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行政复议法的修改与完善——以“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为视角 下载:86 浏览:488

王万华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行政诉讼程序终结后未再启动新的法律程序;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经由行政诉讼程序获得实质处理。相较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具有更大空间实现"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经由复议体制改革和复议程序制度改革,行政复议制度的立法定位逐渐由内部监督机制向行政争议解决机制转型,有必要将"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引入行政复议法的修订中。未来的行政复议机构应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分离,在行政复议机关之下直接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机构,组织形式采用行政复议委员会模式而非行政复议局模式;复议案件审理模式的建构,应强调发挥复议机构的能动性,在引入直接言词原则的基础上采职权主义;复议决定体系的完善,应建构以变更决定和明确履职内容的履职决定为主的复议决定体系,侧重对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直接进行调整,与以撤销之诉为核心的行政诉讼形成合理分工。

艺术媒介的历史——从隐匿到突显,而走向终结? 下载:56 浏览:254

彭锋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从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媒介在不同阶段的地位不同。在古典阶段,艺术的媒介或形式不受重视,受重视的是艺术的内容或主题。到了现代阶段,出于对身份的追求和捍卫,艺术不仅区别于其他文化形式,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也相互区分开来。作为艺术身份的确证,媒介的地位被突显出来。进入后现代之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媒介在艺术中的重要性被解释取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非媒介与全媒介之间的边界消失。在一切都是被媒介的情况下,媒介有可能走向终结。

暧昧终结:论1941年美德海军冲突与《中立法》的修订 下载:79 浏览:469

王道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二战爆发以来,由于《1 939年中立法》设置的诸多障碍,美国始终无法真正实施全面遏制轴心国集团的国家大战略。时至1941年底,伴随以"格利尔号事件"为代表的美德大西洋海军冲突相继爆发,美国与纳粹德国遂展开了一场"未宣布的战争"。两国之间的海军冲突使得美国国内舆论大幅扭转,民众对于国家介入战争的态度逐渐积极,孤立主义势力遭到了沉重打击。以时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首的主战派内阁终于完成了对《1939年中立法》的修订。纳粹德国正式对美国宣战后,《中立法》继而被全部废除,美国海军全面介入大西洋战场。美国人对战争的态度由暧昧转为明朗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中立法》缘何突然走向末日,大西洋海军冲突又怎样使孤立主义势力偃旗息鼓?该选题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德两国关系的走向,对于美国全面加入二战的原因分析具有积极意义。

畸高的终本率及其治理 下载:58 浏览:386

赵大伟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畸高的终本率的主要原因是终本程序的失灵:程序要件虚置,实质要件不合实际,使部分暂时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但具有履行能力的案件被纳入执行不能。畸高的终本率可能激励债务人逃避执行,使部分债权人的债权不能实现,客观上导致执行信访案件的增加。治理畸高的终本率至少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需要重建无财产案件退出机制,正确看待执行不能和执行不能案件退出机制;二是关注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重建终本实质要件;三是加强对人执行,完善终本程序要件。

终结本次执行论 下载:55 浏览:396

马登科 张晓帆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诞生于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并逐渐为司法解释所吸收和肯定的终结本次执行制度,在让难以执行案件退出执行的同时,面临执行名义所载之请求权并未完全实现而退出正当依据何在的尴尬。只有建立执行信息平台,真正解决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规范透明标准,辅之以多种预防和惩罚配套法规,才能获得当事人和社会认可和信用,破解"内终外不终"的怪象,让浪费在"执行不能"案件的司法资源,配置到能让司法发挥效能的执行案件中去。

追诉期限终点的法教义学解释 下载:51 浏览:375

柳忠卫 《法学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关于追诉期限的终点问题,目前刑法学界有"立案时说""起诉时说""审判时说"和"结果时说","结果时说"具有合理性。从文理解释的角度,"追诉"应当被解释为"追究刑事责任",而追诉期限应当终止于追诉过程的终点而不是起点或者是中间。"结果时说"反映了追诉权本身正常运行的要求,"结果时说"的正当性可以从追诉时效的本质和根据的角度得到阐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疑问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也是"结果时说"的重要支撑。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对《刑法》第88条第1款的反向解释是"结果时说"的立论前提,对《刑事诉讼法》第16条的解释是"结果时说"的规范确认。对《刑法》第88条第1款的反向解释确定了追诉期限终点的时间区间——"审判时",而对《刑事诉讼法》第16条第(二)项的系统解释则确定了追诉时效终点的时间点——"审判终结时"。《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的"终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尚未终结的一审或二审,而"宣告无罪"则应当是指已经审理终结但尚未判决的一审或者二审。既然二审终结前法院仍然可以因超过追诉期限而判决被告人无罪,这就意味着二审终结前追诉时效继续进行,没有终止,因此二审终结时才是追诉期限在逻辑上的最终截止... 更多

新时代成人教育使命的理性回归 下载:40 浏览:321

谈雅君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统观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历史,依据成人教育自身的功能属性,深入剖析我国成人教育"起步徘徊和遭受破坏、恢复发展开放搞活与原初使命消解纠缠、新时代成人教育原初使命理性回归"三个发展时期的实践原貌,揭示出我国成人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特有属性和根本特点,指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的"孪生"原初使命。在我国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对其原初使命的坚守和消解,都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特点、新任务,决定了新时代我国成人教育势必回归其原初使命。

中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改革探索 下载:293 浏览:2906

郭艳 《英语教学》 2022年9期

摘要:
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关注对英语学科工具性价值的评价,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且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这种评价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不利于英语学科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有效的评价体系则能更高效地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完善,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全面发展。那么何种教学评价方式是高效的呢?中职英语课程新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应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参与度等。高效的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理应兼顾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

多元化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下载:169 浏览:1914

李阳琴 《数学应用》 2024年8期

摘要:
多元化评价是指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全面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通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自评与互评的具体实施,多元化评价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态度和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多元化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师教学方法改进。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