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功能主义视域下的行政协议 下载:64 浏览:509

徐键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行为要素思路是当前识别行政协议的主流思路,其以合意行为是否具备特定的公法要素为聚焦点,忽视了对行政协议的目的功能及应用场域的关照,使得行政协议与行政私法行为的区分变得困难。行政协议是针对高权行政领域等级化之行为模式及组织机制的反思性产物,对行政协议的识别不应跳出高权行政的范围。面对高权行政中传统行政模式的弹性不足问题,行政协议通过行为机制的革新强化相对人的意愿交流能力;通过组织机制的改造来回应任务执行的合作需求。基于功能目的上的差异,行政协议可以类型化为程序介入型协议和公务转移型协议。以类型化为基础,运用不同的规则和方法,可以便利行政协议的识别。

“美好生活需要”视域下的食品包装设计 下载:30 浏览:335

何璐君 王丹阳 《设计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包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人们对当今食品包装设计的新要求。从习书记提出的"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视角,探讨当今时代人民对于食品包装的现实需要,以"真"、"善"、"美"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基于美好生活需要的食品包装设计内涵。归纳总结了美好生活视域下食品包装设计实现途径。为当今食品包装设计师提供了理论参考。

群体认同视域下城市约跑族成员参与动机的成因解析 下载:16 浏览:214

张昉 《体育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由于各参与成员的素质基础以及参与动机具有多样性,为了确保城市约跑族群体规模的不断拓展,促进城市约跑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在社会认同理论的引导下,对城市约跑族成员参与动机的成因进行全面解析,了解与掌握约跑族成员参与心理的实质,实施精准式的规范与引导,这对于提高约跑族成员的群体认同程度,推进城市约跑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美学视域下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应用——以水族服饰为例 下载:27 浏览:196

唐媛媛 《中国设计》 2020年5期

摘要:
为更深入地从生态美学视角探究少数民族服饰审美中"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这种和谐的传统服饰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现代性转换问题。本文首先从服饰的技艺因素、精神文化、社会符号三个方面分析水族服饰中隐藏的生态审美观,其次结合设计案例说明水族服饰生态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表现。得出将服饰文化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纳入审美对象,进而产生审美关照,是把生态美学运用到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并进行现代性转换的重要方法

长尾理论视域下的微电影产业链分析 下载:67 浏览:410

刘建萍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营销理论,长尾效应贯穿于微电影制作、传播、销售以及衍生品开发的全过程。制作主体多元化,制作成本低廉化,微电影颠覆"二八"定律;传播内容丰富性,用户体验多样性,微电影受众趋于小众化;传播渠道多级化,传播效果裂变化,微电影需求曲线向尾部移动;销售渠道多样化,营收模式多元化,微电影利润趋于最大化;内容创意版权化,电商营销影视化,打造微电影全产业链。

人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武术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下载:13 浏览:159

潘雨特 《体育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磨炼意志。高校是普及武术重要场所,但高职院校武术教学发展情况一直存在多种问题,例如武术教学缺乏连续性,每学期排课较少、男女比例不均衡等问题。为此从教学模式、职业实用性、师资团队以及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改革措施,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武术教学整体水平。

试论基于新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伦理困境 下载:87 浏览:400

王佳华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对新媒体环境进行分析,说明传播伦理的社会功能,并对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探讨传播系统体系变革背景下公众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对传播伦理的影响,并对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伦理的建设提出建议。

解构主义视域下漫瀚剧唱腔音乐的建构与分析 下载:25 浏览:324

李建军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漫瀚剧是中国迄今最后一个被政府正式命名的戏曲新剧种,其唱腔音乐的建构受到二人台以及内蒙古西部其他民间音乐形式的深刻影响。宏观来看漫瀚剧唱腔音乐的建构过程是通过建立一种文化秩序来完成的,但在发展中这种秩序又被不断打破,这一发展轨迹在其他新剧种中具有普适性。具有解构主义特点的唱腔发展趋向为漫瀚剧作曲家的创作以及剧目音乐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另外,随着歌剧、音乐剧等戏剧形式的蓬勃发展,加之剧种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携带强烈文化一致性的趋同发展模式开始影响戏曲新剧种的发展。

非遗视域下“巴蜀图语”图形探索与创新——以本土汽车文创品牌“漫语”为例 下载:78 浏览:451

廖若兰 秦洁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巴蜀图语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本身的图形符号特点和传统意蕴,探索巴蜀图语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及创新的方法,结合现代人个人化需求,对传统图形信息进行演绎。以实例品牌"漫语"为例,结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将文化通过轻松活泼的个性化图形符号表达出来,应用于四川汽车文创产品设计中,形成品牌特有的风格。

长尾理论视域下的微电影产业链分析 下载:65 浏览:391

刘建萍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营销理论,长尾效应贯穿于微电影制作、传播、销售以及衍生品开发的全过程。制作主体多元化,制作成本低廉化,微电影颠覆"二八"定律;传播内容丰富性,用户体验多样性,微电影受众趋于小众化;传播渠道多级化,传播效果裂变化,微电影需求曲线向尾部移动;销售渠道多样化,营收模式多元化,微电影利润趋于最大化;内容创意版权化,电商营销影视化,打造微电影全产业链。

关于中国乐文化传统视域下的《牡丹亭》评价问题——兼与朱恒夫等商榷 下载:89 浏览:509

施旭升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作为一部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作品,有关《牡丹亭》的思想及艺术审美的价值,其实历来是评判不一的。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对《牡丹亭》虽仍不免有着或贬或褒的评价,但是其经典的地位却从未被撼动过。朱恒夫教授等曾发表署名文章在肯定《牡丹亭》经典地位的同时,却以"现实主义"之名对《牡丹亭》提出所谓"真实性"要求,并以近代西方式戏剧观为尺度来批评《牡丹亭》的芜杂过长,这些显然都值得商榷的。因为,从根本上来看,《牡丹亭》还是深植于中国乐文化的传统当中,从而,《牡丹亭》之评价也就离不开中国乐文化的传统视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反转新闻频出的探析 下载:67 浏览:378

李美玲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已成长为社会舆论的"放大镜",反转新闻时有发生。仅2020年上半年,便有多篇新闻报道发生反转,惨遭"打脸"。不断发生逆转的"新闻剧"逐渐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媒体的公信力。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角度,探析反转新闻频发的原因及危害,对防范反转新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下载:55 浏览:385

李菊文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9期

摘要:
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形式与内容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借助融媒体技术的帮助,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水平,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议程设置视域下网络媒体对环境新闻的报道——以微博为例 下载:56 浏览:385

陈乾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生态环境问题频频出现,环境破坏愈演愈烈。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环保意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社会范围流行的大众化思潮。环境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类型,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和比重都在上升,同时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网络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平台和舆论引导工具,在环境新闻的报道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目前,网络媒体报道的环境新闻占比在持续上升、频率在逐渐增加、范围在不断扩大,对受众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强。

近代世界转型视域下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与近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下载:78 浏览:356

刘轩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正>冷战结束后,"历史的终结"之声尚未逝去,全球化、信息化、共享化的潮流仍在激荡,现代国家转型中的跌宕起伏,世界秩序重组中的思想碰撞,刺激着每一个历史研究者的敏感神经。2018年7月28至29日,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共同举办的"明治维新与近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日本、美国及国内各地的130余名代表,从多个视角共同探讨了150年前的明治

论后五四视域下的方东美 下载:23 浏览:230

闫淳纯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学界对方东美是否属于现代新儒家曾有争论。根据他思想发展不同阶段,应分为30年代的前期方东美与60年代的后期方东美,其中只有后者才属于港台新儒家。30年代前期,方东美的思想是审美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综合,审美主义是出于反对伦理中心主义,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古典主义是出于反对工具理性,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抗。30年代的方东美是一个后五四的五四反思者。前期方东美主张向外的文化进步和诸文明的调和互补,后期方东美主张向内的人格超升和中国文化的本位凸显,这是方东美哲学的内在冲突。

融媒体视域下微电影《红色气质》叙事与创新初探 下载:42 浏览:339

李昂泽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5期

摘要:
微电影《红色气质》是新华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期间创作的一部优秀影片。作为一部在融媒体投放的影片,其用9分05秒时长浓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在电视、互联网等平台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影片架构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文字叙事、音乐叙事的方法,在表现方式、叙述结构和传播形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影像档案馆中的历史图片与现代创新技术结合,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家国情怀,突出表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中心主题。

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视域下家事调解前置程序的构建 下载:63 浏览:403

冯振强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近年来,家事纠纷数量不断增长,案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发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一些试点法院结合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探索试行家事调解前置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法律依据不足、实践乱象丛生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基础理论的研究,已成为困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和当务之急,本文在总结家事调解前置试点模式的基础上,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切入,对家事调解前置的概念作出厘定,并提出了筛选家事调解前置案件的方法,进而在理念构建、程序启动、调解流程、保障与救济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我国建立家事调解前置制度的路径作出设想与展望。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文化微品牌的建设 下载:46 浏览:343

张英杰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从新媒体的视角探讨高校党建文化微品牌建设的思路与途径,首先阐述了党建文化与党建文化品牌的内涵,进一步理清高校党建文化建设与品牌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全面分析了新媒体为高校党建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机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党建文化微品牌建设的思路与途径。

多维度视域下半工半读办学模式探索 下载:29 浏览:328

李瑞 李明鑫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摘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使企业和学校再一次紧密地联系起来。文章从国家、学校、企业、学生、家庭等五个维度对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境进行探讨,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学校管理,激发学生内动力,增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家校合作等对策建议。
[1/30]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