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自我效能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495

刘远飞 魏俊 张新红 刘芬芬 温新院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00例,随机分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VAS分值、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VAS分值、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患者的满意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明显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率。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手术前后的护理 下载:53 浏览:493

贾玉媛 沈雁蓉 常青 梁维邦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总结21例舌咽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充分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做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67 浏览:394

王观花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臭氧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100例患者,以信封法将各50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采取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联合组加行臭氧穴位注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前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无明显不同,P>0.05;治疗后联合组两项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疗法+臭氧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显著疗效,同时对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也有积极影响。

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弯曲与经典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84 浏览:495

​王楠1 李道伟2 刘彤彤1 陈晓虹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探讨经典三叉神经痛(CTN)与椎动脉优势(VAD)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84例CTN患者和384例非三叉神经痛(N-CT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Frighetto的标准评价CTN患者的症状评分;测量两侧椎动脉直径以及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分析CTN与VAD的发生率、疼痛程度及发生侧别的关系。结果 VAD的发生率在CTN组(61.46%)和N-CTN组(49.7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N组右侧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左侧,VAD左侧优势的比率在CTN组和N-CTN组中均明显高于右侧;CTN组VAD亚组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为75.42%,BL长度为(3.72±1.47)mm,N-CTN组VAD亚组为59.68%、(2.39±1.08)mm,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27例VAD患者中,基底动脉弯曲292例,基底动脉弯曲方向发生在优势侧对侧共计246例,占84.25%。在不同级别椎动脉直径差异中,CTN患者症状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级别基底动脉弯曲中,CTN患者症状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N评分与椎动脉直径差异呈正相关(r=0.341,P=0.001),与BL呈正相关(r=0.134,P=0.001)。结论 CTN患者VAD发生率较N-CTN人群高,其疼痛侧别多见于VAD对侧;VAD直径差异越大,基底动脉弯曲程度越大,CTN患者症状评分越高。

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MRA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79 浏览:487

​黄雨 柴学 肖朝勇 黄清玲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c)和三维时间飞跃MRA序列(3D-TOF-MRA)评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准确性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3D-FIESTA-c和3D-TOF-MRA扫描,对获取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患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以微血管减压术(MVD)为金标准,对比分析3D-FIESTA-c、3D-TOF-MRA以及3D-FIESTA-c联合3D-TOF-MRA显示责任血管的情况。结果 1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均行MVD术,证实128例存在责任血管(98.5%), 2例未见明确责任血管(1.5%)。与MVD手术结果对照,3D-TOF-MRA、3D-FIESTA-c和3D-FIESTA-c联合3D-TOF-MRA显示责任血管阳性率分别为86.9%(113/130)、87.7%(114/130)、95.4%(124/130),准确率分别为80.8%(105/130)、84.6%(110/130)、93.8%(122/130),3D-FIESTA-c联合3D-TOF-MRA评估责任血管阳性率和准确率均高于3D-TOF-MRA或3D-FIESTA-c单独评估(均P<0.05);3D-FIESTA-c联合3D-TOF-MRA评估责任血管阳性率与MVD术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FIESTA-c评估责任静脉伴或不伴有其他血管阳性率(7.7%,10/130)高于3D-TOF-MRA(0%)(P<0.01)。结论 3D-FIESTA-c联合3D-TOF-MRA在诊断神经血管关系中起到互补作用,能够明确责任血管的存在以及血管类型,尤其评估静脉时,3D-FIESTA-c优于3D-TOF-MRA,对制定MVD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7

丁建波1 吴瀚峰1 许云2 潘力1 王滨江1 张南1 汤旭群1 陈晶晶1 董艳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分析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处方剂量分为普通剂量组(80~85 Gy)及提高剂量组(86~90 Gy)。根据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量表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疼痛缓解及面部麻木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提高剂量组开始起效时间、达到最佳稳定疗效时间显著早于普通剂量组(P=0.009,P=0.006)。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疗效优异率显著升高(P=0.005),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NI分级显著降低(P=0.002,P=0.045),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0.148)。两组间面部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两组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剂量组与普通剂量组疼痛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结论提高伽玛刀治疗剂量至86~90 Gy可以更快、更高效的控制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同时不会增加治疗相关的风险。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下载:81 浏览:492

​唐向阳 袁良津 陈祚胜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评价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rTMS)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及门诊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8例,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hrTM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hrTMS治疗组患者给予20 Hz h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伪磁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1周、2周、4周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诱发电位N100波幅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周、4周hrTMS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且治疗后4周VAS评分低于治疗后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周、4周hrTMS治疗组患者BNI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N100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4周BNI疼痛评分逐渐降低,N100波幅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头痛(10.53%vs. 21.05%)和头部不适(36.84%vs. 26.32%)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TMS能够有效地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且安全可靠。

立体定向射频温控热凝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对比 下载:25 浏览:801

杜佳繁 应泽华 何伟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温控热凝术(PRF)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MVD,观察组使用PRF,比较两组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略低,VAS评分、复发率略高,P>0.05。结论 PRF与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均确切,MVD复发率低,而PRF并发症少。

从“络”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下载:86 浏览:510

李元文1 王京军2 孙占学1 张丰川1 曹婷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稽留毒邪发作为带状疱疹致病因素,气血阴阳不足为其发病基础,络损不复则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关键。同时针对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络损、络瘀、络虚、络阻,确立清热解毒护络、活血化瘀通络、益气养血修络、搜风镇痉止痛的治疗方法和常用中药。临证应选择相应的最佳组合治疗方法,总以修复络损、恢复络脉功能、消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治疗目的。

CTSA+B天然澄清剂用于神经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研究 下载:87 浏览:504

​胡玉英1梁佳驹1刘丰豪1李明杰1尚荣国2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研究CTSA+B天然澄清剂用于神经痛口服液澄清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芍药苷含量、除杂率、药液澄清情况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最佳除杂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浓缩至1∶7(g∶m L)的浓度;CTSA+B天然澄清剂用量,按生药计B组分为1%(g/g);B∶A=2∶1;先B后A的次序加入;搅拌速度120 r/min;在80~90℃保温;时间4 h以上。结论:CTSA+B天然澄清剂用于神经痛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效果良好。

中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瘀血阻络证临床观察 下载:263 浏览:2389

杜莉萍 王毅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瘀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这一时段收治的患者视为观察对象,患者共计30例。采用随机1∶1分组的方式,将30例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诊后给予单纯中药治疗,后者接诊后给予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刺络拔罐等中医综合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疼痛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评估后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有明显缓解,评分有下降趋势,对照组相比稍高,二者比较结果(P<0.05);观察患者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及皮疹的消失时间较短,对照组稍长,二者比较结果(P<0.05);连续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痊愈、显效病例数更多,治疗总有效率理想,对照组稍差,二者比较结果(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瘀血阻络型神经痛,通过对人体血络的刺激作用,可以直接起效于相关的经络系统,使得气血畅行,通则不痛,从根源上消除产生疼痛的相关病理学基础,起到疏经通络、消除疼痛的作用。不仅患者疼痛程度得到快速缓解,同时缩短了患者皮疹的消退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中医护理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 下载:257 浏览:2513

涂妍玲 陈丹丹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中医护理,比较疼痛评分、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可采取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疼痛护理联合知识宣教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下载:15 浏览:159

龙德琴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联合知识宣教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7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联合开展疼痛护理与知识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疾病知识认知度、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与HAMA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各项目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RS、VAS及PPI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CS与MC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SQI总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占比为94.29%,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占比为77.14%,组间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疼痛护理联合知识宣教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疾病知识认知度,缓解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护理中推广使用。

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影响 下载:75 浏览:782

马媛媛 杨晨 侯永芳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门诊就诊的92例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与多维分析联合养护,并且对2组病患疼痛性质、疼痛感频次、对睡眠的影响以及养护前后的 SAS评估和 SDS评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患疼痛性质、疼痛感频次及睡眠状态质量的影响分数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养护前,2组病患SAS评估、SDS评估无明显差异(P>0.05),养护后,观察组SAS评估、SDS评估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果:在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病人中实行多维分析联合护理,可明显减轻其消极的心理情绪,减轻其疼痛状况,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方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心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改善研究 下载:79 浏览:825

毛润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医院疼痛科2021年至2023年进行住院治疗的100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患作为样本,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一组有50例病人。所有患者均在医院内接受常规的住院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在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和疼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精神状况和要更好于对照组,同时疼痛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P值小于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有积极影响,心理干预的护理手段值得推广。

疼痛管理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下载:90 浏览:932

李欢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模式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共100例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行疼痛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改善情况及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变化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睡眠质量明显更优,疼痛程度控制效果明显更好,(p<0.05);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改善效果更明显,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行疼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痛感,改善心理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着可观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米替林对脊髓损伤后遗症期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下载:93 浏览:938

李丽娜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联合阿米替林对脊髓损伤后遗症期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38例符合条件的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阿米替林组、综合组(联合使用阿米替林及rTMS治疗),两组治疗时间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SF-MPQ)、脊髓独立性评定(第 3 版)(SCIM)、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结果:经治疗后,综合组的疼痛症状、脊髓独立性、焦虑、抑郁症状较阿米替林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米替林对脊髓损伤后出现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具有确切疗效。

火针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下载:94 浏览:960

钟玉兰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火针疗法与普瑞巴林药物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项研究涵盖了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9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住院患者。依据性别、年龄和病程,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普瑞巴林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由13.75±5.81降至3.34±2.82,对照组由14.31±6.72降至4.72±3.53。治疗组的整体有效率达到95.56%,显著超过了对照组的80.00%。这一统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火针疗法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治疗效率方面较单独使用普瑞巴林更为有效。这表明火针疗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增强普瑞巴林的治疗效果,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揿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下载:97 浏览:1006

黄金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综合分析揿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针刺疗法)、实验组(37例,应用揿针配合刺络拔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更早(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睡眠质量评分更低(P<0.05)。结论:揿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下载:99 浏览:1016

刘然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本研究针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开展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并对病症管理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观察联合用药对病人神经痛症状的影响及药物对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对药物副作用及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进行了细致监测,分析联合用药对神经痛缓解及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轻神经痛症状,并对改善肺功能有积极影响,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可控,展示出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本研究的结论对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神经痛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