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各区域视网膜厚度改变 下载:53 浏览:397

赵润 博方严 谢驰于 燕王云 徐玥 朱少进 王军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了解患有糖尿病但尚未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者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改变。方法实验组选取我院内分泌科已经确诊糖尿病患者40例,对照组选取门诊体检无糖尿病者34例。采用Optovue RTVue的光谱域OCT对上述2组受试者进行双眼黄斑部扫描,结果分区并逐一分析各区全层、内层及外层视网膜厚度。结果糖尿病组内层视网膜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上方较无糖尿病组薄,且差异显著。糖尿病组外层视网膜中心凹周围区鼻侧较无糖尿病组薄,且差异显著。糖尿病组全层视网膜黄斑各区普遍较无糖尿病组薄,在黄斑中心凹、中心凹周围区颞侧和下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黄斑各区厚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受血供影响较大,在相对缺血的区域视网膜较薄。糖尿病黄斑区水肿和黄斑区视网膜变薄可能是同一疾病病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

Ahmed引流阀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下载:53 浏览:395

王虎 华山 刘斐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玻璃体切除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15例(15只眼)DR玻璃体切除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 d、3 d、1周、1个月、3个月。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和应用频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 d、3 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15.3±8.9)mm Hg、(14.8±7.7)mmHg、(14.3±4.3)mmHg、(15.9±3.8)mmHg、(15.0±4.0)mmHg,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8.14,8.26,7.67,8.03,P<0.05)。术前术后3个月视力的对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对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明显减少。术前术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次数对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次数明显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1例(6.67%)、术后早期因前房出血导致高眼压1例(6.67%),随访未发现引流管阻塞、引流管暴露及引流盘周围包裹性囊状泡等并发症。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DR玻璃体切除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术前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393

俞华 刘强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行玻璃体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住院手术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32例(35只眼)。根据术前是否行视网膜光凝分为非光凝组20例(22只眼)与光凝组12例(13只眼),术后随访3~6个月,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玻璃体腔介质填充情况、术后出血、术后视力提高情况等。结果本研究32例(35只眼)均顺利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非光凝组中有1只眼发生术后出血,光凝组无术后出血情况发生。非光凝组中有13只眼可见新生血管膜,光凝组有3只眼可见新生血管膜。非光凝组中发现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形成视网膜裂孔3只眼,光凝组中发现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形成视网膜裂孔1只眼。非光凝组行硅油填充5只眼,光凝组行硅油填充1只眼,两组间介质填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光凝组手术时间为(47.41±7.58)min,光凝组手术时间为(37.31±5.25)min,光凝组时间较非光凝组明显缩短,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有提高,非光凝组视力提高率为54.5%,光凝组视力提高率为76.9%,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R手术前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地影响,可降低玻璃体手术后出血的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对视力的提高有帮助。

儿童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下载:59 浏览:395

张旭 刘海燕 尹晓薇 李春炜 张爽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分析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FEVR患儿10例(20只眼)为研究对象,进行FFA检查。结果 FEVR 1期9只眼(45.00%);2期6只眼(30.00%),3期3只眼(15.00%),4期2只眼(10.00%)。眼底检查可见后极部血管僵直,颞侧周边网膜血管分支增多、走形长。FFA检查可见周边血管呈柳枝样形态,荧光渗漏,伴有无血管区,新生血管呈团状高荧光。结论 FFA是诊断FEVR的重要检查方法,能明确病变范围及指导临床治疗。

血清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预测作用 下载:63 浏览:383

佘新平 郑志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是否可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方法收集3700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DR分成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DR患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将SUA十等分并计算每个十分位数中DR患病的相对危险度(OR);前瞻性研究纳入402例T2DM且无DR患者,根据SUA分为组1(UA<304.0μmol/L),组2(304.0≤UA<404.0μmol/L),随访5年后366例最终完成研究,比较两组DR患病率。结果 T2DM患者SUA≥304.0μmol/L时,发生DR的风险是低SUA组(<213.0μmol/L)的3.235(1.270~8.246,P=0.014)倍。前瞻性研究中,组2有44例(26.2%)发生DR,组1有4例(2.0%)发生DR,两组DR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26.2%vs. 2.0%,P<0.001)。结论 T2DM患者SUA 304.0μmol/L可能作为T2DM患者发生DR的一个阈值。

OCT血管成像术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373

黄超 赵永 王梅 喻亚梅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相干光断层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中的不同时期的影像特征,评价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例(21只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确诊为CEC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2、3、4个月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视力、屈光检查、眼底彩色图像、OCT及OCTA资料。患者均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结果本研究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OCTA图像可现实脉络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的病变情况,并能够检查出脉络膜新生血管,并可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损伤。14例CEC患者OCTA图像显示新生血管位于RPE下; 5例像显示新生血管位于RPE上; 2例显示视网膜黄斑部RPE层上下均可见新生血管。患者治疗前BCVA为0. 38±0. 42,治疗后1个月BCVA平均提高到0. 67±0. 36,治疗后2个月0. 73±0. 46,治疗后3个月0. 76±0. 32,治疗后4个月0. 78±0. 41,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中央视网膜厚度(CFT)差异有显著性,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CFT的平均值分别是(456±94)μm、(240±83)μm、(218±78)μm、(181±83)μm和(173±75)μm。治疗前OCTA显示:视网膜出现深层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有21例,治疗3个月时14例(66. 7%)CNV完全闭合; 4例(19. 0%) CNV部分闭合; 3例(14. 3%) CNV未闭合;有6例(28. 6%)出现RPE损害。结论OCTA能准确的发现CEC患者脉络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的病变及新生血管,指导临床治疗。

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下载:57 浏览:353

牛建军 崔兰 黄红艳 李顺利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特征,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严重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Valsalva视网膜病变患者8例(8只眼),回顾分析Valsalva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其中1只眼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行硅油注入术。结果术后大部分患者玻璃体腔清晰。所有患者最终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术前均有4行以上的提高,术后1只眼裸眼视力1. 0,3只眼BCVA为0. 8,3只眼BCVA为0. 3~0. 6,1只眼BCVA为0. 3。本组病例最终随访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严重Val-salva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能迅速恢复患者的视力。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临床研究 下载:52 浏览:400

戴馨1 武海军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评估其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正常成年人110例(110只眼)(正常对照组)、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NDR组)76例(76只眼)和轻度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NPDR组)50例(50只眼),采用RTVUE 100-2型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仪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测量总体平均厚度(GCCAvg)、上方平均厚度(GCC-Sup)、下方平均GCC厚度(GCC-Inf)、整体丢失容积(GLV)与局部丢失容积(FLV)。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GCC厚度差异。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GCC-Avg为(117.76±1.20)μm,GCC-Sup为(117.29±4.90)μm,GCC-Inf为(113.26±1.63)μm,NDR组GCC-Avg为(103.31±2.13)μm,GCC-Sup为(103.21±1.37)μm,GCC-Inf为(102.44±2.35)μm,NPDR组GCC-Avg为(94.64±1.52)μm,GCC-Sup为(95.50±1.44)μm,GCC-Inf为(94.70±1.01)μm,糖尿病组各区GCC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变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GLV分别为(3.58±0.58)%、(4.93±0.48)%、(7.62±0.34)%,FLV分别为(2.18±0.48)%、(4.08±0.74)%、(3.45±0.6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DR、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结论糖尿病患者黄斑各区GCC厚度均变薄,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查和随访。

conbercept眼内注射联合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下载:52 浏览:352

高自清 戴青 王爱莲 蒋胜群 赵思婕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conbercept眼内注射后再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 PDR患者共24例(24只眼),观察组12只眼,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 0.5 mg(0.05ml)3~7 d后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照组12只眼,行常规20G玻璃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 BCVA、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电凝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两组术后6个月平均log MAR BCVA分别为观察组(0.47±0.17)和对照组(0.33±0.16)(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35±18.37)min,而对照组为(66.12±23.63)min(P<0.05).医源性裂孔在观察组中有1例,占8.33%,而对照组中有3例,占25.0%(P<0.05).在观察组术中有4例使用电凝,占33.33%,对照组为8例,占66.67%(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术后复发玻璃体积血,占8.33%,对照组为3例,占25.0%(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术后高眼压,占16.67%,对照组为4例,占33.33%观察组3例术后角膜水肿,占25.0%,对照组为7例,占58.33%.结论术前眼内注射conbercept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PDR可以显著提高术后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裂孔发生、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质量。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水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下载:56 浏览:398

陈萌1 张英辉2 李蓉3 张玉荣4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也被称为脂质运载蛋白2(LCN2)是一种与代谢综合征及血管生成相关的重要脂肪因子。通过检测伴或不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LCN2的表达,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85例T2DM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在T2DM患者中,30例患有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9例患有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26例无视网膜病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患者血清中LCN2的水平,统计分析和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LCN2在PDR、NPDR、无DR的T2DM组患者中的水平分别是(6.63±0.97)、(6.07±0.75)、(5.43±0.97)μg/l,3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2DM组的LCN2水平高于对照组(4.76±1.08μg/l)(P<0.0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在T2DM患者中,血清LCN2水平与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有关,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无关。逐步回归分析提示,BMI与血清LCN2水平显著相关(P=0.028)。结论在NPDR和PDR组中,血清LCN2水平明显升高,且PDR组明显高于NPDR组,推测LCN2可能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作用。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预后特征相关性分析 下载:56 浏览:394

曹端荣 龚静青 金玲 邓铤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CS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MI)、文化水平、病程以及FFA检查结果(渗漏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规律治疗6个月复查视力和FFA,统计患者预后及病情转归。分析CS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与FFA诊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各因素中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可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7.61、15.77、20.46和14.72,P均<0.05);而性别、BMI、病眼数量和分布、文化水平不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02、2.89和1.27,P均>0.05)。对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墨渍样、多病灶渗漏类型,渗漏面积>1/3 PD,渗漏位置靠近黄斑区域是CS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影响CSC预后的危险因素中,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与预后不良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而年龄与预后不良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CSC患者预后,FFA诊断类型与CSC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渗漏类型、面积和位置与CSC预后不良呈线性相关关系,在临床上可作为预测CSC预后的指标。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3 浏览:504

魏霞 叶思勇 张晓越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2例(203眼)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2眼)和对照组(101眼)各51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视力、眼底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 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底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时, 观察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个月时, 观察组眼底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时, 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 降低患者眼底不良情况发生风险, 预防其出现负性情绪, 值得推广应用。

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因子VEGF、IGF-1的作用 下载:33 浏览:261

郭海叶1 陶钧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阴活血通络方,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VEGF、IGF-1、视力、黄斑中央区厚度(CMT),评价中医证候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CMT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61/65)高于对照组(81.54%,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IGF-1水平密切相关。

当归补血汤加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血清ICAM-1、ET-1水平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09

​邓翠1李京2,3汤秀珍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CAM-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80只眼。均接受基础疾病适当降压、降脂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症因子以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变化,检测眼底部病变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CAM-1以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VEGF、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以及黄斑厚度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确切疗效,可显著减轻眼底病变,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有关。

眼底动脉彩超血流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评估影响分析 下载:356 浏览:3515

齐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眼底动脉彩超血流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糖尿病视网膜病患患者共58例设为研究组,将同期入院接受视网膜常规检查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共60例设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眼底动脉彩超诊断,对比两组血流参数差异性。结果:研究组眼动脉检查中收缩期血液峰值及舒张末期血液流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较对照组则均有不同幅度升高,视网膜中央动脉检查结果同上,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患者上述检查模式中所得数据较非增殖期患者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采用眼底动脉彩超血流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诊断评估,可在分析血流参数变化基础上实现对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有效评估,效果显著。

曲安奈德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预防作用 下载:14 浏览:163

赵吉飞 解辽琦 杜建英 刘彦章 郑雪丽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80例(共120只眼,双眼患者40例、单眼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入曲安奈德治疗)、对照组(单纯的玻璃体切除术),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观察1年后,两组视力水平≤0.02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VR发生率为7.5%,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0.0%、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WntB-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35 浏览:352

顾倬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5年3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明确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Diabetic Retinopathy,DR)过程中对自噬的调控作用,以期为DR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上皮细胞模型,模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体外环境。利用Western Blot、RT-PCR等技术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特异性抑制剂或激动剂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观察自噬过程变化情况。结果: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自噬过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85,P<0.01)。同时,自噬的调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也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高糖环境激活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促进了自噬过程的发生。自噬的增强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望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和血明目片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价值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下载:11 浏览:159

周兴田 程俊文 沈洁 白丹 朱丽君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和血明目片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86眼)和联合组(44例,88眼)。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治疗,联合组采用和血明目片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底情况(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微血管瘤体积)、血糖[空腹血糖(PBG)、餐后2h血糖(2hPG)]和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水平。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7.73%(43/44)高于对照组79.07%(34/43)(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微血管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PBG、2hPG、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FIB、HCT、CRP、TNF-α、Egr-1、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血明目片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眼底情况,促进病情恢复,调节血液流变学,缓解炎性反应。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下载:10 浏览:125

梅成玲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DR患者(2023.1~2024.1期间),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结果:FPG、2hPG: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DR患者应用眼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血糖水平有效降低。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及SF–36评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中应用护理价值 下载:80 浏览:828

卢雪梅 陈迎迎 黄琬晶 吴金玲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2年7月~2023年3月院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患者8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医护一体化管理护理模式,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按时点眼药、体位坚持、眼部卫生管理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无差异性,护理后在均有下降的同时,以观察组患者评分较低(P<0.05)。术后少数患者有感染、恶心呕吐、眼底出血并发症发生,以观察组的2.44%低于对照组14.63%(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中,具有预防并发症与提升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