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宁夏地区两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 下载:65 浏览:391

鱼小红1 王瑞庆2 吴忠兰1 沈湜3 杨东智1 曹敏1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银川市和吴忠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2008-2016年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且年满15周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2008-2016年累计治疗522例HIV/AIDS,死亡56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56.4%),以汉族为主(77.9%),未婚居多(41.4%),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传播占56.0%,基线CD4~+T值大于350个/μl占46.4%,200~350个/μl占32.6%,小于200个/μl占21.0%。基线CD4~+T值大于350个/μl组免疫功能重建和病毒抑制成功率均优于基线CD4~+T值小于200个/μl的治疗组。结论银川市和吴忠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免疫功能重建较好。切实做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

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人群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60 浏览:442

王狄佳 陈丹镝 崔欢欢 张琰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人群的人口、疾病特征及经济负担状况,探讨其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艾滋病防治及扶贫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通过多阶段抽样选取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5个县,运用发放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艾滋病人群的疾病状况、经济负担等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贫困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发现,184名调查对象中,145名调查者为艾滋病贫困户,女性(OR=4. 721)、务农(OR=6. 058)、失业或无业(OR=7. 941)、发病期(OR=6. 743)及患病后健康状况对工作、生活的小部分限制(OR=4. 935)均是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人群贫困的主要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建议结合艾滋病贫困的相关影响因素,重点引导艾滋病人群积极就业,唤醒其自我发展意识,加强抗病毒治疗管理,大力开展不同类型艾滋病贫困户多层次健康扶贫。

HIV感染儿童的自尊、信任他人和心理健康调查 下载:74 浏览:453

曾小良1 唐峥华2 张晓庆2 陆春燕1 鲁鸿燕1 覃祺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了解HIV感染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尊水平以及信任他人情况。方法以截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爱门诊正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0~18岁HIV感染儿童262人作为研究组。按性别、年龄匹配原则选取学校的一般儿童262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信任他人量表(Trust in People)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儿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儿童自尊得分、信任他人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艾滋病儿童心理问题突出,自尊及信任他人水平较低,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保证HIV感染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2005-2017年西安市艾滋病疫情分析 下载:75 浏览:485

刘继锋1,2 刘美丹2 李倩1,2 相晓妹3 熊咏民2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2005-2017年西安市报告HIV/AIDS感染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和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2005-2017年西安市报告的HIV/AIDS的发病人数,采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西安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数逐年增加;以中青年为主,主要集中在20~49岁,约占81.92%;男性病例占总数的92.40%,女性占总数的7.60%,男女比例12.16∶1;HIV/AIDS病例主要聚集在雁塔、莲湖、碑林、未央区;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26.57%,农民占16.43%;学生占7.71%,工人占5.43%。结论在艾滋病防治时要采取针对性策略,重点关注男性同性恋及青年学生人群,加强宣教。对家务及待业人群应加强引导与管理,减少HIV感染。

阜阳市HIV单阳家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65 浏览:442

胡冰1 胡允凯1 贺磊1 吴荣涛2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阜阳市HIV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及时性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截至2015年12月31日阜阳市HIV单阳家庭的基本情况和治疗与随访信息,根据单阳家庭确诊后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分为及时治疗和未及时治疗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单阳家庭阳性配偶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相关的因素。结果全部1 121名HIV单阳家庭阳性配偶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比例为47.7%(535/1 121),并呈逐年增高的趋势(Z=-5.70,P<0.001)。HIV单阳家庭阳性配偶治疗及时性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女性的0.61(0.45~0.82)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个/μL)200~349、350~500、>500者分别是<200者的0.43(0.31~0.60)、0.14(0.10~0.21)、0.08(0.05~0.13)倍;31~45岁与46~岁组是30岁以下组的1.84(1.18~2.87)、2.10(1.30~3.40)倍,其他职业是农民的1.66(1.21~2.29)倍... 更多

山东省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流行特征分析 下载:99 浏览:498

黄鹏翔 王国永 杨兴光 郝连正 朱晓艳 胡军 陶小润 康殿民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山东省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7年山东省报告的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病例报告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共报告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1 403例,81. 6%(1 145例)为男性,18. 4%(258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7. 7±7. 0)岁,63. 7%(894例)已婚有配偶,文化程度已初中及以下为主占70. 6%(991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9. 0%(688例)。2008-2017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数量不断增加,占当年新报告病例的比例呈增长趋势(趋势=107. 4,P <0. 001),男性病例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病例发展到病人的时间短,大部分发现时已处于病人阶段。结论山东省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呈上升趋势,晚发现比例高,其中的男男性行为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探讨不同人群中健康教育干预对艾滋病防治的应用 下载:168 浏览:1409

杜冉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随着艾滋病的蔓延,全球范围内的病例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这种疾病既无法根除,也无法被完全控制。因此,政府和公众都越来越关注艾滋病的传播,并采取了更多的措施来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了更好地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本文将采用宣传艾滋病的方式,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来探讨这些问题。

艾滋病定点诊疗模式下症状管理的质性研究 下载:10 浏览:430

朱政1 胡雁1 赵蕊1 韩舒羽1 付艳芬2 赵霞3 鲍美娟4 张林4 韦彩云5 栾玉泉2 刘庆芬6 杨炼7 赵东宁8 2019年11期

摘要:
了解我国艾滋病定点诊疗模式下,艾滋病症状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选取2017年4月—7月在上海市、湖南省衡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云南省昆明市4所艾滋病定点诊疗机构艾滋病门诊及病房的医护人员36名。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编码、类属分析、描述和组织。结果提炼出定点诊疗模式下症状管理的实践内容、定点诊疗模式下症状管理的优势和实践难点、定点诊疗模式下症状管理的问题分析和完善定点诊疗模式下症状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议4个部分,共13个一级主题。结论目前定点诊疗模式下症状管理服务形式多样但专业化程度低;虽然保障了患者社会性需求,但也加大了症状管理中专业照护的难度;构建综合性医院与艾滋病定点诊疗机构间的医联体,明晰护士及个案管理师的自身定位和实现随访工作信息化是未来艾滋病定点诊疗模式下症状管理发展的方向。

20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78 浏览:508

​鲁雁秋1 黄晓婕2 吴玉珊1 刘敏1 吴昊2 卢洪洲3 陈耀凯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自2010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03例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回访方式,记录其出院后不同时间段的状态(生存或死亡)。计算患者总体病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92.6%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50.3%的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RNA>5 lg拷贝/mL,64.5%的患者颅内压≥250mmH2O。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9.9%(20/203),随访期间病死率为16.2%(24/148),总体病死率为26.1%。生存率在起病后2周内下降最快,10周累计病死率接近25.0%,而后趋于平稳。18~44岁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年龄为独立保护因素(AOR=0.228,P=0.036,95%CI:0.057~0.910);意识障碍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OR=7.001,P=0.035,95%CI:1.143~42.882)。结论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病死率较高,死亡多发生于起病后3个月内;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意识障碍是死亡风险因素。

细胞焦亡与HIV/AIDS肺脾气虚证 下载:68 浏览:509

张淼 许前磊 刘飒 王娟 马素娜 张海燕 谢世平 《中国中医药》 2020年7期

摘要:
细胞焦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炎症相关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参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近期研究表明细胞焦亡是艾滋病T淋巴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占95%以上。在前期课题组对HIV/AIDS肺脾气虚证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发现差异表达基因CASP1、CASP4、IL1B与细胞焦亡相关,探讨了细胞焦亡在HIV/AIDS肺脾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有利于明确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另一方面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中医防治艾滋病的能力和水平。

艾可清对艾滋病猴T细胞各亚群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32

熊思艺 陈剑涛 张远芬 符林春 《中国中医药》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艾可清对艾滋病猴T细胞各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经静脉注射感染SIVmac239的中国恒河猴15只,随机分为3组:艾可清低剂量组,艾可清高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周、给药8周、停药4周和停药8周采集外周血,检测T细胞功能亚群、纯真亚群和记忆亚群,观察其变化;分离血浆检测外周血SIV病毒载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CD4+CD28-(%)在给药第4周、第8周和停药4周均显著上升(P<0.05,P<0.01);CD4+纯真细胞在高剂量组给药8周显著上升(P<0.05),CD8+纯真细胞在低剂量组给药第4周、第8周和高剂量组给药8周均显著上升(P<0.05,P<0.01);高、低剂量组各时间点病毒载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艾可清对艾滋病猴CD4+CD28-细胞和CD4+、CD8+纯真细胞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深圳市男男性接触者HIV/AIDS疾病进展与KIR/HLA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 下载:91 浏览:544

​刘小敏 刘莹 周杰 张桂欣 郭聪锐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对深圳市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KIR/HLA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对329例MSM HIV/AIDS的KIR和HLA-B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分析KIR/HLA基因型与AIDS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329例MSM HIV/AIDS,典型进展组(TP)270例(82.07%),缓慢进展组(SP)59例(17.93%)。在SP组优势基因型是KIR 3DL1,57例(96.61%)和KIR2DL3,59例(100%),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LA-BW4/BW4纯合子和KIR3DL1/HLA-BW4联合表达SP组分别有11例(18.64%)和38例(64.41%),SP分布大于TP组(P<0.05)。结论 KIR/HLA对MSM感染HIV后病程进展有相关性,KIR3DL1、KIR2DL3、HLA-BW4/BW4纯合子及KIR3DL1/HLA-BW4联合表达,可能是延缓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保护性因素。

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对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43 浏览:2618

刘丽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对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2例艾滋病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1)和研究组(n=31),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评分为(84.50±3.66)、生理职能评分为(83.69±3.59)、躯体疼痛评分为(70.59±5.26)、社会功能评分为(75.69±4.16)、情感职能评分为(74.87±4.46)、精神健康评分为(78.69±3.54),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77%,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3.87%,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疗效检验指标的研究及其应用分析 下载:37 浏览:1010

罗青梅1 汪志萍2 《国际检验医学》 2025年3期

摘要:
探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疗效检验指标的研究及其应用分析。方法:在近两年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有687例,在其中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本文的实验探究。结果: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做本文实验期间,累计的治疗人数较之前相比有所提高。并且在接受艾滋病治疗的患者中有很多患者在治疗一年时间之后的持续治疗人数也有所增长,这说明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艾滋病患者存活情况得到提高,在CD4检测完成率方面也是从56%上涨到了84%。结论:在今后对艾滋病的防范过程中应该注意随访的强化和专业化的落实,在对艾滋病患者完成CD4检测时发现的所有问题应当及时指出,并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分析来解决问题来提高检测完成率的提高。

成都市成华区2004-2016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97 浏览:500

​唐雪蕾1 何海2 王德伟1 李虹璇1 王嘉川3 蔡端4 凌海洋5 李苑6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了解成都市成华区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系统,收集成华区2004-2016年的成年艾滋病患者的基础、随访、治疗及转归信息,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 431例成华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其中死亡53例,病死率为3.7%,患者在第1~5年的累计生存率为0.97、0.96、0.96、0.95、0.93,6年以上患者累计生存率为0.9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显示相对于入组治疗年龄<30岁者,30~39岁、40~49岁及≥50组患者死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796(95%CI:0.351~1.804),1.698(95%CI:0.784~3.680),2.513(95%CI:1.260~5.013);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者,基线CD4细胞计数100~199个/mm3与≥200个/mm3组患者死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602(95%CI:0.313~1.156),0.186(95%CI:0.094~0.365)。结论成华区以社区为核心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效明显,降低抗病毒治疗门槛,及早发现并开展治疗,加强对高龄患者的关注,对延迟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抗病毒治疗成效有重要意义。

防治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 下载:329 浏览:3218

白玉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究防治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危险因素情况。方法:使用1:1配对设计法针对于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和普通结核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内死亡率详情进行分析。同时对双重感染者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HIV阴性组以及阳性组抗结核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引致TB/HIV双重感染者抗结核治疗期间内生存的高危因素为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50μ/L以下。延期14天以上就诊以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未知与CD4+T淋巴水平<50个μ/L为引起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结核治疗前,实施抗病毒治疗组和抗结核治疗后开始组病患死亡率差异存在明显统计意义,p<0.05。并且抗病毒治疗开始在抗结合治疗前者死亡率明显比抗结核治疗开始后者要高。抗结核治疗开始之后开始抗病毒治疗组和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并且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抗结核治疗开始后组要高。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组和抗结核治疗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用有效的筛查的方式,第一时间发现并对双重感染患者开展标准化抗结核治疗,结合受试者自身情况,择取抗病毒治疗法有助于提升双重感染者生存率,减少死亡风险。

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艾滋病抗体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分析 下载:235 浏览:1770

李爱荣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艾滋病抗体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中选取124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对照组予以常规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加强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方法,从ELISA检测与胶体金检测法准确度指标上予以分析。结果:对照组ELISA检测阴性37例(59.67%),ELISA检测阳性25例(40.33%),准确度40.33%;胶体金法检测阴性42例(67.74%),胶体金法检测阳性20例(32.26%),准确度79.04%;观察组ELISA检测阴性10例(16.13%),ELISA检测阳性52例(83.87%),准确度83.87%;胶体金法检测阴性13例(20.96%),胶体金法检测阳性49例(79.04%),准确度79.04%。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免疫检验的质量关系到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中应加强免疫检验的质量,才能保证艾滋病患者的检验准确性更高,为之后的治疗打好基础。

2020-2022年宜都市1753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特征分析 下载:84 浏览:752

李昕雨 向虹 张怡 《心理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宜都市1753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特征和艾滋病感染情况,确定本地高危人群,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2022年宜都市1753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特征进行分析,利用SPSS 16. 0进行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20-2022年宜都市VCT门诊共为1753例求询者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求询者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0-49岁为主(55.56%),男性为主(60.1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58.47%)。检测阳性率从2020年0.18%上升至2022年的0.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离异或丧偶、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是HIV感染的高风险因素。结论:男性,有高危性行为,20-49岁三类人群是重点人群,非婚异性性行为、配偶/固定性伴阳性、男男性行为是本地HIV传播的主要方式,要加强重点人群的疾病科普,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分层次护理模式下规范化培训对艾滋病护理人员的影响 下载:360 浏览:2362

方莉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层次护理模式下规范化培训对艾滋病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艾滋病护理人员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分层次护理模式下规范化培训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与心理一致感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与心理一致感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对比,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与心理一致感评分均有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层次护理模式下,规范化培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心理一致感评分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显著。

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的自我安全防护方法及重要性研究 下载:155 浏览:1544

石峰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1期

摘要:
探讨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的自我安全防护方法及重要性。方法:研究时间设定为2019年5月到2021年3月,研究对象选定为56名检验人员,分组方式设定为随机数字表法,各28名,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接受常规防护与安全防护教育,观察两组检验人员的知识掌握评分及自我保护意识评分情况、艾滋病检验中暴露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知识掌握评分及自我保护意识评分明显较高,艾滋病检验中暴露率明显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全防护教育对于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的自我安全防护具有重要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