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并且近年不断受到关注,大学英语口语教程是三年制高职各专业的必修课,英语教师要根据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学生实际情况,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发掘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好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整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内研究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傅荣琳(2018)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进行探索,在课堂上挖掘教材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提供接受思政教育的机会三个方面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思政在商务英语课程应用的研究上都以课程改革角度出发,贺林雁(2020)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大学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中探讨了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大思政体系。陈振华(2016)以英语系统为基础,讲授文化思政教育,探讨如何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内容更深刻,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朱成棋(2021)在文章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中讨论如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所教授的大学英语口语思政教学中,改变传统大学英语口语“学用分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进行保驾护航,为了确保高质量地发展职业教育,那课程改革将必不可少。
•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英语教师对大学生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立足课堂教学培养班级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能收获更高层面的课程教育效果。He X,Dong X,Liu L,Zou Y(2021)Challenges of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在研究中认为教育是具备文化属性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以从网络获取大量信息,因此在讲解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合理渗透思想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这样可以通过文化融合的方式打造更高层面的探究平台,在大学生在了解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思维品质的培养,给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支持。但是在查询文献过程中仍发现整体上缺少对英语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探索,还需要一定的研究发现。
•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
“课程思政”理念的终极价值在于育人为本、以德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身为英语教师应该立足实际情况进行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运用,运用多种方式打造更高层面的探究平台,这样利于收获更高层面的思想教育效率。思考如何拓展“大思政”的教育教学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能完全取决于课堂理论教学或其它单一维度的教育活动。由于影响因素的多元性,需要综合统筹考虑,形成“大思政”教育格局,既要考虑施教对象实际及其成长规律,又要考虑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还要考虑具体校情以及教书育人规律等,这都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协同角度进行研究。
大学英语口语类教学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尝试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有利于拓展“大思政”的教育教学空间。因此如何挖掘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无论通过课本或者西方电影接触英语听说的练习,势必会了解西方国家的异域文化,容易对其产生 浓厚的兴趣,甚至存在忽视中国文化、一味崇尚西方文化的情况, 而许多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教授、轻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思政课程教师这一单薄的力量,这样会造成政治教育远远不够,价值引领明显不足。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针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转变课堂教育模式,要从“思政课程”向 “课程思政”转变,保持在思政课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口语专业课这个“主战场”,将两者结合起来,彰显各门课程的特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体教师、全课程、全课堂、全方位育人。
• 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达到的目标
基于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出英语口语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转化为英语口语学习的动力优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效应发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把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全员育人理念融进英语口语课堂。通过大学英语口语教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使“大思政”理念深入人心,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重要性认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当“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地发挥好“大学英语”这一受众面很广的课程对大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四个自信”,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傅荣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时间途径探究.才智,2016(36).
[2]贺林雁.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大学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研究.校园英语职业教育研究,2020(26):41.
[3]陈振华.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中国文化”为例.文教资料,2016(35).
[4]朱成棋.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海外英语,2021(4):195-196.
[5]He X,Dong X,Liu L,Zou Y.Challenge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Front Psychol,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