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道德的成长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教育,而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由此可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其实就是塑造小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育。现阶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本文将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出发,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做法,谈谈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据笔者调查发现,在自己所在学校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多种多样的问题困扰大家,这些困惑主要表现为:在传统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常常使用现有教材,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备课,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然而,假如教师只依据自己的授课经验来上课,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将所讲授道德与法治知识简单展现的情况。加之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环节,有大部分小学把道德与法治课当做副科来上,这就导致学校选择非科班的教师来担任这门课的科任教师,而这些教师由于受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限制,就会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授课,如此一来,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前苏联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的描述:“于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对知识的渴求,期盼自己是一位知识的获取者、探索者、解答者。然而在孩子求知的大脑里,如此的需求是多么的强烈。”如何有效激发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探求的课题之一。当我们在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这就给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1.可以带来新鲜感
当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通过电子白板展现出一段段鲜活的视频,那些动听的音乐,那些炫彩夺目的文字……都会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供音频信息。例如,笔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里应用信息技术,根据上课的主题,首先在电子白板上打开课件,通过动画展示本节课的主题,接着再配上一段舒缓的音乐,原先闹哄哄的教师马上安静下来,全班学生把注意力都投向电子白板,让他们在好奇心的带领下,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
2.能够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中。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倘若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之后,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学习激情。这个时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就要因时因地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他们自主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活跃教学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教学方法上的参考。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1.应用好信息技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众所周知,网络能够传输知识与信息,可以丰富我们的学习内容。为此,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充分应用网络,把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融合,科学合理地引入时事政治内容,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任务,以提升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的认知。当然,科任教师要严格遵循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来检索自己教学所需的资料,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能够告诉小学生一些便于查找的网站,指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逐步拓展他们视野的目的。
2.结合多模式教学,优化信息技术的实践内涵
诚然,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为知识讲授的轴心,采用多种模式到教学中来。在“互联+”的世界里,收纳了各种学科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在检索到相关的教学资源,并作相应的处理,可以说缩短了教师的课前备课工作量,减轻了教师备课压力。但是,教师绝不能以网络里的教学资源为唯一的教学内容,就算互联网里的教学资源再好,也要加以甄别,去伪存真,合理使用。笔者认为应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依据该学科的现状,从小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出发,应用多模式来设计课堂教学,优化课件内容的撰写。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实现“学与用”,以此来升华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样一来,在巩固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更能引导他们正确的道德观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3.从核心素养出发,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现如今,全国小学年级设置都是由一年级至六年级组成。由于年级跨度大,小学生不同年级群体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技能存在差异。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表现得较差,为了培养他们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下功夫。当信息技术被教师应用到教学中,对于那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以多媒体播放的方式,借助图画、小视频等形式来给他们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就很不错。例如,当教师准备给小学生讲解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上的残疾人知识时,就能播放检索到社会上助残爱残的动人小视频,引导他们对残疾人有正确的认知,引导他们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让他们从感情上接受残疾人,在培养他们正确道德观的基础上,进而达到培养优良品行核心素养的目标。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注意事项
1.要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一定要考虑所选用的资源既要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相符合,又要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应。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教师要作出重、难点的改进,假设教师只把教学精力放留于形式,忽略教学内容的选定,则会出现背道而驰的情况,影响教学效果。
2.要树立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的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务必处理好“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这三者关系,注意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中,要从小学生主体出发,借助信息技术,让他们积极主动参加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要留足时间让他们学会自己“探索、解答、总结”,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要具有思想和技术有机融合的理念。教师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也是服务教学的理念,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能只注意课件创新,而违背教学规律,切记把课堂教学变成信息技术的表演。为此,这就要求教师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资源,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来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郝玮.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魅力中国,2017,(42).
[2]董海霞.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策略探究.红豆教育,2021,(05).
[3]徐广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