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云服务个案管理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自我效能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515

王琳1 何文龙2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探讨云服务个案管理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自我效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78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云服务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自我管理效能、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性反应分级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正性态度、自我决策及自我减压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性反应分级0级-I级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云服务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鼻咽癌放疗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提高自我管理效能,减轻口腔黏膜反应,促使生活质量提高。

综合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432

黄梅 苏燕飞 莫梅春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综合干预对改善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女性不孕症75例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测评,分析焦虑、抑郁状况,进行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后不孕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更趋于平稳健康。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各项护理。综合干预不孕症患者出院时焦虑和抑郁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女性不孕症。

HIV感染者治疗期间焦虑抑郁情况的纵向研究 下载:11 浏览:405

陈伟梅 石义容 苗琪琪 程林 李莎茜 何云 王辉 徐六妹 2019年12期

摘要:
探讨HIV感染者不同时间点焦虑、抑郁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选择深圳市某三级医院门诊的247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纵向测评HIV感染者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服药6个月后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HIV感染者焦虑、抑郁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时间效应。结果 HIV感染者服药前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19.04±2.34)分和(17.05±2.48)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81.00±146.35)个/mm3。服药后焦虑、抑郁水平均有所改善,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增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焦虑、抑郁评分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3,P<0.001;F=11.68,P<0.001;F=156.02,P<0.001)。结论随着抗病毒药物服用时间的延长,HIV感染者焦虑、抑郁水平逐渐降低,应针对不同治疗时期,及时评估和实施相关干预。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681

李金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将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应用与推广。

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共病焦虑抑郁的临床分析 下载:236 浏览:2476

方琳 胡耀华 江羚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共病焦虑抑郁患者联合应用阿立哌唑与舍曲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自杀性自伤共病焦虑抑郁患者78例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为对照组患者提供舍曲林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阿立哌唑及舍曲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非自杀性自伤发生情况、躯体化症状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非自杀性自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SI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躯体化症状与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共病焦虑抑郁患者联合应用阿立哌唑与舍曲林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其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有助于减轻其躯体化症状,而且还不会加重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

双心护理在高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93 浏览:2121

侯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将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双心护理对高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期间6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实验组用双心护理,对比组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水平、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呈现P<0.05。结论:给予高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双心护理效果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可推广使用。

护理心理干预对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下载:137 浏览:1479

李欣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护理心理干预对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挑选在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医治的冠心病病人进行研究,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SDS和SAS评分都有很大的统计学差别。结论:对有明显焦虑情绪的病人,除了在为围手术期进行以往的宣传教育之外,还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对减少围手术期手焦虑有一定的影响。

比较探讨内科不同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 下载:87 浏览:888

孙淑静1 郝蕾靓2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比较探讨内科不同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不同内科治疗的患者128例作为观察对象,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并且使用心理疾病评估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疾病情况,统计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对我院内科患者资料分析后,患者引起焦虑抑郁心理疾病和性别、文化程度、科室类型有关系,(P<0.05),组间数据有差异。结论:内科疾病患者开展治疗工作中,其引起心理疾病因素与多方面有关系,需要在临床上采用针对性方法治疗与预防方法,以此来保证内科治疗患者心理健康。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下载:65 浏览:689

李丽娜 王锐 姜艳 宋雪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眼底病变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眼底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护理效果方面: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4.2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4.1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干预前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好转,实验组的焦虑评分(35.72±3.16)分、抑郁评分(37.52±3.1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42.41±4.02)分、抑郁评分(47.42±3.63)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眼底病变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比常规护理模式更加理想,更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癌痛护理措施在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225 浏览:2289

李鹏 杨万菊 陈雪 《肿瘤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在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肿瘤晚期放化疗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疼痛程度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癌痛护理应用于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心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下载:290 浏览:2905

刘小明 《肿瘤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给予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临床心理状况的影响及应用意义。方法:择取的临床资料74例为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将其以每组37例均分为参照护理组与观察护理组。参照护理组患者俟接受临床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组患者则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案。结果:经回顾性分析,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心理焦虑及抑郁程度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护理组雪佛兰优于参照护理组,且对比结果P<0.05,存在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给予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行临床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案,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利于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其心理状况改善,同时,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意义。

人文关怀护理在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中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下载:150 浏览:1936

金浩文 《国际护理学》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2020年11月之间收治的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1例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包括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结果: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下载:170 浏览:1987

高纱 徐杉 王金佳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行耳石复位治疗的9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甲组(47例,常规护理),乙组(47例,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复位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位后一周,两组负面情绪均有显著改善,且乙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甲组(P<0.05)。结论 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推广价值。

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营养不良相关性研究 下载:87 浏览:1054

叶梦瑶 谢芳 黎玉娥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经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肾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未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并对其营养状态进行检测,分析其与焦虑、抑郁状态及营养状态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29例患者中有20.69%出现营养不良;36名抑郁症患者中,有52.78%的患者出现了营养不良,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相关分析表明,Hb、Alb、TSF、MAMC与焦虑和抑郁评分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5, P<0.01)。结论: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更高,且与病人出现营养不良有明显的相关性。

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膀胱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并发症的干预效果 下载:135 浏览:1216

陈昌珍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4期

摘要:
分析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膀胱癌患者术后实施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期间选取本院146例老年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73,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73,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情绪状态、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膀胱癌患者中实施预防性围手术期护理,利于稳定患者情绪,预防并发症,可推广。

叙事护理对于改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探究 下载:205 浏览:1792

王霞 《中国护理学报》 2022年3期

摘要:
研究叙事护理对改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研究中样本选择到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将筛选后被纳入本次研究的样本进行随机分组并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小组之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汇总患者接受叙事护理,进行对比时发现,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叙事护理的开展在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神经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现状调查 下载:343 浏览:3481

周泽贤 《中国医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睡眠是人身体静止状态下自发的一种规律的往复性意识,是一种生理需求,也是机体必须的生理现象,同时对缓解机体和精神压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睡眠质量与人类的生长发育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学者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显示,70.9%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较差,20%左右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存在不同差异的睡眠质量问题,而且是被睡眠问题所困扰的最严重的住院群体。本文是在调查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的建议。让患者了解睡眠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改正生活中一些不利于患者睡眠的习惯和行为,使睡眠质量得到提升。

基于“肺主忧”理论的中医养生调护对COPD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 下载:630 浏览:2555

孙姝 文俊 《中国中医药》 2021年3期

摘要:
探讨基于“肺主忧”理论的中医养生调护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制定的中医养生调护处方。在护理干预前,实施干预12周后通过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HAMA、HAMD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12周后试验组HAMA、HAM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养生调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CO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可进行适当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