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下载:68 浏览:312

钟丽颖 李顺东 《诊断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勃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骨密度水平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代谢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骨量,加强骨代谢调节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骨健康关爱项目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501

曹虹1 晁爱军1 李冠楠1 毕辰琰1 赵立娟1 赵岳2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探讨实施骨健康关爱项目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骨质疏松老年患者497例,随机分成干预组(n=246)和对照组(n=251)。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骨健康关爱项目,包括住院期间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出院患者的连续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结果:49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4.75±2.09)月。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后继续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患者分别为239例(97.15%)和153例(6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694,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分别占72.76%和3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534,P<0.01)。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管理不仅需要住院期间的规范治疗、健康教育,出院后要选择有效的随访及信息支持,实施骨健康关爱项目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责任制护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阿法骨化醇联合降钙素治疗效果与疼痛症状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43

匡先琼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阿法骨化醇联合降钙素治疗效果与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取2019年1-12月因骨质疏松症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人员均接受阿法骨化醇联合降钙素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则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Barthel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各项疼痛评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及Barthel评分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阿法骨化醇联合降钙素治疗期间,配合责任制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患者疼痛症状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病理性骨折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下载:71 浏览:423

林桂永 郑凯双 梅伟文 黄金菊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的康复治疗体会。方法:通过一例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病理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进行经验交流。结果:诊断为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和L1压缩性骨折,制定康复治疗措施和运动性处方,最终改善自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结论:运动疗法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确有一定疗效,有助于减缓骨质疏松进展,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86 浏览:493

杨娟 徐瑾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骨矿物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6例及非骨质疏松症患者92例,根据BMD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106例)、骨量减少组(57例)和骨量正常组(35例)。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BMD及血清铁调素、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桥蛋白(OPN)、Ⅰ型原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铁调素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组血清铁调素水平及腰椎BMD、股骨颈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且骨量减少组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血清PⅠNP、OPN、β-CTX、OC水平均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血清PⅠNP、OPN、β-CTX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铁调素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最佳临界值为35.0μg/L,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57.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铁调素与年龄、PⅠNP、OPN、β-CTX、OC均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无论是校正年龄,还是校正年龄和体重,铁调素与PⅠNP、OPN均呈负相关(P<0.05),与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降低,且与年龄、骨代谢指标和BMD相关。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与骨折防控研究 下载:59 浏览:676

郝金波 《老龄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概述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早期诊断方法和骨折防控的研究进展。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和代谢变化,易患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早期诊断依赖症状观察、骨密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文章讨论了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检查和药物干预等措施防控骨质疏松性骨折,减轻老年患者负担。研究强调医务人员,尤其是骨科医生,在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重要性,需提升骨质疏松知识,规范诊治流程,以实现早期预防和有效防控。

补骨生骨颗粒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D、E2、BALP、N-MIID的影响 下载:28 浏览:165

张葆鑫 王兴国 郝廷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补骨生骨颗粒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D、E2、BALP、N-MIID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钙尔奇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补肾生骨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BMD、E2、BALP、N-MIID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5. 6%(34/4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8. 9%(22/45),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 05)。与此同时,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为88. 9%(40/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 9%(13/4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情况分别为(17. 5±4. 2)分、(11. 3±5. 4)分、(8. 3±5. 1)分,对照组则相应为(17. 3±4. 4)分、(15. 1±5. 2)分、(14. 3±6. 5)分。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明显提高,且两组患者治疗后BALP、N-MIID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表现结果更佳。结论:采用口服补肾生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的病情改善效果,特别是对骨代谢、雌激素水平等具有较好的调节效果,有利于增加患者卵巢激素分泌水平,并加强骨形成,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分析 下载:241 浏览:2960

吴会涛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O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试验病例数共80例,疾病均为内分泌失调性OP,就诊于2021.01~2022.10内,按排号均分为2组(40例/组),单号对应甲组,双号对应乙组。甲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乙组则在西药上加用中药疗法。对比髋部、腕骨、腰椎等处骨密度(BMD)变化水平、疗效结局及生活质量(QOL)。结果:试验后对照髋部、腕骨、腰椎等处的BMD值,结论中乙组各项均高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总有效率等,结论中乙组数值高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QOL评分,结论中乙组各分值高于甲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内分泌失调性OP时结合中西医疗法的效果更为突出,可提升机体BMD值,还可改善各种症状和生活质量,可进一步借鉴推广。

“肾精-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理论探讨 下载:93 浏览:504

赖满香1 廖利平2 谭玮璐1 孙晓生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0期

摘要:
肾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中存在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认为肾精与BMSCs在来源、功能上有许多相似性,BMSCs及其功能是肾精在细胞水平上的表现形式,肾精亏虚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必定影响到BMSCs及其功能,而补肾中药具有干预BMSCs的作用。以"肾精-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主线,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融合的契合点,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下载:351 浏览:3664

王敏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2期

摘要:
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方法:样本来源: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患者,共100例,按照奇偶法将样本均分为个性化组和普通组,普通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个性化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后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个性化组患者的社会能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个性化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4.00%)明显高于普通组(78.00%)(X2=5.3156,P=0.0211)。结论: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X线双能骨密度检测的意义 下载:332 浏览:3289

张杰 陈凯 陈训军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前,骨质疏松症(POP)已成为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一个公众健康问题,POP发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在出现骨折后才被确诊。早期筛查POP,是对伴有POP风险或存在轻度POP的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是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骨密度在预测POP方面的效能已被证实,当下临床用于检测骨密度的方法众多,不同检查手段的使用范围、优势存在差异,以下文章对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骨密度的意义作出综述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AM1000B神经功能重建系统治疗腰背疼痛临床价值评价 下载:14 浏览:177

杨美英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3AM1000B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临床价值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背疼痛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常规康复)和研究组(常规+3AM1000B神经功能重建系统干预),各组内人数均为40例,组间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干预,记录对比组间临床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及骨密度值变化情况。结果:经差异化康复治疗干预,观察组取得的临床疗效(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数值间对比形成明显差异(p<0.05);经差异化治方案干预前组间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评分及骨密度值虽有差异,但差异性不大(p>0.05),两组患者接受差异化治疗方案干预后,观察组取得的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评分(1.32±0.98)分,与对照组对比形成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接受差异化治疗方案干预后,观察组的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处等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形成明显差异(p<0.05)。讨论:临床应用3AM1000B神经功能重建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患者中,疗效确切,且对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骨密度值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下载:18 浏览:414

潘南 张倩 宋芹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接受治疗的9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功能指数及疼痛程度、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科学用药、康复锻炼以及定期复查的方面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护理中采取连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功能指数,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运动疗法的效果研究 下载:108 浏览:1146

何延梅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们将选择在2023年1月-2024年8月期间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腰椎L1-4、股骨颈BMD,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水平及SF-36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运用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BMD、血清骨代谢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101 浏览:1151

李文婷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患者运用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老年女性患者50例,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配,对照组做常规护理,研究组做康复护理,效果分析。结果: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组别间量表评分,显示研究组良好(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以研究组略高(P<0.05)。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患者就诊,使用康复护理模式对其做术后干预,能够使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得到促进。

应对社会老龄化--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现状调研及对策 下载:99 浏览:1782

张学春 安鹏 钱霞 石成柱 董保兰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2期

摘要:
了解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OP)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来医院就医患者及社区的100例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其中有骨质疏松风险者进行骨密度、骨标志物和钙磷检测。结果 调查显示,骨密度T值与年龄的线性关系分析中(P=0.021)和T值与问卷得分的线性关系分析中(P=0.047),应用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都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检验发现男女之间的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讨论 受调查的中老年人对OP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生活习惯有待改善。在OP的防治工作中,OP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临床医护人员的指导亟须提高。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下载:86 浏览:929

贾登磊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骨质疏松(OP)伴病理性骨折老年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在2020.3~2024.3期间,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7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均纳入相同患者例数(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实验组采取PVP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脊柱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评分远比对照组数值要高(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疼痛程度分值和脊柱功能障碍程度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将PVP治疗手段应用于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治疗当中,有助于改善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障碍,提升疗效,优势显著。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探究 下载:237 浏览:1989

王虹娟 余丹(通讯作者)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人员选取了其所在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8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疾病治疗、综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不同骨骼部分骨密度的改变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股骨大转子、腹股沟三角、股骨颈的骨密度有明显的上升,且高于常规组;治疗的整体效果较好,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使用椎体水泥灌注微创手术、鲑鱼降钙素、性激素和促进钙吸收组成的综合治疗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骨密度低、骨骼疼痛等情况。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