娟 《诊断医学》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CT、MRI放射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股骨头坏死患者63例(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患者均进行CT、MRI放射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65%,高于对照组74.61%,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相比于CT检查,MRI检查准确率更高,能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值得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