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璀璨夺目,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不仅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基于此,本文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以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践行。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内涵
1.开展素质教育的需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界定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所以英语教育者要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在讲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引导和思想引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这有助于学生在复杂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积极助推作用。
2.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之需要
教育是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守护者与传承者的重要途径。文化自信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队伍也需要注入新力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文化交流超越了时空限制,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在国际交流中不断碰撞,探索如何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魅力,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学生有必要理解和尊重西方文化,了解文化差异,同时也要有民族文化主体意识。[2]英语课堂要响应新形势的要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多元化手段,增强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
二、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路径探索
1.完善课程设置
完善课程标准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的逻辑起点,基于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将其划分为必修和选修课,针对必修课没有安排传统文化内容的课程,要多在选修课中为学生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2.建设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可使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针对性且有效地为学生创造深入探索华文化的条件。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合理筛选教材内容是一项重要工作,反映中国文化传统、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的文章都是优秀素材。例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就可有机融入英语教材中,可以编入介绍重阳节、七夕节由来的文章、描写节日场景的诗句等,使学生在赏析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文化审美素养;另外,要重视本土文化,例如:河北地区可结合河北梆子、丝弦等传统文化瑰宝,川渝地区可结合川蜀文化等;[3] 。同时,教材编写者应重视中西文化对比,以丰富的中西文化案例为切入点,锻炼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以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提升教师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教师要夯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之上“引经据典”,潜移默化之中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才能身体力行地影响到每一位学生。另外,英语教师不单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要转变自身传统教育理念,秉持时代发展准则,将“教书 ”与“育人 ”高度统一,重视提高教学效率和育人水平,旨在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再次,学校也要肩负起组织培训工作,拓宽教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渠道和方式,为其提高文化素养和育人能力提供有利空间。如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教研会、中华传统文化讲座等。
4.创新授课方法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环节,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查找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还可以直接为学生准备资料,如民俗、功夫、茶道等,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赏析并完成相应预习任务。这些课前准备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用英语词汇去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更加自然地渗透中国文化。例如:在建筑单元,教师可以介绍故宫、长城、岳阳楼等反映中国人民劳动智慧的代表性建筑;在艺术单元,教师可以引入手工艺、绘画和戏剧文化,让学生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可利用自媒体“音、视、文、画 ”的视听优势为学生呈现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视频、文字、图画,直观清晰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之处。[4]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特定情景,让学生有自由构建对话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感,实现培养跨文化交际技能的目标。教师还可以组织辩论活动,这有助于学生在辩证中获得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
5. 完善评价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育是新课改的呼唤,也是培育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内在需求。所以,评价体系要鼓励英语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英语教学的活水源头,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中华传统文化。
首先,要以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为依据创建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工程,评价内容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设置也要分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要重视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在考查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思想动态等方面的观察和考核,保证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符合时代发展、符合学生情况,如此才能够让英语教师更加顺利有序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其次,要客观开展综合性评价。教师要依托总结性评价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其中以期末考试、平常表现为主并适当添加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评价内容,以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组员互评、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利用评价结果来促进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加强自身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结语:
中国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宝贵的民族精神,铸就了坚实的文化软实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还需借助各类交流合作机会,以语言为工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因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至关重要。学校有必要引导英语教师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念,着力提高英语教师文化素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均衡中西方文化在英语教材中所占比重,并致力于完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梁芳(1975-),女,石家庄市艺术学校英语教师,副教授,双硕士:河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文学;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页。
[2]王守仁.论文化思想差异与英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106-107.
[3]冯铃.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 ”现状探究[J].现代英语,2021(5):111-113.
[4]姜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3):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