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构建公共服务法律体系的理论逻辑及现实展开 下载:79 浏览:494

陈云良1 寻健2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公共服务最初导源于"生存照顾"理念,主要体现为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现代社会的公共服务理念正在向激励并促进个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它要求建立面向广泛社会成员的、全方位的公共服务法律体系。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已经覆盖到公共服务的大部分领域,但仍然存在关键领域立法缺位、立法理念落后、可操作性不强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现阶段,我国亟需制定一部公共服务基本法,以发挥立法上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在公共服务基本法的基础上,还应制定或完善公用事业法、社会保障法、公共安全法、社会事业法、公共财政法等公共服务单行法,形成公共服务基本法与单行法协调统一的中国特色公共服务法律体系。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变迁及其理论逻辑发展特征 下载:70 浏览:477

王耀文 王云杰 《中国体育科学》 2019年4期

摘要: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7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变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并从理论角度总结出其理论逻辑发展特征为:从单一化问题解决方式向多元化转型、基本实现与科技化、全面化建设理论的融合发展,以期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重建民间审美文化的理论逻辑 下载:25 浏览:412

徐国源​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论及民间审美文化,有几个基础性问题始终未见"学术的追问":如何看待民众审美能力?如何评价民间文艺的审美价值?应该用怎样的知识视野来重构民间审美理论?这些问题是认识民间审美文化的"逻辑起点",也是建构民间审美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民间审美文化主要体现在百姓的"民俗生活"之中,所以唯有"到民间去",通过对"场域化"的民众生活的研究,才能对民间审美问题做出"学术的解释"。

小微园区:理论逻辑、发展模式及案例研究 下载:67 浏览:460

孙国民1,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小微园区是小微企业集聚集约、转型升级、生态治理、安全生产和护航发展的重要载体,并按"谁主导、谁运营"原则、"价值链环节"、"异质性"程度、"新旧动能"和"资本来源"性质形成多种运营发展模式。小微园区通过集聚集约使得各类要素资源得到整合,从而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分摊的单位成本降低、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发挥、要素资源产出率相对较高、营商环境服务效率效能提升的状态并使小微企业发展实现"帕累托改善",继而在生产力方向上实现经营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演进,有助于小微企业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对行政当局来说,有助于统筹小微企业管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小微企业亩均效益和降低监管成本及提升监管有效性;对监管者来说,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提升监管信息的完全性和有效性,便于统筹开展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与生态治理;对利益攸关方来说,有助于依托园区市场化管理在融资需求、科创赋能、检验检测、服务保障等方面有所作为,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有助于通过"大营商环境"+"小营商环境"来双重护航小微企业的发展。最后,以小微园区——友地金属加工生态园为例,通过发展个性化工业地产、量身定制产业平台、模块化服务配套,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案例研究的样本,并就小微园区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人大监督的理论逻辑 下载:83 浏览:482

叶榅平 《法学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民主监督是实现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由政府行使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情况下,若缺乏作为权利主体的人民的民主监督,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就极易成为政府谋取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工具。人大监督符合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对民主监督的内在要求,是人民对政府行使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进行民主监督的基本路径,有利于防止政府权力滥用,减少政府的恣意和腐败,维护人民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的法律地位。应当结合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及其行使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完善人大监督的立法,在人大常委会设立专门监督机构,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将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和管理作为监督重点,完善专项调查等监督措施,从制度上保障人大能够顺利完成对政府行使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监督使命。

论"两个伟大革命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 下载:185 浏览:2046

刘华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摘要:
“两个伟大革命论”主要是展现出来了社会的伟大革命以及党在进行自我革命过程中,二者之间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它包含了全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社会革命的进行必须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党,这个理论的提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展现。

新时代经济现代化思想的四重逻辑 下载:596 浏览:3010

姚文艳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经济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的基础,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极为重视经济现代化建设,在结合中国国情,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关于经济现代化的思想。新时代经济现代化思想体现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从四个方面来阐释新时代经济现代化思想,有助于理解在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的理论成果、积累历史经验、获得启示,更有利于在新的条件下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