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各学科都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进入到信息化教学道路。混合式教学指的是以资源整合为前提的全新的教学方案,在本次的高校体育的教学实践中提到的混合式教学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即充分利用上线上资源推动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弥补高校体育线下教学的劣势。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优势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明显,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实际教学现状,对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其一,打破教学资源的局限。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除了线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外,还整合了线上的资源内容,使得线上与线下的资源得到补充,为大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以新的体育教学内容调动大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其二,突破时空局限性。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并无明确的时间与空间的要求,充分利用线上渠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层面的限制,让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得到更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感知体育课堂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明显,将其运用到高校体育的教学实践中对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积极意义[1]。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要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并重新安排教学流程,以完整的教学评价方案的形成为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3.1 注重教学资源整合
体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体育课的理论教学同样不容小觑。归根结底,高校的体育教学框架当中包含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从理论方面看,包括了体育运动技能、项目特征、发展史、动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实践部分涉及到体育运动技能,形体动作等。基于以上两个资源类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则需要做好资源的整合,以丰富的资源类型带给大学生全新的体育学习体验。具体而言,理论部分的教学资源的整理,除了基础的体育教材资源之外,还需要利用好互联网渠道获得更多理论资料,避免传统的说教模式,以图文并茂的内容生动展示体育理论知识点,加深大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性教学资源上,由于线上平台的便捷性,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采取自主录制或者是教学视频剪辑等方式,生成短视频教学资源,并利用多渠道传递给大学生,尽可能保证教学内容的丰满,全面。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是重中之重,要把握这一关键点,展现出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的独特魅力[2]。
3.2 合理设计教学流程
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要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其一,教学前期阶段,注重对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教学资源整理。课前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有初步的了解,而后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生成理论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案,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以篮球运球教学为例,尝试通过提供不同运球方式的专题视频资源,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并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的便捷功能,如在线答疑等,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学习难题;其二,课中进行互动。大学生完成前期的线上预习之后,进入到线下的实践阶段,该阶段重点是对课前教学资源的进一步的讲解和阐释,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持续深化。利用好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便捷性,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教学等方式,让理论内容得以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强化大学生的专项能力,实现深层次的学习;其三,课后线上复习。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不同,课后还需要安排针对性的复习内容。如依旧是围绕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向大学生提供专题教学视频,方便大学生对内容的专项提升和强化[3]。
3.3 客观实施教学评价
作为促进教学相长的主要工具,教学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师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质量的反馈。从“互联网+”背景下出发提出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模式,要结合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进行分别的评价,以这样的方式让评价效果得到推动。例如,在进行线上教学内容的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前期线上复习、线上学习、线上的课后复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以这样的方式真实了解评价重点,达成全过程的评价目标。客观、真实的教学评价,评价结果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参考依据,对教学内容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和安排。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让教学资源得到整合,为高校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正向的影响。从实践结果看,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效果显著,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锻炼需要,推动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博.“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3(16):39-42+47.
[2]朱春旺,姜婷婷.普通高校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研究[J].武术研究,2021,8(05):127-130.
[3]刘源,陈翀,王海涛.高校体育专业混合式教学的特征、问题与改进策略[J].德州学院学报,2021,39(02):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