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分析 下载:88 浏览:491

蔡晓林 涂忠宇 倪荣 陆俊 王莉 闫萍 吴志伟 《诊断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CI手术治疗的160冠心病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狭窄组(38例)和非狭窄组(12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支架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是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是其保护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持续性康复指导的效果研究 下载:44 浏览:332

黄芳菲 李婧 孙义波 何继红 谭艳 谢兴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术后至出院前进行持续性康复指导的康复效果。方法:来自100例本院心血管内科的50~65岁中老年AMI患者,均进行了PCI术,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基础内科治疗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再增加持续性心肺运动训练及心理康复指导,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于术后及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前检测发现,试验组在HAMA、HAMD、MUIS、SSRS、MCMQ中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持续的康复指导能增加PCI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增加社会支持度。

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19

李臣凤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心理状态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干预前)和出院后3个月(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于干预后1,3个月采用自制的用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242

李臣凤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心理状态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干预前)和出院后3个月(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于干预后1,3个月采用自制的用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路径PCI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下载:64 浏览:374

阎春红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本院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出血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构建及验证 下载:91 浏览:516

赵忠平 丁晓云 罗正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构建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风险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间于如皋市人民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24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PCI术后半年发生出血的患者和未出血患者的年龄、血肌酐(Cr)、PCI路径等术后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对促成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用R软件建立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因资料不全排除15例后共纳入患者228例;出血患者年龄和Cr水平高于未出血患者(t=5.903、6.029,P <0.05),出血患者桡动脉路径例数、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例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未出血患者(χ2=5.612、6.026,t=-3.005,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Cr为术后半年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95%CI)=1.188(1.096~1.287)、1.056(1.025~1.087),P <0.01],桡动脉路径和NOAC为保护因素[OR(95%CI)=0.216(0.078~0.601)、0.294(0.104~0.837),P <0.05]。列线图预测PCI术后出血发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15(95%CI=0.874~0.943)。结论年龄、PCI路径、Cr等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半年内出血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HbA1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与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36

顾方方 韦凡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术前静脉HbA1c水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HbA1c值<8%,而B组患者HbA1c值≥8%,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水平、左心房大小(LAd)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随访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水平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LVDd、LAd及LVEF水平均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随访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随访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高HbA1c水平可能影响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导致MACE和死亡风险上升。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62

熊晡 武凌宁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0)和瑞舒伐他汀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患者在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1周,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对两组患者用药前、术前、术后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结果术后24h时,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L10的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前应用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性反应,效果优于同剂量阿托伐他汀。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路径PCI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下载:88 浏览:497

阎春红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本院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PCI术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5 浏览:504

胡娜1 田雅楠1 胡舒环2 黄贤胜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226例冠心病患者(非糖尿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和非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2 h(t2)的血糖水平,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26例患者中有165例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生率为73.01%;两组患者在性别、梗死类型、置入支架的血管数、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血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于非高血糖组,且高血糖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6.105、15.641、19.116、13.015、5.294、15.180、46.443,P <0.05);两组患者t1、t2时血糖水平高于t0,t2时血糖水平高于t1,且高血糖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支架数量≥3个、Killip分级≥Ⅱ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为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11、2.894、9.202、11.699,P <0.01)。结论 PCI术后血糖异常与年龄、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临床相关性,且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203 浏览:1252

周霞 王怡珺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其护理干预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11月份至2022年11月份期间接收的68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见性护理模式。每组各有34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经过预见性护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护理中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得运用。

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下载:114 浏览:1711

廖春梅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经PCI手术后,运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情况。方法:实验内80名病人,时间:2022.5-2023.7,按照手术时间建组,行常规护理工作的为对照组,行延续性护理工作的为观察组,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未行护理之前,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稳定性不高,组间分值对比P>0.05;经护理之后,患者的心功能逐渐稳定,观察组数值更优,P<0.05;护理之后,患者在治疗中的配合度逐渐提高,观察组数值偏高,组间对比P<0.05;未行护理之前,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偏低,组间对比,P>0.05;经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观察组数值偏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PCI手术之后,运用延续性护理,能够使患者对治疗工作的配合度提高,保证后续治疗的效果,稳定患者的心功能,使其功能逐渐提高。同时经护理之后,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有效性探讨 下载:154 浏览:1890

雷国龙 骆周展 唐梦瑶 胡庆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有效性。方法:选取2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PCI治疗,同时进行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技术、双平面检测,分析结果。结果:两种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术前、术后测定的LVEF、LVEDV、LVESV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超声心电图技术检测LVEF、LVEDV、LVEF相关性良好,检测LVEF、LVEDV一致性好,在LVESV上存在偏倚(P<0.05)。 三维超声自动定量技术分析时间和双平面技术分析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值得研究和推广。

AMI患者行PCI术后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及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研究 下载:185 浏览:2009

赵世敏 汪勤 《心理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 探究AMI患者行PCI术后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及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分为常规组、急救组,各60例。常规干预组采取常规措施进行干预,急救护理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护理进行干预,分析患者PCI术后情绪影响因素、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两组人群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其教育层次、经济情况对比,P<0.05;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 通过家庭无缝隙护理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干预,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AMI患者行PCI术后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及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研究 下载:186 浏览:1569

赵世敏 汪勤 《心理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 探究AMI患者行PCI术后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及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分为常规组、急救组,各60例。常规干预组采取常规措施进行干预,急救护理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护理进行干预,分析患者PCI术后情绪影响因素、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两组人群心理情绪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其教育层次、经济情况对比,P<0.05;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 通过家庭无缝隙护理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干预,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现状及进展分析 下载:228 浏览:3126

朱丽芳 舒莹 刘豆豆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在当今医疗科技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冠心病患者在患病之后给予其有效的心脏康复能够大大的提高其治疗效果;同时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具体的实施需要日益完善,进一步的加以规范,展开心脏康复延续护理之后,通过相应的护理评估,运动训练以及体重控制,血糖以及血压有效管理之后,让患者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内涵,之后分析其当前的应用现状,并且探究其护理内容的进展做如下分析。

冠心病PCI术后并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心脏康复:1例报告 下载:57 浏览:577

​陈春1 舒华1 金爱林1 吴锋1 高渝珺2 杨辉2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3期

摘要:
心脏康复是一种全程、综合的干预及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冠心病PCI术后。由于运动期间血压升高会导致腹主动脉瘤扩张或破裂等顾虑,临床医生大多不愿为腹主动脉瘤患者制定运动处方。本例患者为冠心病PCI术后合并腹主动脉瘤,我院心脏康复小组经过评估,及时调整运动方案,减去了抗阻训练,降低有氧运动强度;本例患者的症状、运动耐量、心脏结构、射血分数等均得到了改善,笔者考虑可能与患者在戒烟、控制血压、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治疗相关。

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运用分析 下载:70 浏览:743

宋小润 王珊华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在网络环境下持续护理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持续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69例冠心病 PCI术后病人,按奇偶数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连续性护理,研究组采用网络持续护理,并对其进行持续护理。结果:干预前后生活风格量表和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生活风格量表上都有较大的提高(P<0.05)。结论:在网络平台上实施连续性护理,能极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方式,强化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对日常护理满意程度,减少不合理的心血管事故发生,对于推动冠心病PCI手术后病人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181 浏览:2152

何敬 赵欣宇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行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如对比LVEF、LVEDD、cTnI等指标)、患者满意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关于LVEF、LVEDD、cTnI,干预结束时: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指标数据比对照组好(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关于不良事件,观察组发生率2.78%,和对照组数据11.11%相比更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经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心使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缩短住院的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