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环境法治中的政党、国家与社会 下载:76 浏览:486

陈海嵩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但与环境法治实践取得极大进步相对照,环境法治研究则存在"理论虚置""解释乏力"现象。政党、国家、社会是影响中国环境法治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政党—国家—社会"关系决定了中国环境法治的基本架构、塑造了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内核。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国家—社会"的理论框架下,当代中国环境法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价值诉求,以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履行和实现为核心内容,通过授权和委托实现法律制度创新。环境政策法律化现象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变革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理论体系、制度体系、话语体系。

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城市扩展效应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下载:12 浏览:195

华忆迪1,2 陈海涛1 《中国经济》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要素加速向大城市集聚,武汉市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这种集聚特征更加明显。为了更好的衡量区域协调发展,将卫星灯光数据亮度值作为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并将武汉市边界以10km为范围划分为内圈和外圈。研究发现,2002年以前武汉市城市发展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表现为武汉市内圈灯光亮度增加明显快于外圈;2002年以后这种"虹吸效应"逐渐演化为"扩散效应",表现为武汉市外圈灯光值增长更快。这说明,武汉市城市扩张的经济溢出效应逐渐显现,因此立足于武汉市城市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将会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鸽肉肉色测定方法研究 下载:85 浏览:488

徐玉婷 陈慧玲 黄建恒 陈培煊 董华发 陈海光 曾晓房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2期

摘要:
主要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不同测定条件对鸽肉肉色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不同日龄、胴体质量和不同品种的肉鸽肉色进行比较,为科学测定鸽肉肉色提供实践指导。取鸽胸肉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其肉色,试验结果表明:表面位置、取点位置、发色时间和发色温度对鸽胸肉肉色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使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鸽胸肉肉色的最佳条件选定为4℃条件下发色45 min,测定位置为鸽胸肉靠近肋骨一侧中间范围内,所得到的测定数据相对稳定。

云南主栽核桃品种油脂及蛋白综合评价分析 下载:66 浏览:453

耿树香 宁德鲁 贺娜 陈海云 肖良俊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为了探究云南核桃不同品种之间的油质及蛋白差异,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云南核桃品种23个样品进行核仁油与蛋白成分分析与评价,为云南核桃深加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索氏提取仪、凯氏定氮仪、气-质联用仪及氨基酸分析仪对所采核桃样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粗脂肪与蛋白含量呈相关,粗脂肪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而残渣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结论:通过对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及氨基酸营养成分的综合评价,得出云南主栽核桃品种在不同营养成分上的优劣程度,为云南核桃良种选育、精深加工等提供理论依据。

面向智能客服系统的情感分析技术 下载:42 浏览:340

宋双永 王超 陈成龙 周伟 陈海青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3期

摘要:
该文以阿里小蜜为例,对智能客服系统中的情感分析技术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包括情感分析算法模型的原理及其在智能客服系统的多个应用场景中的实际落地使用方式和效果分析。智能客服在解决客户高频业务问题的同时,也需要给客户提供多维度的、具有类人能力的助理、导购、语聊和娱乐等服务,提高客户对智能客服机器人的整体满意度。在此过程中,情感分析技术在机器人类人能力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围绕智能客服系统中人机结合的服务形式,从六个维度总结和介绍了情感分析技术在智能客服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包括用户情感检测、用户情感安抚、情感生成式语聊、客服服务质检、会话满意度预估和智能人工入口。

粉煤灰对污泥焚烧灰活性影响的研究 下载:95 浏览:473

翁维素1,2 潘宏宾1,2 陈海洋1 陈晓丹3 于枫珍1 丁兵兵4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为了使城市污泥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以城市污泥和粉煤灰为原料,按粉煤灰的质量分别占样品总质量的0%、10%、20%、30%和40%进行混合、搅拌.自然风干之后,将其放在800℃下进行烧结,并对其快速冷却后的试样的物相、胶砂试块强度和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的碾磨中没有粉煤灰的污泥焚烧灰不具有高活性.然而,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污泥焚烧灰的活性呈现先增加然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可以确定粉煤灰的掺量为20%时,污泥焚烧灰的活性达到最佳,即其力学性能最优.

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评价研究进展 下载:88 浏览:459

马凤森1 喻炎1 章捷1 陈海波2 《新材料》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生物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临床前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亦愈加重要。细胞毒性检测是一种体外试验方法,与体内试验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干扰少、可避免伦理问题等优点,已成为生物材料临床应用前的常规检测项目,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毒性评价试验中出现了一些国内外标准尚未收录的评价新指标与新方法。同时,材料不同的使用目的与使用部位以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决定了细胞毒性试验方法的多样性。就生物材料相关的细胞毒性试验方法、常用材料细胞毒性评价以及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评价尚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矿物外加剂对铁尾矿砂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83 浏览:459

陈海洋1 孙婧1 白启敬1 胡文婧2 李博阳3 刘文炜3 《交叉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利用铁尾矿作为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细骨料,对水胶比、减水剂掺量和矿物外加剂掺量进行优化,通过加压成型和蒸汽养护,制备出铁尾矿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详细研究了粉煤灰、硅灰等矿物外加剂对RPC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硅灰掺量为10%和粉煤灰掺量为15%复掺时,RPC的抗压强度可以到达176MPa,抗折强度达到38MPa,符合经济型活性粉末混凝土设计要求.

桥梁预应力管道探地雷达定位及数据处理研究 下载:31 浏览:385

陈海涛1 林聪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探地雷达技术是桥梁预应力管道定位的重要手段。在复杂条件下,雷达原始剖面分辨率降低、直观性较差,不能确定预应力管道的实际位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反褶积技术通过压缩雷达子波延续时间可抑制预应力管道外侧钢筋引起的多次反射波,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探地雷达图像的时间分辨率,还有助于识别来自深部预应力管道的反射特征;克希霍夫偏移通过将分散于双曲线两叶的能量汇聚于其顶部来提高雷达剖面的空间分辨率,经过处理后的雷达剖面能为准确找到预应力管道中心位置提供可靠依据。结合某混凝土桥梁实例说明了探地雷达在预应力管道定位中的应用,并对原始雷达剖面中经过反褶积与克希霍夫偏移处理后才发现的15根预应力管道进行了钻孔验证,验证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说明探地雷达定位误差小于2 cm,适用于桥梁预应力管道定位。

能效“领跑者”与节能标准衔接机制研究 下载:96 浏览:503

田建伟1 夏玉娟1 陈海红1 白泉2 《能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能效"领跑者"与节能标准是提高节能水平的两种不同机制,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衔接对促进社会整体能效水平提高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能效"领跑者"制度与节能标准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市场化交互模型,探讨了能效"领跑者"与节能标准衔接机制。

代表性个人在核设施辐射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6 浏览:410

董豫阳 苏自强 陈海龙 廉冰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辐射防护体系的不断改变,其组成部分和应用也在发生着改变。目前对核设施的环境评价也与常规的环境评价一样,也要经历逐步加强及规范化的过程。对ICRP第101号出版物中提出的代表性个人的相关概念和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关键居民组的概念,开展相关的研究,并结合国内某核设施的实际情况,对两者的作用和区别做出解释和分析。

应变式传感系统高精度方法研究 下载:10 浏览:405

陈海松1 朱可1 王军1,2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为测量机械构件受力变化特性,结合应变式传感器、高精度数模转换和液晶显示等技术,提出了以ARM为核心控制器的高精度应变式传感系统设计方法。系统使用低通滤波法消除高频干扰,通过运算放大器放大模拟信号,数模转换模块将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主控制器通过改进的移动加权滤波法将信号处理后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系统误差在±0.1 g。

近30年来中国干旱生态区增暖放大现象及其与植被覆盖的联系 下载:82 浏览:409

黄清瀚 陈海山 华文剑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在此基础上分析夏季植被状况与不同生态区增暖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就多年平均而言,中国植被覆盖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1982年以来,植被稀疏的干旱生态区是夏季增暖最明显的区域,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增速大都位于0.6~1.0°C/10 a,而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达到0.8~1.4°C/10 a,明显高于中国其他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夏季气温的变化与其所处地区的植被疏密程度之间存在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快速增暖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区,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夏季平均最低气温上最为显著。不同植被覆盖区中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受NDVI变化带来的地表反照率和云量变化的影响,但各生态区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植被稀疏的干旱生态区,植被减少,引起地表反照率增加,感热输送增加而潜热输送减小,加速了该地区整体的增温速率;而在植被茂密地区,植被增加造成地表反照率减少,同时由于蒸发冷却,其整体增暖幅度缓于植被稀疏区。所以,植被活动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表现在干旱生态区的陆面过程上,地表辐射平衡和能量收支的显著改变放大了干旱生态区的增暖速率。

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要点研究 下载:65 浏览:471

陈海滨 刘晓华 段家栋 余威 朱斌 宋飞 李贵敏 柳道武 吕露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10期

摘要:
海南省省会海口市是国家指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为进一步理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所面临的任务、存在困难与问题、实施要点及对策措施,就相关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在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广泛调查和针对性问卷调查、实地踏勘和不同产生源分类试验的基础上,找出当前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工作目标与主要控制性指标,明确推进海口市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切入点。

中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与同期欧亚大陆地表感热的可能联系 下载:89 浏览:379

沈迪桑 陈海山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利用1960~2010年ERA-20C再分析资料和中国东部站点降水观测资料,探讨了我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与欧亚大陆地表感热通量的联系和可能影响途径。结果发现,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巴尔喀什湖以西及贝加尔湖以南区域地表感热通量偏弱(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强(弱)时,我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呈现南少(多)北多(少)的反相分布特征。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偏弱,低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强时,春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弱、位置偏北,我国东部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偏强,北方地区极端降水偏强,而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偏弱,南方地区极端降水偏弱。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偏强,低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弱,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情况大致相反。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二次再热机组参数优化分析 下载:63 浏览:445

付文锋1 陈海文1 王蓝婧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建立了热力系统参数优化模型。以某660MW机组为例,应用粒子群算法,计算分析了给水焓升分配、给水温度、再热压力、回热级数和主蒸汽参数对提高机组热经济性的贡献。结果表明:通过热力系统接口参数优化,机组热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潜力;二次再热压力比一次再热压力对机组热效率的影响更大;选择增加低压加热器对机组热效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最佳给水温度主要随初压的升高而升高,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对最佳给水温度的作用趋势相反。

输电电缆引线端子过热故障分析 下载:80 浏览:493

刘作鹏 文鹏 陈海雷 董懿锋 吴琼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城市发展过程中,电力电缆凭借其节约地上空间的优势,大量输电架空线路迁改为输电电缆。目前,随着输电电缆的大量投运,引线端子也大量应用,引线端子是电缆户外终端与架空线路引下线之间的连接金具。引线端子过热现象已成为威胁输电电缆安全运行的常见缺陷之一,根据输电电缆运维和检修实际,对引线端子几种不同结构和过热现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减少引线端子过热发生的措施。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家庭关怀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51 浏览:357

张子旬 姜钊 崔倩 周婕 蒋永红 陈海燕 肖兴树 朱长才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家庭关怀的相关性,为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湖北省在册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231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家庭关怀指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得分分别为(47.53±19.32)、(74.33±23.22)、(33.26±45.29)、(35.93±46.80)、(64.85±25.59)、(74.85±26.71)、(54.17±17.69)、(58.92±16.28)分,其得分均低于常模(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躯体健康(r=0.240)、心理健康(r=0.282)2个综合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患者家庭关怀与生活质量的躯体健康(r=0.284)、心理健康(r=0.316)2个综合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中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加强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力度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手术效果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409

黄杰 郑富臻 鲍家银 陈海宇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RHD合并房颤患者资料,均行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及术后随访,结合手术及随访情况分析疗效。结果:转窦率术后即刻为98.75%,出院时为96.25%,术后1个月为96.25%,12个月为95.00%,24个月为93.13%,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出院时为(51.34±5.13)mm,治疗后12个月为(52.60±6.27)mm,治疗后24个月为(52.9±37.48)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出院时为(58.13±6.40)%,治疗后12个月为(63.75±6.98)%,治疗后24个月为(65.35±5.9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184.53±12.4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5.84±10.66)min,射频消融时间(26.35±4.69)min。ICU住院天数(2.12±0.36)d,总住院时间(15.35±2.35)d。并发症发生率1.22%。结论:给予RHD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安全性高,推荐应用。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的思考 下载:452 浏览:2508

陈海浪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深入,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幼儿文化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其综合能力以及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应贴合幼儿的成长特性,采用适合幼儿学龄的方法展开教学。本文站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视角,首先分析了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