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水解南珠液抑制细胞自噬减轻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 下载:67 浏览:502

刘鹏1 林江1 贾微1 兰太进1 岑妍慧1,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1,HMEC-1)为研究对象,采用H2O2诱导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探讨南珠水解液对HMEC-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生化检验法检测南珠水解液作用后,HMEC-1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ROS)含量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Ⅰ/Ⅱ,LC3Ⅰ/Ⅱ)表达变化。[结果]与氧化损伤组相比,不同浓度南珠水解处理组SOD活性显著增加,分别提高8.68%、24.99%和49.43%; GSH-PX活性无显著变化; MDA显著降低,分别降低36.99%、35.82%和60.25%;且给药组细胞内ROS含量相比氧化损伤模型组显著降低,分别降低5.18%、15.55%和32%;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内无明显自噬小体,氧化损伤组可见明显的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用不同浓度南珠水解液处理后,随着浓度的增加自噬小体含量显著减少;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与氧化损伤组相比,南珠水解液组LC3-Ⅰ/LC3-Ⅱ蛋白比值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9.21%、29.76%和33.71%。[结论]南珠水解液对氧化损伤的HMEC-1细胞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并促进SOD活性水平提升,降低MDA和ROS含量,从而减轻H2O2诱导的HMEC-1细胞氧化损伤。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35 浏览:365

柯珍1 朱华2 钟世安3 邹登峰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摘要:
分子印迹技术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可为人们提供具有期望结构和性质的分子组合体。属于超分子化学中的主客体化学范畴,是集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前沿科学。本文将从分子印迹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分类、制备、应用等角度,对分子印迹技术进行总结,并简要预测了分子印迹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方大黄?虫丸在男科中的临证应用 下载:75 浏览:444

王东珊1 王权胜2 莫宏芳3 卢森宝4 蒙帅杰5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精液液化异常、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的疾患,3种疾病虽各具特点,但病因病机却基本相同,因“虚”、因“瘀”或二者相互夹杂影响都会导致其的发生。故总的治疗原则为“缓中补虚、活血化瘀”,在临证中发现诸“虚”会影响疾病走向,虚久致瘀,瘀久致虚,造成病势缠绵反复,运用大黄?虫丸治疗男科类疾病,病情控制稳定不易反复,效果尚可,通过3则男科疾病的治疗,介绍大黄?虫丸在男科应用的临床经验。

生、酒大黄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的比较研究 下载:87 浏览:524

魏江存1,2 秦祖杰1 谢臻2 陈勇2 李耀华2 黄冬美1 马艳1 阙祖亮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生大黄和酒大黄的大承气汤对其泻下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将72只试验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及生、空白对照组、生大黄的大承气汤(生DCQ)6、10 g·kg-1剂量组、酒大黄的大承气汤(酒DCQ)6、10 g·kg-1剂量组,按容积20 mL/kg的剂量给药后,分别用代谢笼积分法、炭末推进作用及Na+-K+-ATPasc活性实验,比较生、酒大黄的大承气汤对小鼠的正常泻下作用、炭末推进率及Na+-K+-ATPasc活性的差异。结果:生、酒大黄对大承气汤的泻下作用的影响有差异,但其变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与生、酒大黄存在着联系。生DCQ组、酒DCQ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比较,其对正常小鼠正常泻下作用、炭末推进作用、抑制Na+-K+-ATPase活性的作用有差异,且给药组间比较,生DCQ组泻下作用的影响差异最显著,给药剂量6、10 g·kg-1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生、酒大黄对大承气的泻下作用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可能与君药生、酒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引起大承气汤复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溶出量变化有关。

清金化痰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型大鼠肺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下载:93 浏览:523

赵媚1 许光兰1 李娇1 陈平1 钟云青1 李国生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清金化痰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郁肺型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低、高剂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烟熏+脂多糖气管滴入方法建立AECOPD痰热郁肺型大鼠模型。造模后西药组给予罗红霉素0.0315 g/(kg·d)灌胃,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清金化痰颗粒9.4、37.6 g/(kg·d)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肺组织中酪氨酸激酶2(JAK2)、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SOCS3)mRNA表达,检测磷酸化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1(p-STAT1)、磷酸化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JAK2、磷酸化酪氨酸激酶2(p-JAK2)、SOCS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BALF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肺组织中JAK2 mRNA、蛋白表达及p-STAT1、p-STAT3、pJAK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SOCS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相当(P>0.05),中药低剂量组效果低于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清金化痰颗粒治疗AECOPD痰热郁肺型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通过下调p-STAT1、p-STAT3、p-JAK2蛋白及JAK2蛋白及基因表达,上调SOCS3蛋白及基因表达从而抑制AECOPD炎症反应,减轻肺组织损伤,且高剂量效果更好。

三七对慢性肾衰竭“瘀”的作用 下载:95 浏览:482

镇立1 吴金玉2 温永耀1 梁荻1 陈永贵1 杜涵哲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6期

摘要:
慢性肾衰竭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瘀"可以认为是贯穿其始终的重要病因病机。三七作为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着抗炎、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抗纤维化、提高免疫等药理作用,已作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药物。从分别中、西医两个方面论述慢性肾衰竭"瘀"的形成机制,探讨三七对慢性肾衰竭"瘀"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广传统中药三七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提供参考。

核心蛋白聚糖基因rs744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冠心病痰瘀证的遗传关联分析 下载:54 浏览:488

古联1,2 黄思芸2 李敏华2 李金鸿2 黎同顺2 龚林2 申婷婷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 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痰瘀证、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痰瘀证的遗传关联。方法纳入IS痰瘀证患者、CHD痰瘀证患者、对照组各55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DCN基因mRNA外周血表达水平,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LINK、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DCN基因在IS痰瘀证患者、CHD痰瘀证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②DCN基因外周血mRNA表达水平与IS痰瘀证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HD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也显著相关(均P<0.050)。③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IS痰瘀证、CHD痰淤证的发生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④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IS痰瘀证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B(APO-B)(加性模型:Padj=0.006)、低密度脂蛋白(LDL)(加性模型:Padj=0.029)水平显著相关,rs7441多态性与CHD痰瘀证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关联(加性模型:Padj=0.018)。结论 DCN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能参与IS痰瘀证、CHD痰瘀证的发生,rs7441多态性可能影响IS痰瘀证患者的血脂代谢、CHD痰瘀证患者的凝血功能。

于系统药理学层面以“大黄-黄连”治疗胃溃疡为例诠释中医配伍的意义 下载:59 浏览:481

黎瑩1 吴承芳1 陈保霖1 朱永苹1,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由于中药"多因、多效、多靶点"的特点,中药治疗疾病的具体原因难以被阐明,以"大黄-黄连"为例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从系统水平研究中药成分,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中医配伍的意义。方法检索中医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并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药物相似性(DL)筛选出大黄、黄连的有效化学成分并经过DrugBank数据库确认其靶点,挖掘CTD、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与胃溃疡相关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大黄-黄连"药对的蛋白互作网络图、化合物靶点图并通过计算拓扑学参数筛选出"大黄-黄连"药对中关键的作用靶点和化合物;利用David数据库对"大黄-黄连"药对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大黄-黄连"药对活性成分30个,活性成分靶点100个;作用于胃溃疡的靶点37个;GO分析得到11个生物学过程、5个细胞组成和5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得到37条信号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结直肠癌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信号通路、沙门氏菌感染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中医配伍的意义,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为下一步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壮药复方仙草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血清IL-6、TNF-α、CRP水平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65

黄雅兰1 黄国东2 蔡林坤1 薛涵予1 黄琼荷1 甘佳丽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壮药复方仙草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TNF-α、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与治疗组(n=38),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在给予贝那普利的基础上联合壮药复方仙草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观察两组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UAER、Scr、IL-6、TNF-α、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在不依赖于血糖控制的情况下,壮药复方仙草颗粒联合贝那普利能够进一步抑制DN患者的微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提高DN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候,有效降低DN患者的UAER、Scr、IL-6、TNF-α、CRP,且安全性好。

“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消化道内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表达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500

陈峭1 谢胜2 周晓玲1 韦金秀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消化道内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该疗法对Cajal间质细胞的调控效应机制,揭示其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各30只,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每日固定22 min,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固定22 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及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在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2)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相比较,其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率显著降低(P<0.01);(3)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3组大鼠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未见有明显差异性;(4)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相比较,其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对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表达的调控效应可能是"以俞调枢"法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途径之一。

基于ER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镇痛机制的研究 下载:67 浏览:499

黄霞1 粟胜勇2 陈舒1 黄小珍1 覃美相1 蒋香玉1 母叶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模型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组织神经细胞自噬小体的变化及p-ERK的表达情况,探讨基于ERK信号通路介导电针颈夹脊穴对CSR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颈椎插线法构建CSR模型大鼠,并于造模后第3天进行干预,模型组予每日抓取1次,针刺组取双侧颈2/3(C2/3)、颈6/7(C6/7)节段颈夹脊穴进行普通针刺,电针组在此基础上以一侧穴位为一组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7 d后处死。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取压线处脊髓及神经根组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神经细胞自噬小体的变化,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ERK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及电针组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p-ER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加;与针刺组对比,电针组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p-ERK蛋白表达升高(P<0.05),自噬小体数量增多。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对CSR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通过ERK信号通路调节神经细胞自噬,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以修复损伤神经根可能是实现其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研究近况 下载:82 浏览:479

卢健棋1 庞延2 黄舒培2 李济廷2 卢洁2 刘琛怡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2期

摘要:
众多研究表明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调控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有着独特的见解,现代临床研究也表明中医治疗对本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对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研究近况做一回顾和思考。

千层纸素A的药理作用及制剂开发的最新进展 下载:85 浏览:512

陈卫卫1,2,3 刘灵杰2 张自力1,3 卞勉励1,3 张峰1,3,4 王玲1,3 郑仕中1,3,4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0期

摘要:
千层纸素A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中药黄芩,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有效成分。由于黄芩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显著的药用价值,使得千层纸素A一经发现,就很快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现代研究表明,千层纸素A可以抗炎、抗肿瘤、保护血管与神经细胞、改善记忆障碍、抗病毒等。目前市场上千层纸素A的产品很少。随着千层纸素A提取或合成工艺的不断进步,也将会有更多的千层纸素A制剂产品问世。

基于系统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薤白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下载:83 浏览:513

赵阳1 郑景辉2 徐文华1 赵新望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对薤白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收集薤白的有效化合物;预测这些化合物对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PPI网络图的构建、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将这些化合物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薤白共收集到11个有效化合物,作用于30个冠心病相关靶点。PPI网络图显示ALB、ACE、REN、MMP9、MAPK1、NOS3、F2、MMP2、SELE、PPARG为10个联系最多的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出66个生物过程、22个分子功能、11个细胞成分,涉及雌激素反应、凝血、冠脉炎症、RAAS系统、抗氧化、稳定粥样斑块6个方面。KEGG通路注释分析显示出13条通路,其中6条通路与冠心病相关,分别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PAR signaling pathway、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Renin-angiotensin system、HIF-1 signaling pathway and TNF signaling pathway。330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233组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能通过抗凝血、稳斑块、抗氧化、抗炎症、降血脂、抑制RASS系统、增加NO保护、促进雌激素分泌8个方面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且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是薤白作用冠心病的最主要通路。

miRNA-146a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与血浆中浓度表达意义 下载:85 浏览:513

刘佳丽1 杨坤1 徐爱玲1 刘一东1 谷雪松1 孙平良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miRNA-146a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结肠组织及血浆中浓度表达意义。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采取病变结肠组织与血浆提取miRNA,并采用核酸测定仪测定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完整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溃疡性结肠炎miRNA-146a在组织及血浆中表达差异。结果模型组中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与血浆miRNA-146a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中组织核酸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示浓度、纯度及完整性较血浆好。结论 miRNA-146a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与血浆中呈低表达,并且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较血浆更具稳定性可作为UC诊断的指标之一。

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下载:98 浏览:528

王林海1 卢健棋2 黄舒培1 庞延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5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认为,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西药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但其不良反应一直备受临床关注。祖国医学宝库中,天然他汀类中药及针灸疗法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从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及中医药优势发挥提供参考。

磨盘草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下载:88 浏览:512

张昕1,2 陈勇2 魏江存3 《中国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以磨盘草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磨盘草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结果磨盘草石油醚部位,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并鉴定出了4个化合物,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了1个化合物。结论通过对磨盘草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为磨盘草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天然牛磺酸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92 浏览:515

王建超1 银艳桃1 文彬2 冉龙娇 2侯太渊1 邓鑫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天然牛磺酸(natural taurine,NT)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NT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T不同剂量组(0.3、0.6、0.9 g/d)。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模型组与NT各组大鼠均予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首次剂量5 mL,以后每次3 mL,2次/周,共注射6周;NT各组予NT灌胃治疗,正常组及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实验末,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IFN-γ水平以及肝组织TGF-β1、TGF-β3、SOD、MDA及GSH-Px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GF-β3 mRNA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T可以有效降低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以及肝组织MDA、TGF-β1含量;NT可以有效促进肝纤维化大鼠血清IFN-γ及肝组织SOD、GSH-Px、TGF-β3分泌;NT可以下调肝纤维化组织TGF-β1 mRNA表达,促进TGF-β3 mRNA表达。结论 NT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肝脏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作用以及下调TGF-β1 mRNA表达和促进TGF-β3 mRNA表达相关。

中药水蛭对肾病血瘀证的研究及应用 下载:97 浏览:546

莫超1 史伟2 王夏青1 向长玉1 胡雯1 赵洁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总结归纳肾病血瘀证的中医探讨及水蛭干预治疗作用。方法:查找出近10年来肾病血瘀证的中医探讨及水蛭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总结得出结论。结果:肾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比较提示血瘀证患者肾脏病变更加严重,及其预后差的指标表达率更高,水蛭干预治疗后可以减少化验指标对其肾脏损害。结论:水蛭可以改善肾病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进展,保护肾脏。

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91 浏览:527

黎桂玉1 林基勇2 赵铁建3 彭岳3 段雪琳3 陈永欣3 马静3 《中国中医药》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评价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途径的安全性,为临床上该药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2016年7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应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评分,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2个,均为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的临床试验,共233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264例,对照组107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比值比OR值为0.44,95%CI[0.30,0.64],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001),治疗组(2.8%)<对照组(7.4%)。亚组分析:呼吸道感染疾病亚组(1.5%<6.7%)、2000—2005年亚组(2.0%<6.6%)和≥7岁亚组(3.3%<8.6%)、0~6岁亚组(2.0%<6.5%)、疗程<7d亚组(2.0%<6.0%)、疗程≥7d亚组(3.5%<9.6%)、抗病毒药对照用药亚组(3.8%<10.6%)、抗病毒药+抗生素对照用药亚组(1.7%<5.9%)和无合并用药亚组(1.5%<11.5%)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传染性疾病亚组、2006—2011年亚组、合并用药亚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在所有合并用药中,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0%),其次是西瓜霜喷剂(10%)。结论:莪术油注射液或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低于利巴韦林、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单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用药。莪术油注射液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所有联合用药中最高,其次是西瓜霜喷剂。而更为准确与综合性的结论还需更大样本、设计严谨的研究来实现。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