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板材轧制贴膜机的设计 下载:82 浏览:486

陈强1 武建新1 邱毅清1 张涵1 陈佳旭2 《中国机械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板材的轧制贴膜机,对其进行了总体方案和结构设计,并且分别介绍了该设备的基本组成与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使得该贴膜机满足结构简单、轻便,操作方便的特点,以预防和保护钢铁锈蚀,达到美化防刮伤的功能效果。

正弦轧制成形及其模拟与实验研究 下载:84 浏览:497

卢振华 《中国机械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型板材正弦轧制成形工艺方法,并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表明,正弦轧制板料上应力和应变分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整个板料变形为正弦异步轧制和正弦弯曲的复合变形;相同变形量铝合金板料正弦轧制可较显著地细化和弱化流线型轧制组织,力学各向同性和轧制板型较好,且未发现边裂,但室温下对于塑性较差的镁合金裂纹会沿着轧制方向产生。

锰硫比对HRB400E直接轧制劈头的影响 下载:43 浏览:509

关文博 《冶金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分析了HRB400E在直轧过程中出现劈头现象的原因,发现其S含量对劈头的影响明显,并通过数据统计,明确了m(Mn)/m(S)在30以上能有效遏止直轧钢劈裂现象的发生。

冷热联动轧制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下载:55 浏览:469

殷磊 《冶金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冷轧机组采用的原料为热轧产品,热轧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冷轧机组生产情况。基于某同时拥有热轧线与冷轧线的企业,对冷轧与热轧联动配合机制做出的工艺探索与应用,旨在通过冷热联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单机架可逆轧机的减量化轧制工艺探索 下载:65 浏览:432

殷磊 《冶金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单机架可逆轧机在投资、小批量生产、薄规格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冷轧市场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该工艺同时也存在电耗偏高、产量偏低等缺陷,本文旨在通过减量化轧制工艺的开发,降低单机架可逆轧机的电耗,进而提升单机架轧机产品的竞争优势。

变形温度对2A14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79 浏览:440

童灯亮1,2 易幼平1,2,3 黄始全2,3 何海林1,2 郭万富1,2 王并乡2,3 《新材料》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大型2A14铝合金高筒件制造存在的粗大晶粒与第二相聚集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高筒件中温轧制新工艺。借助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与拉伸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热轧与中温轧制对2A14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480℃热轧,2A14铝合金在200℃下进行中温轧制并结合热处理可显著提升其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达到464 MPa、386 MPa、9. 3%。中温轧制以高密度位错形式累积大量存储能,提高了固溶过程的再结晶形核率,使晶粒显著细化;同时,中温轧制协同热处理使合金中粗大第二相化合物充分破碎与溶解,改善了其在基体中的不均匀分布,并促进了2A14铝合金主要强化相S'相的析出。

超薄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与磁性能的关系 下载:83 浏览:453

何承绪1 涂蕴超2 孟利3 杨富尧1 刘洋1 马光1 韩钰1 陈新1 《新材料》 2019年12期

摘要:
本工作旨在探讨超薄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与磁性能的关系,并从加工工艺角度揭示如何减少不利于磁性能的组织和织构的产生。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两种磁性能不同的商业超薄取向硅钢带材的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二者组织、织构差异均比较明显。磁性能差的带材样品的组织尺寸不一,均匀性较差,η线织构(〈100〉//RD)所占比例偏低,非η线取向晶粒所占比例高且晶粒尺寸大,其取向特征主要表现为{210}〈001〉、{411}〈148〉及{111}〈110〉。这些不利组织的产生可能与轧制、退火工艺控制不当有关。因此,晶粒尺寸及η线取向晶粒所占比例的不同是造成两种带材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高性能取向硅钢超薄带材制备过程中,应精准控制轧制、退火制度等相关工艺,以避免非η线取向晶粒形成、长大。

钽板退火过程中的储存能演变与再结晶行为 下载:83 浏览:438

祝佳林1 邓超1,2 柳亚辉1 刘施峰1 张玉1 《新材料》 2019年9期

摘要:
对高纯钽板分别进行单向轧制和周向轧制,得到了87%变形量的样品。将单向轧制和周向轧制样品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样品随炉升温至800℃进行预回复处理,然后在1 300℃保温30 min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另一组则直接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应用X射线峰形分析(XLPA)定量计算两种轧制方式下钽板的宏观储存能,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表征其预回复及再结晶微观组织,同时半定量地评估不同取向晶粒预回复后的微观储存能。结果表明:87%周向轧制钽板经过800℃预回复处理后,{111}([111]//ND,ND为板法向)与{100}([100]//ND)取向晶粒内部的储存能差别明显减小,后续再结晶晶粒更为均匀细小且基本呈等轴状。这主要是由于低温预回复处理使得亚晶形核机制成为钽再结晶形核的主导机制,同时基体内储存能的释放极大降低了后续再结晶驱动力及晶粒长大速率。

轧制工艺对20CrMnTiH钢带状组织影响的热模拟和生产实践 下载:84 浏览:509

王海峰1 白刚2 曹燕光3 《冶金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轧制应变速率、不同终轧温度、不同轧后冷速对20CrMnTiH齿轮钢带状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轧制应变速率0.05 s-1、终轧温度940℃、轧后冷却速度0.8℃/s时,试验试样的铁素体带宽最窄。通过工业化试验,以Gleeble热模拟试验结果为指导并结合本钢特钢生产过程实际情况,使20Cr MnTiH齿轮钢的带状组织级别控制在2.0级以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样品(试样)取向对轧制带钢拉伸性能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92

赵晖 《冶金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不同取向(α=0°、45°、90°),不同厚度的SPHC热轧带钢、SPCC冷轧带钢、SUS304热轧不锈带钢以及SUS304冷轧不锈带钢进行了拉伸试验,分析了各种取向因素对轧制带钢拉伸性能的具体影响。针对性研究了带钢材料、轧制状态以及带钢厚度等因素对各拉伸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取向的有效影响使轧制带钢的拉伸性能、屈服强度的变化规律更为复杂,轧制方向的拉伸强度与断后伸长率较高。且轧制状态、带钢材料以及带钢厚度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带钢拉伸性能的各向异性。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下载:65 浏览:369

李志宏1,杜娟2 《冶金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高性能硅钢的轧制过程中,多条管路的乳化液流量相互耦合,造成流量难以控制的问题,研究设计了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方法。实践表明,本方法思路清晰、实用性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管路中乳化液流量相互耦合而造成难以控制的问题,可推广应用于同类或相近的工业场合。

钢轨热轧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下载:46 浏览:481

田仲良1 邓小和2 莫日格吉勒3 《冶金技术》 2019年5期

摘要:
从连铸、加热、轧制工艺流程分析了钢轨结疤、脱碳、轧痕、刮伤热轧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根据不同缺陷产生的原因叙述了消除热轧缺陷的改进措施;结合钢轨万能轧制生产工艺,从精轧机组调整的角度阐述了消除钢轨外形尺寸偏差缺陷的方法,以提高钢轨的外形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满足铁路建设高速化、重载化对钢轨的要求。

宽厚板轧制过程中基于图像处理系统的全自动转钢和展宽技术 下载:46 浏览:451

王璐 《冶金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钢板在轧制过程中的展宽道次需要通过操作人员手动干预,从而影响轧制节奏和自动化水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物料跟踪定位和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全自动转钢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干预,对加速钢板轧制节奏和提高轧钢厂的自动化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万能轧机装配精度对热轧H型钢轧制的影响 下载:43 浏览:368

张蕾 王川 宋红燕 王明波 《冶金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万能轧机装配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平辊系统、立辊系统以及导卫系统,较大的精度偏差会导致偏头、型钢尺寸失真、翼缘尺寸厚薄不均、划伤以及堆钢的缺陷,通过对工装精度的标准、偏差以及修复措施进行优化,可有效提高万能轧机的工装精度,使因工装精度低而产生的缺陷废品数量大幅度降低,成材率提升0.5%。

430不锈钢冷轧钢带表面短擦伤缺陷分析研究 下载:76 浏览:480

孟保功牛国栋 《冶金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430不锈钢在冷轧过程中表面出现了严重的短擦伤缺陷,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短擦伤缺陷产生的原因,结合现场设备生产工况,通过定期清理带钢接触系统、刮油擦拭器工艺优化、轧制张力以及速度工艺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430不锈钢冷板表面短擦伤缺陷的产生。

430不锈钢冷轧钢带表面短擦伤缺陷分析研究 下载:47 浏览:389

孟保功牛国栋 《冶金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430不锈钢在冷轧过程中表面出现了严重的短擦伤缺陷,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短擦伤缺陷产生的原因,结合现场设备生产工况,通过定期清理带钢接触系统、刮油擦拭器工艺优化、轧制张力以及速度工艺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430不锈钢冷板表面短擦伤缺陷的产生。

固溶温度对亚稳β钛合金Ti-4Mo-6Cr-3Al-2Sn的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72

王鹏宇1 张浩宇1 张志鹏1 孙杰2 谢广明2 程军3 陈立佳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对自主设计的新型亚稳β钛合金Ti-4Mo-6Cr-3Al-2Sn(%,质量分数)在不同温度进行固溶和固溶时效处理,观察其显微组织和测试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固溶态组织中的初生α相减少,当固溶温度高于相变点后初生α相完全消失,几乎全部为明显长大的粗大β晶粒。固溶温度为900℃的固溶态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屈服强度为898.7 MPa、抗拉强度为962.5 MPa、断裂伸长率为12.7%。在不同温度固溶处理的时效态合金,均析出了细小的次生α相。固溶温度低于相变点时,在初生α相间析出的细小次生α相呈60°或者平行交错排列;固溶温度高于相变点时初生α相几乎完全消失,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析出的次生α相片层间距变大并粗化。在所有固溶温度下,时效态组织中沿原始β晶界处均析出了连续的晶界α相,合金的塑性均较差。经过750℃/0.5 h固溶和500℃/4 h时效的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其抗拉强度为1282 MPa,屈服强度为1210.6 MPa,断裂伸长率为5.3%。

航空齿轮钢16Cr3NiWMoVNbE的真空低压渗碳 下载:92 浏览:510

王斌 何燕萍 王昊杰 田勇 贾涛 王丙兴 王昭东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对航空齿轮钢16Cr3NiWMoVNbE进行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研究了真空渗碳、淬火、冰冷处理以及回火工艺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经渗碳淬火处理后,从表面到心部的组织可分为碳化物区、碳化物与针状马氏体混合区、针状马氏体区和心部板条马氏体区。在碳化物区的晶界有大量的块状Cr碳化物析出,在析出位置Ni元素较少。在针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基体中细小的析出物为Nb、V、Mo微合金元素的碳化物。从渗碳钢表面到心部,随着碳浓度的降低硬度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渗层深度为0.95 mm。冰冷处理使残余奥氏体进一步转化为马氏体,使实验钢的硬度大幅度提高。

含δ铁素体Mn-Al系TRIP钢冷轧退火过程的组织性能 下载:89 浏览:511

胡智评1 许云波1 刘慧2 王乐2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研究了临界区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含δ铁素体的Mn-Al系冷轧TRIP钢(Fe-0.18C-6.4Mn-2.8Al)的组织和性能演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临界区退火温度的提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实验钢的残余奥氏体(RA)含量和强塑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750℃退火2 min实验钢的组织由δ铁素体、临界区铁素体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其RA含量为24.7%,抗拉强度为773 MPa,断后延伸率39.4%,强塑积为30.46 GPa·%。RA主要集中在粗大δ铁素体与原马氏体边界、原马氏体区域内再结晶铁素体晶界周围以及粗大δ铁素体内的亚晶界附近。

中厚板轧制节奏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95 浏览:1063

吴群 《冶金技术》 2024年6期

摘要:
中厚板生产趋势逐渐转变,衍生出高效率、低能耗、高质量的发展方向,除了需要确保钢板组织性能符合规定要求之外,其表面质量和尺寸具备较高的精准程度,还应在生产线上尽可能的缩短实际停留的时间。本文通过探讨中厚板轧制节奏控制技术的相关应用,使各区域设备加工速度得到合理协调,实现对加工过程的最优控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