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PD-L1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下载:59 浏览:410

李岚1,2 宋启斌2 刘立柏1 《肿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PD-1/PD-L1信号通路是肿瘤免疫逃逸主要机制之一。通过单克隆抗体与配体或受体结合阻断PD-1和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患者中疗效显著,但是只对部分患者有效。已开展的临床研究发现患者肿瘤部位的PD-L1表达量可能与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此,深入研究PD-L1的表达调控机制有利于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潜在靶点,改进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全文将PD-L1表达调控分为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对近几年PD-L1表达调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PD-L1和TIL表达与妇科肿瘤预后相关性研究进展 下载:32 浏览:286

韩滕 唐丽萍 包乐 《肿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又称B7-H1,是免疫反应中极其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PD-L1在心、肝、肾、肺等多个器官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广泛表达,肿瘤发生时机体内的肿瘤微环境会使得浸润性T细胞高表达程序性死亡-1受体(pro-grammed death-1,PD-1),同时肿瘤细胞中PD-L1的编导上调,与PD-1受体相结合,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1/PD-L1通路持续开放,进而导致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则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发生肿瘤免疫逃逸。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被认为是反应宿主对抗实体肿瘤的主要免疫机制。全文就PD-L1和TIL的表达与妇科肿瘤预后相关性进行综述。

PD-L1单抗对EGFR敏感性突变肺癌细胞PD-L1表达及对增殖的影响 下载:35 浏览:294

李鹏 吕晓东 常玉喜 《肿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L1单抗对EGFR敏感性突变肺癌细胞PD-L1的表达及对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标本中游离PD-L1(sPD-L1)蛋白含量。建立肺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体系。[结果]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sPD-L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sPD-L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2.584,P=0.086);野生组与突变组sPD-L1表达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t=2.215,P=0.097)。sPD-L1表达量与患者性别、年龄、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吸烟史、肿瘤转移相关(P<0.05)。EGFR敏感型sPD-L1表达率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t=12.365,P<0.001)。加入PD-L1单抗后,EGFR的sPD-L1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而EGFR野生型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t=2.154,P=0.958)。PD-L1单抗使用后,PC9、HCC827等EGFR敏感型细胞株共同体系中T细胞明显增加。[结论] sPD-1表达与EGFR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患者是否吸烟、肿瘤转移相关。与此同时,EGFR敏感突变肺癌细胞行PD-L1单抗干预后,sPD-L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T细胞增殖明显。

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82 浏览:362

董丽娜 王静萱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含顺铂方案的化疗是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方式,不耐受顺铂化疗的及一线标准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有限,平均生存期约5~10个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在大型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和可耐受的安全性,为改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带来了希望。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是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免疫治疗药物。2种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3种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Durvalumab和Avelumab,先后获得美国FDA批准作为含铂方案化疗进展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全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的效果和存在的挑战 下载:150 浏览:1503

赵子萱 《肿瘤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又称ICI(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是目前新兴的众多免疫疗法的其中之一。因为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并且有显著的疗效而现如今被较为广泛地应使用,尤其是PD-1/PD-L1和CTLA-4抑制剂在临床实验中的应用。ICI疗法的改善提升和开拓创新会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因此,本篇系统性综述意在介绍ICI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查点抑制剂的类别;解释ICI疗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对未来ICI的技术提升和未来ICI领域研究的展望。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