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互嵌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社会”关系 下载:55 浏览:379

樊鹏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得到双向扩张,但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在各发展阶段并没有出现彻底的"脱嵌"或相互对抗,社会权力运行始终相对"内嵌"于国家制度与权力运行,二者在适度分离中持续互动合作,从而保持了政治上的总体稳定。国家社会关系折射出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特点,"共生互嵌""政社合作""分类施治""效能优先"四个角度,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在国家社会关系领域所蕴含的丰富治理经验。然而,随着社会再组织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形态的多样化变迁,以及新技术环境下社会权力的复杂运行,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也将面临全新挑战。

道德脸面共享及脸面共享行为:社会关系和伦理事件的影响 下载:40 浏览:223

梁凤华1 段锦云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用两个基于情境故事的纸笔实验,探讨了五类重要关系他人卷入三类负向和两类正向道德事件时,个体的脸面共享感受和脸面共享行为。研究1采用3(违背家庭伦理、违背消极义务、违背职业伦理)×5(父-子/女、兄弟、师生、朋友、同乡关系)被试间设计,研究2采用2(维护家庭伦理、维护消极义务)×5(父-子/女、兄弟、师生、朋友、同乡关系)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1)当关系人违背道德时,脸面共享强度随关系的亲疏远近逐步减弱;当关系人遵从道德时,脸面共享主要表现在家内和地缘关系上。(2)以孝道观念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对脸面共享感受影响最大。(3)在关系人违背道德时,个体更可能采用‘避而不谈’和‘辩护’行为,较少采用‘划界避殃’行为;个体更可能因家庭成员违背道德而避而不谈,更愿意为关系亲密者而不是为同乡辩护;关系人遵从伦理时,个体更可能采用宣扬行为,而不是表示关系亲密和主动谈及行为;维护家庭伦理比见义勇为更可能被宣扬,后者则更可能被主动谈及。

中英社会救助制度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比较与启示 下载:35 浏览:319

王明涛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英国作为福利国家的起源,基于宗教慈善文化传统,使得其早期社会救助出现了社会优先于国家的情形,形成了“社会主要参与救助、国家参与消极救济”到“国家主动全面参与救助、社会部分参与救助”再到“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参与救助”的态势演变过程。我国现阶段社会参与救助力量与日俱增,但贡献多来源于市场经济组织而非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性企业。通过比较,可发现我国有必要在今后加大对市场主体、非营利企业和社会性企业等社会主体的支持和培育,进而形成“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参与高质量救助”的新时代局面。

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理论视域下解读 青年志愿者工作 下载:74 浏览:855

周怡伶 《哲学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当今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关系组成的一个关系大集体,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对当今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人与社会关系,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人类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旨在以志愿者为主体,广泛服务于扶贫、社会公益扶持和爱心接力等领域。从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探究青年志愿者工作,一方面可以深入理解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展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认知维度。

社会关系中女性刻板形象研究——以当下网络热梗为例 下载:157 浏览:1728

唐冰怡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网络社区的发展成熟,不断为语言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催生了新的词汇,促进了思想的交流。网络文化的崛起,大范围的量变促成质变。新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对于女性的特别关注。然而通过研究发现,网络话语仍然不断偏向男性,女性潜移默化地生活在男权文化之中,这与社会发展脱不开联系。很长一段历史之内,世界是围绕男性构建的,“习惯”是刻板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自宋代,社会开始对女性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女贞”“贞洁”对女性上了沉重的枷锁,而这最初就是男性掌控女性的牢笼。历史的影响是深刻的,牢固的,正如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于今仍体现在现在社会大部分公司的管理层之中,同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也仍在质变中隐约存在。女性的主体意识还深陷于男权社会的笼罩之下而不自知。本研究选取了网络社会的热门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对女性刻板印象较高的热梗,在网络热梗的盛行之下,随之而生的刻板形象还可能影响女性的自我认知,使她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如果女性长期接受到关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她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应该符合这些期望,而忽视了自己的个人兴趣和才能,本研究以访谈等形式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打破所谓的女性刻板形象,使女性树立自信,正视挑战改变观念,也是本研究目的所在。

时空之下:兰州城市随迁老人养老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的研究 下载:284 浏览:2865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人口老龄化趋势势不可挡,城市化进程也仍在推进。进入城市的随迁老人在社会融入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随迁老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无法支撑其社交需求。而本应当更为优质、健康的养老生活却被家务、低门槛的闲逛等活动充斥,养老生活被二次赋闲,究其原因,来源于随迁老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时空断裂。

基于社会关系质量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社区护理路径研究 下载:362 浏览:3374

边寅芳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基于社会关系质量的社区护理路径,对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内高血压病患者70例入组,年龄>60岁,随机自愿原则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基于社会关系质量开展社区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基于社会关系质量实施社区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效果显著。

老干部工作中的社会关系和资源整合研究 下载:356 浏览:3843

李婷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社会关系和资源整合在老干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老干部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老干部的活动、需求和期望进行深度访谈,从社会关系和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透视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改进措施。研究发现,老干部的社会关系丰富,但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工作中,他们既需要借助社会关系获取信息、知识、技能等资源,也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应对各种工作挑战。研究进一步显示,有效的资源整合策略,如加强跨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息分享等,能够增强老干部的社会关系,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平等理想 下载:153 浏览:1722

李冬俐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平等理想基于人类的科学思想唯物史观,所以建立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科学判断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平等理想不但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而且具有现实性,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想也具有现实性。

算法权力:国家与社会关系变革的新动力及其风险规避 下载:398 浏览:3886

汪明旭 《动力技术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促使其两大基石之一的算法实现了技术突破,使得算法权力成为一种新型权力概念深入国家与社会,算法权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呈现为国家与社会在决策和行为层面对其的深度依赖,而这种深度依赖必然导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革。一方面,社会能够通过把握好算法权力增加信息获取渠道、更好的监督国家机器运行,同时提升社会自治能力;另一方面,国家在适当管控算法权力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规范公民行为,进行社会治理。但是需要注意,算法权力作为技术权力的附属品,其发展必然存在权力主体公共性带来的诸多问题。直面这些问题并探寻解决思路,不仅能够促使国家与社会在这一冲击下形成合作共治的良性互动,也能够推动我国突破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利用技术推动未来发展。

对唯物史观为“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及现实意义 下载:312 浏览:2937

韩兆勇 《中国经济》 2021年2期

摘要:
经济决定论是19世纪第二国际的思想家刻意歪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种理论形态。经济决定论和唯物史观起源相同,都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但是经济决定论是在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下的一种纯粹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而马克思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唯物史观,站在了动态的唯物史观视角发现了物与物面纱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问题。因此,唯物史观被污蔑为经济决定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这是两种内在逻辑根本不同的理论体系。

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关系排斥问题—以秦皇岛市为例 下载:248 浏览:2891

陈亚涛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9期

摘要: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得出我国社区矫正亟需建立、完善相关人际关系排斥、就业排斥方面的应对机制的结论。

从《社会契约论》《忏悔录》中探析卢梭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下载:132 浏览:1746

邹欣雨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社会契约论》与《忏悔录》是卢梭的重要著作,他在两本书中均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卢梭认为人人是生而自由且平等的,在任何状态下个人都要维护自己的自由,人类通过订立契约这一方式,得以从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个人的全部权利通过转让给了国家和政府,以这样的体制设计保障个人的自由。同时,为了维持社会的良好运转,法律保障了个人的权利、规定了个人的义务。卢梭所提出的世俗化的公民宗教,根本目的在于要求个人服从社会。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抽象性批判 下载:138 浏览:1347

彭玉凤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8期

摘要: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批判的核心内容,即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一大热点。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坚持的理性主义国家观体现了一种泛逻辑的神秘主义和“主宾颠倒”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因而,在“国家是自由的现实化”思想与现实困境的尖锐矛盾中,他选择从一条新的路径出发,重新思考国家形成的“逻辑起点”以及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

探究工会在企业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 下载:127 浏览:1339

赖鑫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7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究工会在企业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通过分析国内外最近几年的相关资料,本文认为工会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为员工争取权益、促进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等方面,并对工会组织建设、企业与工会的合作、工会干部素质提高、加强工会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推动工会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这些建议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工会在企业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为企业和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

企业社会关系网络与经济后果的综述研究 下载:1981 浏览:1912

陈茜钰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企业与其相关利益相关方之间拥有各种关系和联系,这些关系不仅涉及到了企业与政府、媒体、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后果。本文从社会网络的概念界定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社会关系网络属性方面总结社会网络对于企业经济后果的影响,对未来企业社会网络的形成与维护提供借鉴,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关系网络系统,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