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现代编辑的职业倦怠研究:压力源解析与干预策略 下载:60 浏览:386

张梁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职业倦怠现象不仅会给工作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也会给出版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分析导致编辑出现职业倦怠的压力来源,切实缓解编辑的职业倦怠心理,是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单位出版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在详细分析编辑职业倦怠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导致编辑出现职业倦怠的压力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解压策略,旨在引导编辑学会自我调适,为编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

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的中介作用 下载:21 浏览:272

张旭东1 庞诗萍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主观幸福感和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心理生活质量评价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人生意义感量表"对广东省581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施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人生意义和心理生活质量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能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人生意义;人生意义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3)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中小幼教师心理生活质量影响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下载:52 浏览:334

王银平 《英语教学》 2018年12期

摘要: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稳定具有很大威胁,并且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通过编制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和缓解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基于人口学特征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元分析 下载:47 浏览:499

周敏 彭文波 易新瑶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2期

摘要:
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旨在探讨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因素,为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高校教师呈中度职业倦怠且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偏高;(2)人口学特征中的性别和婚姻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3)职称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效应显著;(4)年龄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5)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其他研究特征因素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1)减轻高校教师工作负荷,关注高校教师身心健康;(2)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3)关心高校教师的家庭生活;(4)公平地给予高校教师进修机会;(5)平衡"教学"与"科研"的业绩比重,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称晋级评定标准。

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干预策略述评 下载:73 浏览:389

刘慕霞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乡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主体,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适用于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干预的普遍策略主要有:提升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改变认知和归因方式,提高心理资本水平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营造自主发展的心理环境,学会放松和调整情绪的技巧。当前,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干预研究存在不足,有必要加强预防性手段研究,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乡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干预模型,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有必要重视个案研究和追踪研究,点面结合,从多个维度探讨,寻找适合干预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有效方法。

高校教师未充分就业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下载:69 浏览:509

刘倩洁 魏丽坤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5期

摘要:
未充分就业是指相对某些标准而言质量更低的就业。在文献研究和理论推理的基础上,厘清了未充分就业的概念,归纳出我国高校教师未充分就业的7种表现形式,并对高校教师未充分就业感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探索,提出了降低高校教师未充分就业感的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 下载:57 浏览:365

谭锦绣1 王博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103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水平展开调查研究,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的自我同情水平在性别、学历、职称、工作性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水平,以及其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同情水平都呈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同情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领悟社会支持还可以通过影响其自我同情水平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职业倦怠;自我同情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在工作应激源与职业倦怠中的中介效应 下载:70 浏览:397

刘颖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为探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护士职业倦怠、工作应激源及领悟社会支持3个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2018年5-6月,采用分层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省大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59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护士工作应激源、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性相关(|r|≥0.32,P<0.01);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模型拟合较好;护士工作应激源对领悟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P<0.01),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P<0.01),工作应激源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间接影响(P<0.01);工作应激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直接影响能够解释职业倦怠46.8%的变异量。管理者应减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护士工作场所应激源,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及其负面影响。

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展望 下载:324 浏览:3377

黄雄芬 覃翠珍 黄菊 梁琦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对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的定义、测评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行综述,对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的展望,为社区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教师职业倦怠破解之我见 下载:39 浏览:321

郑晓奇 《中国职业教育》 2025年2期

摘要:
目前,职业倦怠逐渐成为博广大群众眼球的关键词,尤其是在助人型岗位上高发,比如教师就是一个最为显著的行业,在相关文献中,对于教师类岗位的职业倦怠的文献数量遥遥领先,当然在各行各业中都有职业倦怠的出现,只不过助人型的岗位上更为多见。鉴于此,本文探究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破解策略,以供参考。

自我效能理论下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下载:327 浏览:3630

兰正林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人们对养老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养老护理行业从业人员存在着工作态度不佳、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效能感不强等一系列的职业倦怠问题,不利于养老行业发展。作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门专业,社会工作应在缓解养老护理员群体的职业倦怠上发挥其专业优势,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消除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策略研究 下载:312 浏览:2790

李雨菲 《体育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质量与规模都取得了不小的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关键是教师,这就使得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基本功和一颗热爱学生的心,通过阅读有关文献得知,最近几年,教师群体,尤其是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改善这一问题成为了我们目前必须思考的问题。现如今体育正逐渐迈向更高的台阶,这需要学生、教师、社会的共同努力,更多还是体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这是目前我们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步。虽然现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体育教师相关的政策条例,但却还没有落实到学校中去。通过阅读我了解到部分学校对于新课程改革并没有认真去实行,所以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就不会取得什么显著的成效。这还需要一线体育教师从实际做起、从当下做起、共同努力,一起来改善体育教师的生存状态,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感。

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下载:69 浏览:1721

杨艳珠 《中国职业教育》 2023年2期

摘要:
职业倦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并加以消除,是目前我国教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倦怠是一种对长期的工作压力做出响应的心理-生理综合症状,它的存在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组织、职业和个人。本文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减轻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试论如何应对高中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 下载:82 浏览:1706

庞宁 《中国职业教育》 2023年2期

摘要:
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师面对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以及自我认知的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损耗,由此引发精神上的疲惫、事业上的失落和认知上的冲突等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将细述高中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剖析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特征,并结合实际提出应对当下高中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对策和建议。

2011—2021年国内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下载:79 浏览:1851

潘炜杰 《中国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摘要: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筛选我国国内核心期刊中2011—2021年发表的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综述。研究结果显示,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文献发文量呈波动式发展趋势;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语教师方面;研究内容集中在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综合应对策略。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书育人的直接实施者,关注教师职业倦怠,从不同视角帮助教师缓解或消除职业倦怠值得广大学者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探析 下载:109 浏览:1684

谷自英 王海东 赵瑞敏 孙照振 管瑞明 《中国职业教育》 2022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某市两所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得出中学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进一步对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原因作了一些探析。

浅谈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及缓解策略 下载:95 浏览:1925

高峰 《中国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摘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状态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教师在工作时是否具有激情、是否状态饱满,直接决定孩子的状态。截至当前,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农村教师,他们需要处理多重复杂的关系,除了学校的工作,还有自己的生活,身上肩负着重大的压力。教师工作压力繁重,如果不能将其有效地排解,将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则会表现出职业倦怠的现象。因此,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对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学生态的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激励机制研究 下载:163 浏览:2180

张玲 《中国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摘要: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息是一种表现为身心疲惫、态度消极、行为倦息的职业状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职业定位模糊,缺乏有力的组织保障及辅导员个体因素共同导致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息感。因而,必须从社会、国家制度、职业定位、高校组织及辅导员个体层面
来探讨全方面、多元化、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应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