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论社会心理学视阈下传媒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下载:67 浏览:382

邢渊渊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传媒是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指明,传媒通过影响受众的态度进而塑造了国家认同。态度包括认知、行为和感觉三个要素,分别对应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在认知层面,传媒参与自我图式的形成;在行为层面,传媒制造从众;在感觉层面,传媒利用画面强化感性思维。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支持这一论断的成立。

论社会心理学视阈下传媒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下载:73 浏览:382

邢渊渊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传媒是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指明,传媒通过影响受众的态度进而塑造了国家认同。态度包括认知、行为和感觉三个要素,分别对应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在认知层面,传媒参与自我图式的形成;在行为层面,传媒制造从众;在感觉层面,传媒利用画面强化感性思维。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支持这一论断的成立。

青年人和老年人加工情绪图片过程中的注意偏向:眼动研究 下载:69 浏览:424

王敬欣1 谢芳1 张阔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老年人与青年人加工情绪图片过程中的注意偏向及再认成绩。给被试同时呈现积极、中性及消极情绪图片,分为注意和记忆两部分任务。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分析发现,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表现出对积极图片更大的注意偏向,且在随后的再认过程中对积极情绪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更高。结果支持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说明中国老年人同样存在"积极效应",情绪加工过程中能够通过选择偏爱的积极情绪信息来适应老化。

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的初步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下载:33 浏览:180

吕小康1 汪新建1 张慧娟1 刘颖1 张曜2 王骥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确立医患社会心态的医患社会情绪、医患社会认知、医患价值观与医患行为倾向四个维度,并在每个维度下建立分问卷,分医方卷与患方卷编制了国内首个标准化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在初测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有效患方卷和医方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四维度结构的合理性。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 757~0. 932之间,两周重测信度在0. 632~0. 759之间;各因素间呈中等偏低的相关,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参数在可接受水平;专家评定效度良好。各分问卷可在中国大陆地区单独或组合使用。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 下载:38 浏览:425

韩森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随着金融市场上越来越多"未解之谜"的出现,经典金融学理论关于市场理性的论断受到了质疑,行为金融学这一新兴学科通过将心理学研究与金融学研究相结合,使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同时也能够准确预测投资目标与趋势。本文对行为金融学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进行简要论述,通过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心理学对行为金融学进行简要探讨,阐述行为金融学在经济市场上的应用,最后对行为金融学做出简要评价。

初中学生早恋的社会心理原因及教育应对策略 下载:188 浏览:1775

岑远莲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本文研究初中学生早恋的社会心理原因和教育应对策略[1]。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家庭环境、同伴压力和媒体影响是导致早恋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家庭环境方面,建议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关爱;在同伴压力方面,加强班级群体建设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抗压能力;在媒体影响方面,引导学生成年人正确看待爱情和性。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建议,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等。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下载:191 浏览:1906

孟祥慧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日益增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与优化成了重要议题。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个体与社会互动、影响个体行为的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和策略。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探究 下载:213 浏览:2326

曾泉泉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探究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了剖析,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社会化不足,二是群体的相互作用,三是移情能力的缺失,四是沟通障碍。

社会心理学原理在质量监督中的应用 下载:216 浏览:2438

唐婷婷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心理学原理在质量监督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提升质量监督效果的作用。通过对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影响理论、自我与身份等社会心理学原理的解析和案例分析,揭示了这些原理如何帮助质量监督者提高准确度、工作满意度和监督对象遵守规范行为的能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为改进质量监督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下载:211 浏览:2180

张小梅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为了运用社会心理学研究大学生网贷行为,探讨了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社会心理学涵盖的领域。分析了社会心理学与大学生网贷行为:大学生网贷现状,大学生网贷的利与弊,运用社会心理学分析大学生网贷原因。总结了大学生网贷行为的干预建议:教育和信息传递,增强金融意识,提供支持和建议,社群支持以及寻求专业帮助。

丧文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思考 下载:204 浏览:2089

王丽新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一种被称为“丧文化”的现象在青少年中流行起来,这种文化以消极、颓废、厌世为主要特征,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这种现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社会影响,而对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尤其是社会心理学视角的探讨却相对匮乏。因此,理解丧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对于研究这一现象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丧文化现象以及应对策略。

社会心理学原理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下载:233 浏览:2353

廖灵敏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为了迎合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小学阶段教学管理涉及的内容逐渐增多,尤其强调突出心理学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将其应用到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来,符合小学阶段教学管理生态环境的建设发展形势,可以显著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成效,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消除学生的自卑情绪与极端负面心理,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可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社会心理学原理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探究了如何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出社会心理学原理的积极作用。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特色方法 下载:143 浏览:1393

梅吉华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2期

摘要:
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基本道德和社会责任属性的重要体现,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是祖国花朵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一个人道德素养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然而小学生不是天生就具有社会责任感,而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本文将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因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下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特殊意义,并总结出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独特方法。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校园霸凌”现象 下载:152 浏览:1454

陈俊杰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2期

摘要: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问题,不仅破坏了学校和社会的基本秩序,更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它们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埋下了隐患。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校园霸凌现象在心理层面被归属于群体心理范畴,只有对校园霸凌现象产生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才能找出形成这一现象的因果关系链,从而找到正确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本文主要以校园霸凌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心理学层面加以论证和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下载:190 浏览:2130

戎晶晶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1期

摘要:
新时期媒体环境的形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这些亚文化在满足青年多元需求的同时,也对青年群体的认知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只有对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选择恰当的方式对青年亚文化进行引导,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发挥亚文化的积极作用,为高校教育提供方向指导。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年亚文化现象,并对后续亚文化的发展展开讨论。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下载:350 浏览:3540

李安然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难度逐步增大,受此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现阶段心理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充分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探讨了几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性意见和策略。

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学解析与应对措施 下载:366 浏览:3595

张宏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2023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近11亿人的水平,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7.5%,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软件的普及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民心理状况的一种外部体现形式,通过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学相关内容,可以精准分析和判断网络用户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心理条件,从而形成预防和控制网络群体性事件机制,并且总结出疏导网络用户心理的经验思路,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立足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简要网络群体性事件内涵与特征,阐述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措施。

社会心理因素对新时代医患矛盾影响的研究 下载:358 浏览:3803

卢羽洁 胥敏 李青荷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针对社会心理因素在新时代医患矛盾中的影响意义展开研究,期待可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及参与治疗过程的医患人员资料,总结出现医患沟通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结果:研讨过后可知:医生工作量大、背负的压力过大、患者存在焦虑、敏感、担心、多疑等复性情绪、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不满意、治疗时间不够、太多专业术语、对病情解释不详细、医生认为患者听不懂、不解释、治疗时间不够、医患双方对于治疗效果失败归因差异等。结论:对于医护两者而言,相互信任,加强沟通交流,彼此多些理解,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切实了解患者内心感受,通过从社会心理角度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相应需求,是缓解护患矛盾,增进护患关系和谐的主要策略。

社会心理服务助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下载:75 浏览:973

彭涛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2期

摘要: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具备显著的健身价值。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推广武术健身运动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武术健身运动的社会化推广策略,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社会心理学在老年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下载:100 浏览:1789

常佳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1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已然成为了时下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老龄化”的背景下,专业的护理人才是老年护理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我国虽然有14亿人口,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年满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根据个体研究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个体的思想、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心理关系。故此如何通过社会心理学在老年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来做好老年护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将从社会心理学与老年护理工作的概述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对病人心理变化的把握,进一步阐述社会心理学在老年护理工作中中的应用,希望对社会效益以及开拓护理新措施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