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虞坚尔教授运用四君子汤合戊己丸加味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 下载:45 浏览:449

武明云1,2 蒋沈华1,2 李利清1 白莉1 虞坚尔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虞坚尔教授认为小儿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为脾虚失运,木旺乘土和气滞肝郁,木不疏土。治以健脾理气、和胃降逆止痛,并行柔肝疏肝之法,常以四君子汤合戊己丸为基础方,随症加减,疗效满意。附案例4则,以资验证。

王孟清教授以运脾法治疗小儿脾胃病探析 下载:55 浏览:372

张凡 王孟清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王孟清教授认为小儿脾胃病多以脾胃运化受阻为主要病机,治疗应顺应脾胃生理特性,以恢复气机升降的动态功能为要,主以健运脾胃之法,分辨虚实,随证施治,临床效果显著。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从《脾胃论》气火学说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乳蛾病 下载:53 浏览:398

姚俊丽 黄勋 孔令万 陈黎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通过梳理李东垣在《脾胃论》气火学说中的理论,从气火关系角度探讨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乳蛾病的病因病机为气虚火旺、正虚邪恋,所用方剂为当归六黄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其组方原则以温补与清火并用,并随症加减。

郭亚雄主任医师治疗小儿不寐经验 下载:50 浏览:367

耿亮亮1 宋晓波2 郭亚雄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不寐亦称失眠,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郭亚雄主任医师将小儿不寐分别从脾胃虚寒、心肝火热及寒热错杂等方面论治,以温阳散寒、疏肝清热、平调寒热为大法,善用保和丸、泻心导赤散、乌梅丸等时方、经方,疗效显著。附验案2则,以资验证。

小儿芪楂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下载:55 浏览:414

郭素香1,2 胡思源3 马融3 钟成梁3 刘虹3 刘小凡4 丁樱5 黄文玉6 王永宽7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芪楂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设计、分层区组随机、双盲试验、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240例厌食症脾胃气虚证患儿按照1∶1比例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小儿芪楂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健儿消食口服液,2组均治疗28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项证候指标、实验室指标(体质量、血红蛋白、尿D-木糖排泄率、血锌含量)的改善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治疗组为9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劣效性检验提示,治疗组疗效不低于对照组。2组的证候疗效、中医证候单项指标、血红蛋白以及血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未发现小儿芪楂口服液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芪楂口服液与健儿消食口服液在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方面疗效相当,且试验中未发现小儿芪楂口服液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启脾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儿童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42例临床观察 下载:25 浏览:283

朱倩龚 向英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启脾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IBS脾胃虚弱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启脾口服液,10 mL/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黏液便、肛门排气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 05),且治疗组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启脾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IBS脾胃虚弱型患儿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清胃散加味辅助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型42例临床观察 下载:31 浏览:324

伊燕军 王真 徐旭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味辅助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清胃散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为9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为(5.68±1.02) d,治疗组为(3.78±1.02)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前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升高或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清胃散加味辅助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型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免疫功能。

温胃补脾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下载:65 浏览:420

黎安菊 龙太荣 刘华美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联合实施奥美拉唑和温胃补脾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现对临床收治的82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2018年6月-2019年10月,所有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治疗,参照均等单盲法将8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1例,其中试验组在奥美拉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温胃补脾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常规组治疗前血清中胃泌素(GAS)、丙二醛(MDA)、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AS、MDA、IL-10、TNF-α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治疗后的水平,而SOD水平则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的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改善机体的炎症症状,从而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实施。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1 浏览:381

刘玉燕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护理)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胃脘痛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胃脘痛患者(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心理,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胃脘痛患者中推广应用。

从肠道菌群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科学内涵 下载:78 浏览:495

姜婷1,2 陆为民2 王昱茜3 纪文岩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5期

摘要: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由叶天士提出,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基于肠道菌群分析中医学"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治法的理论依据,从心-肾轴、脑-肠轴、肺-肠轴、肝-肠轴对肠道菌群在"上下交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科学阐释,并从"治中"入手,论述调节肠道菌群在慢性、多系统、复杂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以期运用微生物组学阐释中医学理论与作用机制。

从脾胃论治产后缺乳 下载:88 浏览:519

郝艳方1 王春晖2 沈静1 刘恒1 樊英怡3 裴晓华2 《当代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产后缺乳是产后的常见病,可发生于整个哺乳期,临证治疗宜从脾胃论治遣方用药。立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其与气血、乳汁的关系,辨产后缺乳脾气不升、脾虚湿盛和心脾两虚之证,分别治以健脾升清、化传精微,健脾化湿、化通乳汁,健脾养心、化补气血,分别以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和归脾汤治之,同时兼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之法治疗气滞、血瘀、痰湿等兼夹之证。

黄芪多糖对毒胡萝卜素诱导人结肠癌系HT29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475

郑烈1,2 张亚利2 戴彦成2,3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对毒胡萝卜素内酯(Thapsigargin,Tg)诱导人结肠癌系HT29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时内质网结构变化及相关分子GRP78和CHOP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T29细胞后,将细胞分为4组:①空白细胞组(Control组):细胞不做任何药物处理;②细胞模型组(Model组):采用1μmol/L Tg诱导HT29细胞建立ERS模型;③黄芪多糖低浓度组(AP-L组);④黄芪多糖高浓度组(AP-H组)。CCK8法检测黄芪多糖对HT29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内质网结构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ERS时GRP78、CHOP mRNA表达情况。结果黄芪多糖浓度分别为1、10μg/mL,且分别作用HT29细胞12、24、36、48 h时,细胞存活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对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透射电镜观察Control组内质网结构呈网膜状结构,网膜腔不扩张;Model组内质网形态迥异,大小不一,呈空泡状改变,部分可见融合成簇现象;AP-L组内质网网膜腔扩张程度减轻,空泡体积减小和数量减少;AP-H组内质网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呈网膜状结构,可见数量较少,形态较小的空泡状结构。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HT29细胞GRP78、CHOP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Model组比较,AP-L组和AP-H组HT29细胞GRP78、CHOP mRNA表达均减少(P<0.05);与AP-L组比较,AP-H组HT29细胞GRP78、CHOP 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抑制Tg诱导HT29细胞发生ERS,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RP78和CHOP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 下载:73 浏览:500

王亮1 曹云2 李中峰3 陈建新4 王佳婕5 符欣2 黄佳钦2 冯晶华4 王冬梅2 李志红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28例,脾胃虚寒证17例,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收集各组受试者肘静脉血5 ml,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定量检测血浆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11种,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中葡萄糖、丙氨酸、缬氨酸等含量高于健康人,而谷氨酸、甘氨酸、乳酸、甜菜碱等水平低于健康人。脾胃湿热证组患者缬氨酸、乳果糖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组,而异丁酸、甲酸、肌肽含量低于脾胃虚寒证组。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糖代谢、氨基酸分解代谢紊乱,且两种证型在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方面存在差异。

“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消化道内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表达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496

陈峭1 谢胜2 周晓玲1 韦金秀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消化道内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该疗法对Cajal间质细胞的调控效应机制,揭示其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各30只,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每日固定22 min,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固定22 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及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在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2)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相比较,其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率显著降低(P<0.01);(3)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3组大鼠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未见有明显差异性;(4)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相比较,其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对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表达的调控效应可能是"以俞调枢"法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途径之一。

温中和胃汤联合中频透热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下载:46 浏览:247

林洁 黄伟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温中和胃汤联合中频透热治疗脾胃虚寒型非Hp感染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对CRP、IL-6、TNF-α、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温中和胃汤联合中频透热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CRP、IL-6、TNF-α、IFN-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 33%(45/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8/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TNF-α、IFN-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中和胃汤联合中频透热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较于单纯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治疗方案更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基于“凡土脏取决于胆”议从胆论治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80 浏览:516

郭静 王智超 吴雨潇 谢沛俊 郝彦伟 喻俊榕 李斌 《中国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归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健忘"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此病多以肾精失养,髓海空虚为主要病机,治疗多从脾、肾两脏着手,鲜有提及从胆论治。从中医学"凡土脏取决于胆"理论切入,以土脏与AD发病的关系为着眼点,并结合胆内藏精汁,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胆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胆内寄相火,参与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和特性,阐述从胆论治AD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中医临床更加有效的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参考。

一贯煎在肝胆病中的运用 下载:97 浏览:513

公培强1,2 池晓玲3 蒋元烨4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期

摘要:
一贯煎是疏肝滋阴的名方,"肝为五脏之贼,肝病如邪",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结石、胆囊炎等肝胆病严重危害现代人的健康,结合临床,对一贯煎在肝胆病中的应用和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从一贯煎方名由来、一贯煎组方分析,到临床应用及治法治则,认为治疗慢性肝炎,重在滋养肝肾;治疗老年性肝炎,养阴法为关键;治疗乙型肝炎,宜肝肾同补;治疗肝硬化,疏泄为主,气血兼顾;辅助治疗肝癌,疏肝行气,化痰散结止痛;治疗胆石症,疏肝解郁,利胆通腑;治疗胆囊炎,滋阴养血,柔肝利胆。用药体会是:用药加减恰当,注意通权达变;注重脏腑制化关系,酌情遣方用药;治病为本,合理变通;注重辩证,异病同治。

连苏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对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研究 下载:227 浏览:2285

善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应用连苏饮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4月间,择我院收治的67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3例),乙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甲组应用连苏饮加减治疗,对比疗效及血清指标。结果 甲组有效率为97.06%,乙组有效率为81.82%,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血清生化指标(MTL、GAS、SS)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甲组血清MTL、GAS指标较乙组更高,SS指标较乙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应用连苏饮加减治疗,疗效更确切,患者肾功能水平趋于稳定,缩短症状消失时长,值得推广。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35 浏览:643

张利 《中国中医药》 2025年1期

摘要:
在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种疾病的治疗都有了新的进展。就慢性萎缩性胃炎而言,鉴于该疾病治疗时间比较漫长,并且比较难治愈,如何提升这类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缩短治疗时间,是目前医生比较重视的方向。随着患者数量不断上升,近些年中医治疗逐渐在临床使用,中医中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为“痞满、胃脘痛”的范畴,对于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副作用较小。鉴于此,为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医药治疗进展,文章立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从辨证论治和中医药治疗方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为相关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研究进展 下载:56 浏览:306

于小伯1 陈志强2 《中国中医药》 2025年1期

摘要: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采用中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7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西药加半夏泻心汤治疗和单独采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中,一组为97.14%,二组为77.14%,(x2=23.318,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复发率对比中,一组为2.85%,二组为37.14%,(x2=35.83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采用中药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值得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