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下载:183 浏览:1788

宋兴涛 《中国建筑》 2022年8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逐渐加剧,为了缓解人口过于集中造成的混乱现象出现,建筑结构的整体建设高度正在逐渐的攀升。其中,作为维系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技术之一,抗震减震设计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地震的破坏力很大,所以有关设计中抗震减震的措施应用就需要谨慎对待,设计人员一定要提前对建筑结构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细致的考察与研讨,要将所得到的具体参数与设计标准进行对比和协调,要对整个设计环节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设定隔震减震设备的具体操作内容。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措施应用的意义,并分别介绍了隔震、减震的主要措施,为提升我国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打下来了牢固的基础。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研究 下载:79 浏览:887

赵亮群1 郭薛雷2 张丹丹3 《设计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隔震减震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与稳定性的必要手段。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教会部位,受板块的挤压作用,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地震活动分布广、震源浅,灾害损失大;故此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设计人员要合理应用隔震减震措施,从而将地震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 下载:232 浏览:1999

杜昀彧 马蛟 《建筑技术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土木结构的建筑物上部分结构与基础结构、下部分结构之间应设置好隔震层,在将地震的能量传输到上层结构时,大多数的能量都被软质隔震层所吸收,只有少量的能量传导到上层,以此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以及人员造成的危害。目前,我国隔震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硬碰硬”,采用“以柔克刚”的新思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按照结构体系,设置好隔震层,确保建筑物整个结构系统“软化”,以提升自振周期、阻尼,减少地震能量对上部结构的传递。同时,随着结构振动周期的延长、加速度响应的降低、位移响应的增强,增大了结构的阻尼、降低了加速反应,位移响应也被减小,进而使土木建筑结构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