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顺行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杨斌 李治锦 兰兴龙 杨炳哲 熊映斌
保山安利医院外二科 云南保山 678000

复制成功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3年2月,16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改良1.5克氏针2枚经皮顺行髓内固定,总结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手术时间在15—45分钟,术后不用石膏辅助固定,2—3个月取出克氏针,无骨折移位情况,TAM评定,优15例,良1例。结论:应用2枚1.5改良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功能恢复理想。

关键词: 第5掌骨颈骨折2枚1.5改良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
DOI: 10.12428/yxyjzz2025.09.027
基金资助:

掌骨骨折占所有手部骨折36%[1]。多见于青年男性,其中以第5掌骨骨折多见[2]。无明显移位的稳定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若骨折移位成角在15°—40°需复位后用钩形夹板治疗。如果骨折成角大于40°,出现临床不可接受的畸形,推荐行闭合复位后经皮穿针固定骨折[2]。临床上报道治疗第5掌骨方法较多,疗效各异[3]。我们采用经皮闭合复位顺行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因使用2枚髓内固定,术后不用石膏、夹板等外固定辅助,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3年2月,16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13—25岁,其中12例为18岁以下男性,骨骺未闭合,4例为青年男性,右手15例,左手1例。15例为新鲜骨折,1例是伤后4周就诊,诊断陈旧性骨折。术前影像学均测量骨折端成角大于40°。上述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术后随访2—6个月,平均4个月。

1.2手术方法

患者采取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仰卧位,患肢外展于手术台上,不使用止血带,患肢术区常规消毒、铺巾。选用1.5克氏针,将锋利头极远端剪除2—3mm,此端1—1.5cm折弯约15—20°,顺此方向将克氏针尾部折弯90°,作为远端弧度的方向标志及拧入时手持把手。克氏针制作完毕,同型号1.5克氏针电钻经皮第5掌骨基底部开口,开口处选择第5掌骨背侧及背尺侧两个地方,角度30°左右,此过程需在C臂透视下进行,防止反复钻孔导致进针点松动。开口完毕后经皮插入制备好克氏针,手旋式将克氏针向远端推入,注意预弯弧度针尖应指向背侧,两枚同时到达骨折端,未过骨折端。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端,第5掌骨颈骨折均为向背侧成角,找到成角点向掌侧挤压同时上抬远端,多数骨折端可以复位,位置满意后,一手维持位置,一手推进克氏针通过骨折端,注意在推进时逐渐将克氏针针尖分别指向内、外侧,增加防旋效果,将克氏针推到关节软骨下,C臂下正、侧、斜多方位检查骨折端对位、克氏针深度及方向。理想后克氏针尾部沿皮肤折弯、剪断埋于皮下。针眼不需缝合,酒精纱布包扎,术毕。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冰敷,不使用抗生素,常规补液、镇痛,术后第一天即主动行患肢功能锻炼,定期换药,复查X线无异常及可出院。定期复查患肢X线,2—3个月骨折愈合即可在局部麻醉下取出内固定。

1.4疗效评价标准

使用美国手外科学会TAM系统评分评定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将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远端指关节最大屈曲度数之和,减去各关节伸直受限之和即为该手指TAM。各关节伸直以0度为标准,过伸不计。评定标准:优:活动范围正常,良:TAM大于健侧75%,可:TAM大于健侧50%,差:TAM小于健侧50%。

2结果

采用闭合复位顺行髓内固定手术时间在15—45分钟,术中基本无明显失血,16例患者均在2—3个月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术后随访2—6个月,平均4个月。无复位丢失患者,所有患者功能恢复满意。TAM系统评定法结果示,优15例,良1例。未出现尺神经背侧支损伤、内固定松动患者。

3 讨论

3.1使用2枚1.5改良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操作注意事项。

(1)进针点操作:开口建议使用同型号(1.5)克氏针开口,经皮插入,背、尺侧分别开口,不用同一开口进针,背侧开口在髓腔中央即可,避免偏桡侧增加尺神经背侧支损伤风险。(2)有报道使用髓内克氏针辅助复位,不建议用此操作。建议先闭合复位骨折端,正、侧、斜三个体位位置理想后再推进克氏针。(3)通过骨折端后推进克氏针时逐渐旋转,将克氏针远端指向两侧,获得最大扩散;(4)克氏针尾部处理:克氏针尾部建议沿皮肤折弯、剪断埋于皮下,减少皮肤刺激、感染可能,埋于皮下患者功能锻炼时无不适感,功能恢复更理想。

3.2该术式优点:(1)闭合复位,骨折端血供破坏少,术后骨折愈合快;(2)进针点不作切口,内固定经皮进入,更美观;(3)使用双针不同方向进入,防旋效果更好,固定牢固,术后不用辅助外固定,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和使用单针粗直径相比,进针简单;(4)第5掌骨颈骨折多为青少年,骨折远端有骨骺存在,1.5克氏针对骨骺损伤小,克氏针可通过骨骺,到达软骨下,增加内固定跨度,从而增加骨折端稳定性;(5)取出内固定简单,门诊局部麻醉下即可取出。(6)和交叉克氏针相比,避免远端进针点的“栓桩效应”。

综合上述,采用经皮2枚1.5改良克氏针闭合复位,顺行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功能恢复满意,取出内固定简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但本组病例数量较少,是否存在术后复位丢失有待进一步统计。

参考文献

[1]章莹.创伤骨科学精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61.

[2]孙涛,王海立,朱燕宾,等.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创伤骨折杂志,2014,16(7):603—606.

[3]胡宏伟,卓树涛,潘银华.弹性髓内针和微型钢板治疗A型掌骨骨折疗效的对比分析[J].中华矫形外科杂志,2015,23(8):759-76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