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时机电复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无症状性脑栓塞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491

夏云兵1 黄卫斌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电复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无症状性脑栓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仍为心房颤动的患者42名,随机分为即刻电复律组(A组)和延迟电复律组(B组),观察两组无症状脑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20例患者术后24小时头磁共振检查共有3例(15. 00%)发现7个新发梗死灶,B组1例在术后第9天转为窦性心律,21例患者电复律24小时头磁共振检查1例(4. 54%)发现2个新发梗死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仍为心房颤动的患者,抗凝4周后电复律显著减少了术后无症状脑栓塞的发生。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栓塞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改善观察 下载:106 浏览:1130

彭继芳 杨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栓塞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改善观察。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名高血压脑栓塞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SAS)、抑郁(SD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栓塞患者具有显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调整患者心理情绪,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93 浏览:2130

袁婷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析依达拉奉用于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性抽取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2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运用计算机双盲法进行分组,每组平均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血栓通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血栓通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Barthel 指数量表(英简 BI)、格拉斯哥昏迷(英简GCS)、神经功能缺陷(英简NIHSS)等评分方面相比(P>0.05),统计学分析无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GCS、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研究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95%(9/41),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论:依达拉奉用于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且药物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栓塞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改善观察 下载:124 浏览:1562

罗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了解其对高血压脑栓塞病人生活品质与心理情绪产生的作用,并为护理计划的编制提供参考。方法 在我院随机选择52名患有高血压脑栓塞的病人,所有病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内。分析病人的各项资料,明确病人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是26人。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个小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在完成护理工作后,对两个小组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此判断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个小组的生活品质不存在明显差别,护理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理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24名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是92.31%,对照组有15名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是57.69%。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良好,其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情绪状况,提升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应认识到这种护理模式的可靠性,并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利伐沙班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观察 下载:239 浏览:2842

吴治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将新型抗凝剂应用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01-2020.10来院就医的90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应用新型抗凝剂利伐沙班,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凝血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常规组(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90(P<0.05);实验组治疗第1、3个月后NIHSS评分为(11.58±1.94)分、(10.07±1.81)分,显著低于常规组(15.82±2.71)分、(13.56±2.1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41、8.2401(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M、FIB、D-D、APTT、PT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低于常规组6.7%(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62(P>0.05)。结论: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时,相较于常规治疗,以新型抗凝剂展开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还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建议推广。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下载:266 浏览:3241

张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接诊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共72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依据家属治疗用药方案选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均为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溶栓、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变化及溶栓成功率。结果: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溶栓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可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积极保护患者受损脑组织,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基础。

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274 浏览:2995

赵丽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影响。方法:在2020.1-2020.6期间,以52例脑栓塞后抑郁患者为对象,随机划分甲组(常规护理)和乙组(护理干预),各组26例,观察神经功能康复和抑郁情绪。结果:甲组FMA评分低于乙组,ADL评分高于乙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栓塞后抑郁患者,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适合临床应用。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533 浏览:5227

陈洁 沈贵兰 兰万旭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栓塞患者共58例分为优质组和基础组,优质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后,优质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基础组,且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