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下载:63 浏览:713

魏星1 朱琳2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党面对新情况所提出来的一项科学课题,它是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内容,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将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到教学之中,通过全面领悟:“大思政”建设,形成整体合力;“思政课程”与“急危重症护理学”齐头并进、落实的具体举措;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每一章中,“思政”都体现在思想中,我们要找出思政课与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相结合的切入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下载:16 浏览:217

王凤英 李瑾泽 王雪燃 冯强 董杰 《中国教育探索》 2025年4期

摘要:
电工电子实习课程致力于塑造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而课程思政建设则是全面育人的核心路径。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特点,挖掘大量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践教学与工程训练相得益彰,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备职业素养和高尚情操。

新商科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下载:26 浏览:275

余小军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2期

摘要:
新商科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新商科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的分析,可以为提高新商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以《畜牧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为例 下载:98 浏览:1265

张怡 陈润莲 吕富锁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托,本文以《畜牧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为例,从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课程思政实例三个方面探索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实现价值引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大学数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以青岛农业大学线性代数教学为例 下载:194 浏览:1973

徐英 刘振斌 赵静 《农业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针对大学数学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这一问题,以青岛农业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思政建设为依托,分析了大学数学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特点,并对我校线性代数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体系及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了介绍。重点是通过六个与章节相关的思政案例,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线性代数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将正确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渗透进学生的心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下载:131 浏览:1310

刘亚 《传感器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载体,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在实践中总结出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提出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动态与静态、显性与隐性、德育与智育等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多渠道,多策略灵活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注重交流与反思。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哲学思考 下载:113 浏览:1237

宋玉锋 卢永凤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8期

摘要: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课程集中体现着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当下新的马克思主义课程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对其进行哲学思考。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思考课程思政何以要,要从课程中的思政存在形态思考课程思政何以能,要从学生思维特点探索课程思政何以行,要从人才培养角度思考课程思政何以指,要从功能和作用的角度思考课程思政何以好,这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走向深处必须要进行的哲学思考。

新文科背景下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实践 下载:136 浏览:1340

傅缨捷 玄佳颖 《中国经济》 2024年1期

摘要:
新文科建设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介绍了该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拟解决的问题、采取的方法、具体创新举措和实践效果,以期为新文科背景下相关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启示。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研究 下载:157 浏览:3203

杨晖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给予传统教育教学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创建良好机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下载:180 浏览:2146

马惠香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在意识形态斗争日趋白热化的国际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改革创新教学中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使命,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系统培育学生富强、和谐、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下载:124 浏览:781

​解吉勇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在当今社会,中职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课程思政建设是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中职教育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关键。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具有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好青年。为此,本文探讨了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甘肃红色文化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下载:149 浏览:863

王倩 刘攀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 甘肃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具备做好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在甘肃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本文的关注点,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必须做好甘肃红色资源的整合,梳理其中的历史脉络,走出一条适合高职院的红色文化育人之路。

体育教学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路向研究 下载:90 浏览:824

邹佳敏 黄映 《体育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作者毛振明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教学论》第三版为依据,对体育教学论这一课程的简介、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成果、当前困境、路径、特色和教学改革创新点进行阐述与分析,旨在对体育教学论课程思政的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研究生课程《体育教材教法》课程思政建设计划 下载:77 浏览:813

倪振轩 周意龙 《体育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课程思政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下关注的热点问题。课程思政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性举措,而体育作为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其天然具有育人功能,因此,体育课程思政也是在课程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体育教材教法》属于教育学科门类中体育类专业教育课程,是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是培养体育硕士研究生成为优秀体育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方向课。所以建立思政元素体系,为渗透“课程思政”提供可借鉴的量化工具,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思政方法的融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

浅谈通识逻辑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 下载:196 浏览:1982

刘苏萍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11期

摘要:
课程思政为解决长期困扰高校逻辑教学的“极不相称”问题带来了契机。高校通识逻辑教育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体现在逻辑学习既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让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必然使命,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形成“诚信、求真、求是”思想品格的良好途径。通识逻辑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以形式逻辑为本、兼顾非形式逻辑,发挥论辩和批判性思维的作用;立足工具性、体现基础性、重视实用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故事导入、案例教学,把课程思政的内容贯穿课程全过程。

高层次职业教育中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下载:111 浏览:1043

王庆余 《中国体育科学》 2024年11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公共体育课程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能和体能的培养,思政教育的融入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高层次职业教育(包括高职与职业本科)公共体育课程的特性出发,分析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并对如何构建有效的思政建设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研究,旨在为高层次职业教育体育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218 浏览:2205

邬锦蕾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2期

摘要: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观,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全程贯穿思政教育观念。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中融合“课程思政”可以满足现代建设事业需求,还是转变“外语教学”为“外语教育”必然的选择。将社会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探寻多样化“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完成路径,保证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有效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施教者需通过教学反思与实践,逐渐探究与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格六感”理念下《民俗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下载:362 浏览:2580

陈洪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民俗学》是一些高校本科社会学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授课教师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结合课程思政的新要求,不断探索教学思路与方法改革,逐步凝练了“三格六感”的课程育人理念——以培养有格式、有格局、有格调的社会科学高素养人才为目标,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塑造教学过程中的具象感、实践感和趣味感,以及学习效果的智慧感、技能感和情怀感。该理念体现课程思政要求,育人目标在于不断激发学习者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社会认同,培育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科诊断分科而治”视域下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优化——基于2019以来知网相关期刊论文研究 下载:346 浏览:2561

​陈青岩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在国家要求高校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已经形成广泛认识。当前,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育主体对课程思政认知缺乏整体性、建设合力缺乏协同性、理据实操缺乏严谨性、科学性等主要问题。在“全科诊断”视域下,探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路径。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研究 -—以《国际市场营销》为例 下载:116 浏览:1227

任舒 《当代市场营销》 2023年4期

摘要:
随着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响应与落实,协同育人的理念已然成为各级各类高校育人的主流思想。笔者将以《国际市场营销》这门专业课为例探索如何真正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在理论上可弥补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协同育人模式上存在的缺陷,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同时完善强化技术支撑,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协同育人成效。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