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物探方法在某复垦场地环境质量调查中的应用 下载:55 浏览:373

陈太聪1 巫虹1 王江杰2 黄海峰1 徐丰冰1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2期

摘要:
文章将传统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应用于上海"198"区域复垦土地环境质量检测领域,采用电磁感应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等方法进行探测,并结合钻探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物探方法的准确性、适宜性和一致性。

银川市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时空演变特征及污染分析 下载:57 浏览:370

刘长风1 朱文飞1,2 高红杰1,2 靳方园2 高晓波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0期

摘要: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银川市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2013~2017年水环境质量特征,解析时空差异、辨识污染源及关键污染因子。结果表明:2013~2017年,银川市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整体为劣V类且时空差异显著。其中,四二干沟、灵武干沟与第二排水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农业与工业中的营养盐与石油类物质;银新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及农业中的好氧有机物、石油类与营养盐;永二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中的好氧有机物、石油类与表面活性剂;永宁中干沟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及工业中的氨氮、石油类与表面活性剂污染。通过对银川市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以及污染物来源的识别,以期为改善银川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可达性分析——以郑州市为例 下载:65 浏览:382

张宽 梁亦欣 张慧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总量减排和颗粒物源解析成果,提出一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可达性分析方法。以郑州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确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为例,采用郑州市已有的大气源解析数据,结合污染物削减量的测算数据,分析郑州市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两项指标的削减比例。结果表明,郑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是可达的。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彭州市西河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54 浏览:383

邢立文1 魏新平2 董娟3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西河水库是彭州市的主要灌溉和饮用水源,湔江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已严重影响了彭州市的饮用水安全。正确掌握西河水库污染物来源,合理评价西河水库水质质量及水环境质量,对保障彭州市居民饮水安全、维护彭州市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水质指数法、灰色聚类法评价西河水库的水质与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西河水库水质呈现由库尾到坝前递减的趋势,说明西河水库的水质自净能力明显。西河水库2014—2017年大部分断面的水质等级均有所提高,其中1-1断面(主坝右坝肩)的水质最好,是西河水库理想的取水口位置。西河水库在水文年内呈现枯水期水质好、丰水期水质差的规律,其中4—9月的水质普遍较差,这也说明水库上游来水携带的污染物是西河水库水环境恶化的主因。

发展型煤生产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研究 下载:77 浏览:469

李显荣 《冶金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从型煤生产发展思路入手,对其生产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展型煤生产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可在提升我国能源效率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阳泉煤矸石山治理后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73 浏览:501

邢超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更加有效地对矸石山进行场地治理和生态修复,山西省阳煤集团拟在覆土治理后的煤矸石山上修建生态休闲公园。为评价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阳泉一矿煤矸石的物化特性并现场调研了矸石山堆存现状,监测并评价了煤矸石山区域内的大气、水体、声音和固体废弃物环境质量,对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矸石山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具有优良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龙景区人类活动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432

唐淑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水是形成黄龙钙华景观的首要条件,其中水质是钙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通过对黄龙景区内的水环境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发现黄龙区内的水质变化与人类活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对比了转花泉群、二次转化泉中的溶解氧及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情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景区水环境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环境质量对钙华景观质量造成的影响。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下载:97 浏览:514

李洁1 黄岩2 刘昭贤3 欧德品1 谭琨1,4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以2016、2017和2018年中高分辨率哨兵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支持下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模型,并对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但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略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区域集中在徐州市云龙湖周围的老城区一带,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区域主要聚集在城市郊区以及大龙湖附近。通过引入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地表湿度和地表温度是影响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高台黑河湿地土壤纤毛虫多样性及对环境质量指示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下载:73 浏览:478

罗福海 陈能训 向冠华 王思源 庄紫颖 程克凡 《生物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STEM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知识融合、跨学科整合项目设计的模式。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环境质量监测成为必然,土壤纤毛虫作为指示生物,可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预警和监测。通过STEM设计理念研究高台县湿地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用生物的方法评价该地区土壤的环境。通过室外取样和室内培养、活体观察的方法,对高台黑河湿地保护区4个样点的土壤纤毛虫进行了定性研究,共鉴定到19种,隶属于3纲8目10科10属,对照土壤中16种;城市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及污水导致土壤纤毛虫多样性发生很大变化,指示出湿地公园土壤环境质量已有一定的污染。

北京市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改造方式及成效 下载:48 浏览:411

李文超 王梁 靳立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按照国务院"大气十条"的要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年,北京市政府正式启动了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特别是2016年大规模开展"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后,全市完成了约80万户清洁能源采暖改造,已经基本实现了平原地区无煤化、能源现代化的目标。北京市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顶层设计、及时开展技术路线研究和全程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清洁取暖设备高效节能运行、取暖效果群众满意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江苏省泰州市长江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调查研究 下载:59 浏览:391

孙海涛 卜伟 朱希希 朱宇芳 张宗祥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为了掌握泰州市长江饮用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了水体的21项水质理化指标、底栖动物及6项鱼类残毒的现状,用理化监测和生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的水质总体较好,满足Ⅲ类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水源的要求,大部分时间水质达Ⅱ类水功能要求,主要污染因子是总磷和氨氮;底栖动物监测结果显示水源地的水质整体处于轻污染至β-中污染之间,鱼类残毒显示水质为轻污染。

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定位、方法与策略 下载:54 浏览:308

史会剑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6期

摘要: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水环境治理的基础手段和环境监管的基本依据,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研究针对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展望,探讨了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定位,阐述了流域型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方法与策略,并从标准体系设置、水环境基准建设、标准制定技术方法、配套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为相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水环境质量单因子与算术平均值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下载:38 浏览:555

周春何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5期

摘要:
水环境质量评价为水环境治理、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的方法众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适应性。本文通过介绍常用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以丽水河流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子评价法和算术平均值评价方法,来具体说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步骤以及评价方法的适用性问题。

浅议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 下载:91 浏览:504

陈敏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为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作用,结合四川省环境信息化发展现状,开发了"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了J2EE以及XML相关技术开发实现,采用Arc GIS进行相关专题地图的开发。本系统的开发,强化了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建设,切实提高了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效率,对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监管具有重大意义。

水环境质量监测生物监测技术及水体修复技术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570

史文婷 《环境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水环境监测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基于生物技术事实,水环境监测可以实现对环境因素的综合响应,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在阐述水环境生物监测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环境生物监测的现状,指出了生物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要点。有望实现生物技术与水环境监测的高效融合,在保证水环境监测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植被恢复与土壤保持效果研究 下载:54 浏览:543

王霞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5年2期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水土保持工程中植被恢复与土壤保持效果的研究,系统评估了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显示,合理选择植被恢复措施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率,从而改善水土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研究结论为水土保持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下载:74 浏览:611

徐斓 《中国土壤》 2024年11期

摘要:
通过本文系统构建了土壤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的框架,着重强调了这一体系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方面的至关重要性。通过对监测指标选择、监测点布设、监测方法与技术的详细探讨,以及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我们深入剖析了如何全面评估土壤环境的状况和潜在风险,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实践应用 下载:89 浏览:665

何泽奇 《中国土壤》 2024年7期

摘要:
土壤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因此,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接着详细介绍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常用方法,如指数评价法、模糊判别法、灰色聚类法等,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探讨了这些方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最后,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估 下载:324 浏览:2855

李海燕 朱红辉 冯柳 《中国土壤》 2021年6期

摘要: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设用地开发前需要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本文主要阐述某拟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过程及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该拟建设用地内土壤样品和地块外对照点土壤样品中,所有检测项目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或其他相关标准,说明土壤环境质量良好,目前该地块土壤未受到污染。本地块符合工业用地的标准,符合国家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与污染源识别 下载:29 浏览:551

王先勍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优化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并准确识别污染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优化策略及污染源识别方法,为水体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