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自身炎症性疾病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亲疏 下载:32 浏览:335

胡坚 李赫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单基因缺陷自身炎症性疾病(AIDs)实体之间是异质性的,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少见。相似促炎性细胞因子谱研究AIDs-MAS、s JIA-MAS和HLH之间的临床与免疫病理机制可能会有新发现。

四川华鳊外周血液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下载:71 浏览:479

石金凤 刘小红 汪浩宇 刘小琴 王志坚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为探讨四川华鳊血细胞的组成类型及其血细胞发生过程,研究其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实验采用Wright-Giemsa染液对其外周血涂片以及血细胞发生相关的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的印片进行染色,观察并统计各类血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数量组成。结果显示,四川华鳊的外周血液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是主要类群。白细胞有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等类型,其中淋巴细胞占比最高,达65.79%±0.10%,为主要类群;其次是血栓细胞,占16.76%±0.07%;再次为嗜中性粒细胞,占13.92%±0.09%;单核细胞含量最少,仅有3.33%±0.01%。四川华鳊的血细胞发生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发育历程均可分为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其中红细胞的幼稚阶段包括早、晚2个时期,而粒细胞的幼稚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各造血器官中,头肾和体肾是主要的血细胞发生场所,脾脏也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但肝脏仅具有淋巴细胞的生成功能。幼稚阶段的各类血细胞会迁移至肝脏等器官进行发育和成熟。本研究为长江特有鱼类四川华鳊进一步开展在免疫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实现其科学化人工养殖和健康评估提供了基础资料。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伴噬血现象分析 下载:91 浏览:523

丁静 刘伟玲 万理萍 李莉 白萍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伴噬血现象的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allo-HSCT后出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患者2例,讨论其可能的病因。结果患者一入院诊断为免疫缺陷病,行allo-HSCT 13 d后粒系植入,血红蛋白、血小板始终偏低,凝血功能差,消化道出血,巨细胞病毒性肠炎,肺部感染,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见噬血现象。患者二入院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行allo-HSCT 14 d后粒系植入,行allo-HSCT 42 d后三系降低,发热,铁蛋白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见噬血现象,嵌合率进行性降低。结论 allo-HSCT后伴噬血现象非常罕见,且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噬血现象常因感染所致。当行allo-HSCT后骨髓出现噬血现象时,应积极排查感染,检测原发病是否复发,同时应检测患者及其父母相关基因,尽早治疗,争取取得更好的预后。

图像流式细胞仪在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分群及吞噬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92 浏览:457

胡锦丽1 任星潮1 刘逸尘1 孙金生1 耿绪云2 张亦陈1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更精确地对甲壳动物血细胞进行快速分类和功能分析,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例,依据其血细胞内具有颗粒结构的特征,与常规显微观察对比,探讨了一种基于图像流式细胞仪的血细胞自动化分类新方法,并测量了体质量为(10±3) g的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对直径1μm微球的吞噬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可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分为4个类群。显微镜观察分类基于胞内可见颗粒,但由于缺乏精细的量化标准,批次样品的人工辨识结果波动较大;而图像流式方法以胞内全部颗粒结构为对象,利用高精度检测模块测量,结果更准确、客观,而且通量高、重复性好。测量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及大颗粒细胞占比分别为40.62%±2.65%、36.68%±6.84%、7.80%±1.16%和16.51%±5.60%,依据测量的颗粒特征区分的4个类群界限清晰,缺乏过渡样点,提示各类细胞之间可能没有相互转化。进一步的活体微球吞噬实验证实,中华绒螯蟹的4类血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并以无颗粒细胞为主要吞噬类群;吞噬微球的细胞比例在注射后6 h内呈钟型曲线变化,4 h可达峰值(5.69%±0.44%),表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能高效清除血淋巴中的异物。研究表明,图像流式细胞仪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分类分析和功能研究,本研究结果为同类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将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甲壳动物血细胞的功能。

流式细胞术用于白血病外周血细胞检测对急性白血病复发判断的意义 下载:86 浏览:518

葛丽卫1 王笑颜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用于白血病外周血细胞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FCM检测142例AL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FCM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白血病(ALL)检验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随访12个月,分析外周血微小残留病变(MRD)阳性、阴性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AML患者88例,FCM检测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33.3%;ALL患者54例,FCM检测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44.4%。24例MRD阴性患者中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25.0%;118例MRD阳性患者中有88例复发,复发率为74.6%,MRD阳性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FCM检测AL患者外周血细胞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在AL复发率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白虎汤加味联合神经节苷脂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外周血细胞因子指标及脑脊液中SP-D和Gal-9表达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242

李俊华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白虎汤加味联合神经节苷脂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外周血细胞因子指标及脑脊液中SP-D和Gal-9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白虎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L-6、IL-8、IFN-α及脑脊液SP-D、Gal-9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外周血TNF-α、IL-6、IL-8及IFN-α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TNF-α、IL-6、IL-8及IFN-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治疗前脑脊液SP-D及Gal-9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脑脊液SP-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脑脊液Gal-9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白虎汤加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降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水平,促进脑脊液SP-D的表达,抑制脑脊液Gal-9的表达水平,维持免疫反应保持平衡稳定,缓解神经细胞的损伤,加快神经系统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 下载:236 浏览:2789

杨茂1 刘家霞2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检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共计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间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应的质量控制分析最终的结果显示,不合格的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有所提升,不合格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血细胞检验是当前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手术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检验内容。因此,在进行临床血细胞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降低血细胞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质量,为患者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2 浏览:154

曹慧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3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样本均分为A、B两份,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检查。以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白细胞异常检测结果。结果 A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0.99%,特异度为99.69%;B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9.93%。B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在白细胞异常检测中的灵敏度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优势,但仍不能替代人工镜检。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65 浏览:2000

姜竹君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这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患者300例作为试验对象,分析单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方法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时间。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高于单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方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时间更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价值,效果显著。

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血液指标的比较 下载:233 浏览:2240

赵振新 李莎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者血液指标差异。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ITP者50例,根据中医证型不同分成风热毒邪型13例、阴虚火旺型13例、气不摄血型13例、瘀血阻络型11例,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检测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亚群细胞[CD3+、CD4+、CD8+、CD4+/CD8+]、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气不摄血型检测Hb水平低于其他证型(P<0.05);瘀血阻络型检测WBC水平低于其他证型,PLT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风热毒邪型在CD4+水平低于其他证型,CD8+高于其他证型(P<0.05)。风热毒邪型IL-6低于其他证型,TNF-α高于其他证型(P<0.05),瘀血阻络型IL-6高于其他证型(P<0.05),气不摄血型CRP低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ITP者在临床血液指标存在差异,通过对相关指标测定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利参考依据。

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儿童贫血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233 浏览:2597

孙翠霞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儿童贫血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儿童非贫血患者50例为对照组,儿童贫血患者50例为观察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贫血检查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帮助临床诊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帮助临床确诊。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下载:14 浏览:175

尚金星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传统开颅手术(对照组),另50例实施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NIHSS、KPS评分、TNF-α、AVP、β-EP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细胞分析中单核细胞仪器法和显微镜法的结果比较 下载:71 浏览:708

蔡琴 《中国仪器》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希森美康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单核细胞升高的标本,用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比较两者的符合性。方法:选取95例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分类结果大于10%的标本,瑞姬氏染色显微镜镜检,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5例标本的单核细胞镜检比例与仪器法计数分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器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对于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大于10%的标本必须结合显微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