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健脾活瘀方抑制IL-6/JAK1/STAT3信号通路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研究 下载:33 浏览:251

郭敏1 王晓鸽1 杨国红1 曾震军1 刘香丽1 彭小利2 张樾亚2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活瘀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白介素6介导的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1/STAT3)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干预胃癌前病变及阻断"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替普瑞酮组和健脾活瘀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单功能烷化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乙醇、雷尼替丁、0.9%氯化钠造模,造模时间为30周,各组采用相应药物治疗10周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观察胃窦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胃黏膜JAK1、STAT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JAK1、STAT3、生存素(Survivin)、原癌基因(cancer-myc,c-Myc)、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萎缩及异型增生改变,且JAK1 mRNA及STAT3 mRNA水平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活瘀方高剂量组未见萎缩及异型增生,中剂量组及替普瑞酮组未见异型增生但有萎缩,低剂量组有轻度异型增生及萎缩,且各组的JAK1 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健脾活瘀方高、中剂量及替普瑞酮组的STAT3 mRNA水平降低(P<0.05);与替普瑞酮组比较,健脾活瘀方高剂量组的JAK1 mRNA及STAT3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L-6、JAK1、STAT3、Survivin、c-Myc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但SOCS3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健脾活瘀方高、中、低剂量组的JAK1、STAT3、Survivin、c-Myc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SOCS3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替普瑞酮组相比,健脾活瘀方高、中剂量组JAK1、STAT3、Survivin、c-Myc、SOCS3蛋白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健脾活瘀方能够干预胃癌前病变,具有阻断炎-癌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干预IL-6/JAK1/STAT3通路有关。

《伤寒论》痞证、结证辨治思想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运用 下载:74 浏览:516

张曼玲1 张书2 时昭红1,2 刘云1 彭洪姣1 艾望3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2期

摘要:
现代医学目前对于胃癌前病变(PLGC)早期如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手术、对症治疗为主,中医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结合"治未病"思想,在PLGC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PLGC属中医学"痞证""结证"范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阐述了痞证、结证之症状、病机,认为张仲景痞证、结证的辨治思想可运用于PLGC的辨治,但应审时度势,把握要害。结合PLGC的三个阶段,浅述张仲景痞证、结证的辨治思想在PLGC中的运用。

从细胞自噬探讨“毒瘀交阻”的微观机制及其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下载:81 浏览:469

冉静纯 赵唯含 王捷虹 谢晓妹 刘力 《中国中医药》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谈恶性肿瘤癌前病变的防治 下载:95 浏览:913

赵世华 韩文翠 《肿瘤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恶性肿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文章回顾了历代中医医学家的治未病思想,阐述了治未病的理论内涵,包括日常养生、疾病预防、疾病复发、疾病传播、病后调理等。将现代医学关于癌症前期的知识与方法相结合,现将肺结节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腺瘤等多种癌前病变的辨证论治做以下综述。

化痰消瘀汤剂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作用分析 下载:277 浏览:3304

赵怀玉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讨论化痰消瘀汤剂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作用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诊收治的4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每组患者各23例,组别名称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化痰消瘀汤剂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经过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CEA、CA199、CA125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癌前病变患者化痰消瘀汤剂进行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极大,值得大力推广。

浅谈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下载:281 浏览:2923

王席度 马世俊 王瑞瑞 《肿瘤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各7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两类患者均实施HPV检测,判断不同类型的HPV感染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感染率。结果:根据研究,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两组患者的HPV感染率对比差异较大且统计学有意义(P〈0.05),宫颈癌高危型患者的HPV感染率相比低危型患者的HPV感染率更高,因此病情不同程度的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对比具有差异,同时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HPV感染率对比也有极大的差异,数据对比实施统计学分析后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高危型的HPV感染率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临床要加强对宫颈癌患者开展尽早的检查和诊断,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