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下载:78 浏览:454

吴宗国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中国古代史的研究生要开阔视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囿于前人成说。要善于分别普遍和特殊,从特殊和普遍的结合上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研究生的录取标准,是我们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的前提条件。同时辅导几个研究生,形成一个学术群体,经常在一起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培养他们同学之间学术上的毫不保留,学习和研究上的相互支持,也培养他们为学术发展同舟共济的学术团队精神。

我的国外研究生经历印象——应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纪念活动”而写 下载:67 浏览:450

吴国祯 《物理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介绍作者在国外研究生学习时的所遇、所见。主要阐述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氛围,重视学术的本质追求,谨供读者参考。

研究生培养体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下载:29 浏览:375

薛建峰 焦智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大国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提高人才的质量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培养环境及培养体制,如何营造一个创新性的教育环境显得至关重要。在创新性教育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可以结组讨论,激发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创新性思路,形成创新成果,学生从心里会有一种享受成果的喜悦,从而更加坚定自信。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必然要以创新型高级人才作为支撑,社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性成果,国际化发展趋势也是以创新发展作为首要发展方向。本文试图从"研究生体制培养"的角度出发,重点讨论研究生培养体制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逻辑与机制,试图探索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

地方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问题及对策——以F校为例 下载:84 浏览:486

庄晓媛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2期

摘要: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列入一流学科建设的地方高校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吸引力逐渐增强,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规模日趋壮大。以F校为例,当前地方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毕业率不高、专业基础薄弱、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英文课程范围有待扩展、教学形式陈旧、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地方高校应采取多种举措争取优质生源,调整并完善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适合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激励机制,配备专职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切实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提升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 下载:91 浏览:513

马云阔1 吴亚会2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高校应采取重视招生工作、优化培养过程、强化实践交流平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等策略,不断提升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

提升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 下载:91 浏览:514

马云阔1 吴亚会2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高校应采取重视招生工作、优化培养过程、强化实践交流平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等策略,不断提升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思考 下载:59 浏览:489

邓光平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8期

摘要: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过程的实质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教育利益需求上的冲突与整合过程。以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选择的路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它经历了套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和构建应用导向的多元主体参与培养模式三个发展阶段。当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确立开放与合作育人的观念,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满足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回顾与展望 下载:37 浏览:352

郑笑笑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已有研究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出现了研究人员结构不合理、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视野狭窄的问题,学者们建议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力量、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开阔研究视野,以促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更趋于合理。

走向“实践”关怀:教育类研究生培养的理性选择 下载:65 浏览:263

李太平 马秀春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人类实践模式的转型、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和教育研究实践范式的转向,教育类研究生培养应走向"实践"关怀。实践关怀的教育类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发展实践能力为目标,着力建设多元化的培养途径、立体的师生交往模式以及注重实践要求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培养模式依托U-S合作平台,主要由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学习、导师指导、学位论文诸环节构成。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预后的关系 下载:81 浏览:500

​刘金城1 冯文敏1 姚璇2 任自敬3 周佩洋2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38例AIS患者(AIS组)和103例排除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sdLDL水平。AIS组患者根据临床常用的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并根据有无sdLDL异常进行分组,90 d后采用m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IS组异常sdLDL发生率较对照明显增高,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亚组异常sdLDL所占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IS组内,sdLDL异常亚组中男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比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及90 d mRS评分、90 d 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sdLDL正常亚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中男性、异常sdLDL所占比率明显偏高(均P<0.05),但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房纤颤及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占的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82,P<0.05)、冠心病(OR=1.25,P<0.05)和sdLDL(OR=1.10,P<0.05)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结论血清sdLDL与AIS具有相关性,主要与LAA型卒中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sdLDL异常者进一步行AIS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上意义。

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下载:69 浏览:542

毛飞 单健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高级创新人才的需求,为了确保高等院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成了一件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大事。本文针对研究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以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方法。

学科交叉语境下艺术类学科体系建设的多维式发展 下载:236 浏览:2320

赵喆 《中国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全国各艺术类高校办学层次争相提升,研究生招生数量大规模发展,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居于当前教育环境之下至关重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科体系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水平作为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影响高校内部专业建设发展,亦是重要的外部学术环境。此形势之下各高校纷纷谋求教学形式的转变,各艺术类高校对其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革图易虑。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突破艺术类高校普遍缺乏科技与传统学术环境支撑的境况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研究生专业培养、科研课题基地建设、完成学科体系建设转型。

“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科交叉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下载:27 浏览:1721

马文姬 《人工智能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将人类从信息时代推向智能时代,它是一门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各行业、各领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要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促进社会进步。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目的是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增强高校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力,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103 浏览:1047

金路1 田大可2 李彤2 姜楠3 侯明真1 《中国土木工程》 2024年2期

摘要:
针对我国高校土木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国内外学科交叉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现状和面临问题。基于土建类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了一种适合工科高校的研究生多学科交叉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提出了对学科交叉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促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数学学科与民航应用交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 下载:366 浏览:3291

孙瑶,董科强 《数学应用》 2023年10期

摘要:
研究生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关注研究生创新能力,使之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需求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研究民航类高校数学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建立学科交叉的导师合作团队、跨学科跨方向课题合作研究、学科竞赛等对数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效果的影响。

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探索 下载:234 浏览:2073

冯巧玲 《金融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2011年,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正式招生,本文基于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分析发现存在培养目标不够准确,培养方案没有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不尽合理,授课模式单一,校外导师机制不够完善,实践实训教育基地数量不够,专业学位论文理论与应用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深度与创新等问题,进而提出优化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

“四证合一”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探索 下载:207 浏览:1527

向剑英 李玉娥 邓晓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基于“四证合一”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并轨的背景下,培养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已成为我国高层次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导向。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人才质量的关键点,为全面提高三峡大学医学院“四证合一”临床专业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在查阅了部分国内外相关教学改革模式内容后,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采用互联网平台(雨课堂)+CBL+情景模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以提升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能力,满足新形势下医疗改革的需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