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下载:41 浏览:264

朱林峰 杨家富 施杨洋 方朋朋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无人驾驶技术是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点任务之一。以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的试验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动态,分别从经典控制、现代控制、智能控制、横纵向综合控制4个方面阐述了无人驾驶车辆的横向控制策略。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无人驾驶车辆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特性和不确定性,发展数据驱动控制、多种控制策略和智能算法的结合使用将是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的研究热点,特别是横向和纵向动力学的多系统协同控制,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下载:40 浏览:271

朱林峰 杨家富 施杨洋 方朋朋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无人驾驶技术是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点任务之一。以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的试验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动态,分别从经典控制、现代控制、智能控制、横纵向综合控制4个方面阐述了无人驾驶车辆的横向控制策略。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无人驾驶车辆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特性和不确定性,发展数据驱动控制、多种控制策略和智能算法的结合使用将是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的研究热点,特别是横向和纵向动力学的多系统协同控制,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基于协同过滤Attention机制的情感分析模型 下载:47 浏览:438

赵冬梅1,2 李雅2 陶建华2 顾明亮1 《中文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该文主要研究在评论性数据中用户个性及产品信息对数据情感类别的影响。在影响数据情感类型的众多因素中,该文认为评价的主体即用户以及被评价的对象等信息对评论数据的情感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协同过滤Attention机制的情感分析方法(LSTM-CFA),使用协同过滤(CF)算法计算出用户兴趣分布矩阵,再将矩阵利用SVD分解后加入层次LSTM模型,作为模型注意力机制提取文档特征、实现情感分类。实验表明LSTMCFA方法能够高效提取用户个性与产品属性信息,显著提升了情感分类的准确率。

浅议滚动摩擦及轿车最大速度的估算 下载:68 浏览:277

邵云 窦瑾 《物理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文章依照等效功的思路由滚动摩擦力矩引入等效的"滚动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例题揭示出该"滚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本质差别;指出在通常的负载下可以忽略车轮的转动惯量而认为"滚动摩擦力"就等于从动轮的静摩擦力,即前者可以替代后者;介绍了滚动阻力因数与路面类型及车速的关系;利用"滚动摩擦力"和"牵引力"估算了普通轿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的最大速度,并指出传统教材中的不足之处;最后简要介绍了滚动摩擦的一般物理机制。文章为传统的力学教材中滚动摩擦这部分内容提供了有益的诠释与补充。

芬顿-混凝反应对藻类胞外有机物去除机制研究 下载:52 浏览:447

林英姿1 任睿君1 邹瑜斌2 杨炼3 柳乐怡4 肖峰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2期

摘要:
文章探究不同反应条件下芬顿-混凝反应与铁盐(Fe2(SO4)3)混凝反应对铜绿微囊藻胞外有机物(EOM)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室温,pH=3,Fe2+/H2O2摩尔比为1∶1时,EOM的去除率达到最佳。Fe2+投加量为5 mmol/L时,TOC、UV254去除率分别达到70%、34%。通过三维荧光(EEM)与分子量分布(HPSEC)分析表明,藻类EOM中主要成分是亲水性大分子多糖和蛋白质,其次是疏水性类腐殖酸物质。单独的铁盐混凝反应表明混凝过程促进了芬顿反应对EOM的去除,EOM中亲水性大分子量物质的去除率很大程度是由Fe2+氧化为Fe3+通过混凝过程贡献。此外,在芬顿反应处理EOM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絮体粒径受Fe2+投加量影响较大,形成的絮体粒径越小,TOC去除率越高。

利用弹簧法精确测量砝码质量的实验探究 下载:71 浏览:627

张新1 罗婵1 DARRACQ Bruno2 刘科1 唐明君1 李玲1 谢林华1 周晓林1 《物理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论文以小组成员在法国交换实习期间的研究项目"用弹簧测量砝码质量"为例,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综合运用物理、技术、工程、数学等相关知识,利用NI myDAQ、LabVIEW、Fortran等信息采集和计算工具,精确测量砝码质量的设计与实验探究过程。整个实验以项目为载体和导向,综合应用多学科多体系的知识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培养探究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本项目能够为更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习提供模式的借鉴和思考。

黏弹性流体在微粒被动操控技术中的应用 下载:32 浏览:323

倪陈1 姜迪1 徐幼林1 唐文来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因能实现微米尺度粒子的精确操控,微流控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制药、生物和化学等领域,其中无需外场作用的被动操控技术由于其简单性和自主性更是成为研究热点。与其他被动操控技术相比,黏弹性聚焦技术更易实现微粒的三维聚焦且能操控微粒的尺度跨度大、流体流量范围广。因此,本文综述了黏弹性流体在微粒被动操控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微粒在不同结构流道内的黏弹性流体中进行迁移的受力机理,进一步详细阐述了黏弹性聚焦、黏弹性分选、黏弹性混合以及其他黏弹性微粒操控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研究黏弹性流体流动特性和在其内微粒迁移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对黏弹性微流控技术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杭州与拉萨地区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随海拔高度与季节的变化分析 下载:63 浏览:376

邵云1 吴昕仪2 《物理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文章通过已有的大气压、水汽压和气温的数据计算出杭州、拉萨两地区大气中的氧气分压和氧气分子数密度,作出1月和7月杭州地区的大气压、水汽压、气温、氧气分压、氧气分子数密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曲线图,并对这些曲线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与解释。对比拉萨、杭州这两地高空的相关大气数据,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并加以解释,发现同纬度地区高空的大气状况基本相同,尤其是大气压。根据杭州上空海拔3650m处的大气压及拉萨地表的气温推测出拉萨地表的其他大气状况,并将拉萨地表的大气与杭州上空的等高大气进行对比,发现它们总体接近。指出地形地貌对于大气的影响仅局限于地表附近,且该影响要小于季节、海拔对大气的影响。文末对文章的某些撰写思路进行了必要的解释。

费马原理在旋转二次曲面理想成像中的应用——主轴上物点 下载:65 浏览:252

万建杰 赵鑫婷 《物理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运用费马原理推导出主轴上物点经旋转二次曲面反射和折射的会聚光线方程和发散光线方程,并在近轴条件下得到相应的实像和虚像的物像公式。结果表明主轴上物点经旋转二次曲面反射和折射的会聚光线方程与发散光线方程不同,而实像和虚像在新笛卡尔坐标系中的物像公式具有相同的形式。另外,当偏心率等于零时,所有方程均退化到球面界面的形式。

白炽灯灯丝的正常发光温度、长度及直径的估算 下载:65 浏览:296

邵云 《物理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文章通过焦耳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求出白炽灯钨丝长度与直径的完整的表达式,其中已考虑了钨丝的电阻率及钨丝表面的热辐射发射率随温度的变化,以及螺旋钨丝热辐射时的相互遮挡和灯泡内的气体向外界热传导的因素。指出钨丝的长度与直径是由灯泡的功率、电压、灯丝的发光温度、灯丝的结构和灯泡的充气类型等共同决定的,并非任意设置。利用求得的表达式结合灯泡光效的表达式分别求出在JJG 247—2008规定的基本光效下常见的40W、60W、100W普通充氮泡和充氩泡单螺旋灯丝的正常发光温度T、长度l和直径d。利用一种实践经验公式求出同样功率下实用充氩泡灯丝的T、l、d和灯泡光效ηl。对这3种灯泡的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指出理论公式及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指出理论公式的其他应用价值,同时纠正了两种错误的认识。文章可为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基于GoogLeNet Inception V3的迁移学习研究 下载:41 浏览:274

薛晨兴 张军 邢家源 《无线电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再度崛起,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图像分类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典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是在大型数据库和大算力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得到的,但普通机器学习工作者很难拿到如此规模的数据集和算力现象,本文在GoogLeNet Inception V3深度学习模型的基础上,对GoogLeNet的特征提取模块进行迁移学习来训练特定的模型进行图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硬件和数据集相对不足的条件下,采用迁移学习的策略可以高效地实现目标检测。

定位导航空投救援无人机的设计 下载:63 浏览:360

马国梁1,2 卢浩东1 舒强1 雷国伟1,3 《无线电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基于空投救援活动的需求,设计一台能平稳飞行的户外微型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无人机以APM飞控芯片(Ardu Pilot Mega,APM)作为核心,能够提供一个适应能力强、抗干扰能力稳定的飞行控制平台。飞行器芯片内部采用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如气压传感器协同控制来实现空中稳定飞行。同时,飞行器采用了单片机构建的空投救援模块,来实现空投救援任务。其中,空投救援模块采用热释电传感器捕捉人的信号,从而实现空投外设电机触发转动,释放空投物资。试验结果表明,飞行器现阶段可以完成垂直起降、直航、左右偏转、空投以及GPS返航等功能。

选取任意庞加莱截面的新方法 下载:65 浏览:448

张识 王攀 张瑞浩 陈红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用庞加莱截面分析非线性系统时较难选择合适截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投影时域法.该方法可以在时域上直观地判断所选平面是否合适并实时准确地调整平面的方向与位置.文中给出了投影时域法的完整定义并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同时研究了在时域上判断所选平面是否是合适的庞加莱截面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所选平面的方向与位置;最后,利用投影时域法对三种典型的三维或四维非线性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蓝宝石冲击消光晶向效应的第一性原理 下载:51 浏览:389

李恬静1 操秀霞2 唐士惠1 何林1 孟川民2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蓝宝石的冲击消光现象是高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低压段(86 GPa范围内)的实验研究表明蓝宝石的冲击消光与晶向相关,但在高压段(压力范围:131—255 GPa)是否也具有晶向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为此,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别计算了八个不同晶向的蓝宝石理想晶体和含氧离子空位缺陷晶体在高压段的光吸收性质,结果发现:1)蓝宝石在高压段的冲击消光表现出明显的晶向效应,且该效应还随压力增大而增强;2)冲击诱导的氧离子空位缺陷对揭示这些晶向效应可能有重要作用,而压力和温度因素对其贡献则较弱.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冲击实验采用的波段内, a晶向的消光最弱(透明性最好), c晶向的消光最强(透明性最差), s晶向的消光介于它们二者之间,同时, m晶向的消光与a晶向的消光相似, r, n, d晶向的消光与c晶向的消光接近, g晶向的消光要弱于s晶向的消光.鉴于此,如果在高压段开展加窗冲击波实验,建议选择a晶向或m晶向的蓝宝石作为其光学窗口.本文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地认识蓝宝石在极端条件下的光学性质,而且对未来的实验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高频激光脉宽对原子光电子发射谱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407

郭晶1,2 郭福明1,2 陈基根3 杨玉军1,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采用广义含时伪谱方法数值求解原子在激光脉冲作用下的动量空间含时薛定谔方程,研究了高频激光脉宽对原子光电子发射谱的影响.数值模拟表明,随着激光脉冲宽度的增加,光电子谱干涉结构的振荡幅值逐渐减小,其最大峰值的强度和位置取决于产生有效电离的最大即时强度.通过分析光电子谱的变化规律能进一步加深对高频强场电离产生的动力学干涉效应的理解.

海洋湍流中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特征参量研究 下载:49 浏览:340

吴彤 季小玲 罗燏娟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水下光通信、传感和激光雷达等应用的发展,研究水下光学系统成像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海洋湍流对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特征参量(如Strehl比、Greenwood时间常数和等晕角)的影响.推导出了海洋湍流中短曝光成像Strehl比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并证明:除了在近场DG/r0=1附近外(DG和r0分别为光学系统的光瞳直径和海洋湍流中可见参数),该近似公式均可保证足够的精度.此外,还得到了海洋湍流中Greenwood时间常数和等晕角的表达式.研究表明:随着海水盐度变化引起的海洋湍流逐渐占主导地位时,这三个特征参量值均减小;随着海水湍流动能耗散率的减小或海水湍流温度方差耗散率的增大,这三个特征参量值也均减小.本文研究结果对工作于水下湍流环境中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应用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一种抛物线型内插滤波器的FPGA实现 下载:82 浏览:430

李玉峰1 邓军2 曹博2 李洁洁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软件无线电中,插值滤波的算法是利用DSP来实现的,虽然其执行起来可移植性较好,开发周期较短,但存在运行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使用硬件来实现有诸多优点,如运行速度快、效率高、可提高数据吞吐量和降低功耗。提出一种针对该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法,将内插滤波算法适配到一个合理的VLSI体系结构中。在拉格朗日立方插值器的基础上,为获得内插估计值而采用的分段抛物线内插滤波器,采用Farrow结构来提高滤波器的运算速率,并在FPGA上仿真,运行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 下载:45 浏览:355

张金鹏1,2 张玉石1 李清亮1 吴家骥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海杂波的多普勒谱建模对采用多普勒处理技术的雷达进行有效的海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考虑Bragg,白冠和破碎波三种散射机制对应的多普勒谱分量的特征,对三种谱分量的频移和展宽进行分离,并引入附加速度频移量,提出了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雷达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该模型假设谱强度为受观测时间区间影响的随机变量,能够同时适用于平均多普勒谱与短时多普勒谱建模.通过分别对黄海海域实测的岸基P,S波段海杂波平均多普勒谱与短时多普勒谱建模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对传统模型的建模精度更高,尤其体现在短时谱的观测时间较长和平均谱形式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建模误差显著减小.

基于阻抗特性多项式拟合的直驱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稳定判据 下载:23 浏览:286

于永军1 王利超1 张明远2 肖仕武2 张馨元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近年来,阻抗分析法已成为分析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稳定性问题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以直驱风电机组并网系统为例,分析了现有的奈奎斯特(Nyquist)稳定判据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了弥补现有阻抗稳定判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特性分式多项式函数拟合的量化稳定判据,采用分式多项式函数等效拟合理论推导或实测的风电机组端口阻抗特性,在拟合频段内分式多项式与原阻抗特性等价。通过求取拟合多项式零点获得了系统振荡频率和阻尼水平,量化分析了系统稳定特性,拓展了阻抗稳定判据的适用范围。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时域仿真验证了分式多项式拟合判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涂覆石墨烯的非对称并行电介质纳米线波导的模式特性分析 下载:51 浏览:424

彭艳玲1 薛文瑞1 卫壮志1 李昌勇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采用多级展开方法,对涂覆石墨烯的非对称并行电介质纳米线波导的模式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这种波导中的表面等离子模式进行分类,然后对七种低阶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和传播长度随工作频率、几何结构参数和石墨烯费米能的依赖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工作频率、几何结构参数和石墨烯的费米能,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模式的特性.与有限元法进行的对比表明,基于多级方法的半解析结果与有限元法的数值结果非常符合.研究结果可为涂覆石墨烯的非对称并行电介质纳米线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