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语文学科所具备的特质相契合。小学语文所具备的特质不仅汇集了人文性,同时还将工具性融为一体,而小组合作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提升了学习效率。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及其有效策略开展论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变革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学科,学生从阅读中受到启发和感染。语文学科既注重文化传递的过程又注重学生个人经验的体验,个人生活经验不同,从同样的文字中得到的启发也各不相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使小学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传统教学方式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进行课程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程学习存在一定的约束性,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点与组员进行自由探讨交流,学习气氛变得更加自由、愉悦。学生的学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随之激发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相较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自由性和主体性更高,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倡导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摸索和思考领悟教学内容。教师借助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一方面在互动讨论中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想法观点,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教学评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引导。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之前,学生首先需要独立地思考与分析,为了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价值,需要学生更加高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凭借已有知识,认真研究未知的语文学习问题。在不断地锻炼和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合作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凸显。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从而使良好的学习氛围转化为较强的班级凝聚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一定成果后,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默契,在与其他小组竞争的过程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基于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将合作学习的理念融入班级的各项活动,将高度的热情投入于班级文化建设,为凝聚班集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从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后期反馈三个阶段展开论述。
(一)前期准备——合理分组明确分工,确定学习目标与任务
为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学会合理地分配学习小组。在分组前,教师必须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积极性等基础情况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实现有效的知识互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分组明确后,紧接着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与责任,并确立每一小组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不再盲目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制定目标应该恰当合理,具体明确,根据语文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与接受能力制定且不宜过于简单。除了学习目标的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也能够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进行思考,一方面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
(二)中期实施——适当引导合作学习,注重课堂生成资源
即使是开展自由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还是难免会出小差,因此,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其进行适当引导,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讨论的时间。若学生讨论的时间相对较短,那么最终获得的效果可能无法满足预期;若讨论交流的时间过久,那么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则极有可能产生“顾左右而言他”的散漫情况,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充分研究,同时也要格外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基于合作学习活动开发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把握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一方面在课堂上检验学生合作学习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合理地调整合作学习的开展形式,将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转化为合作学习模式不断优化的动力。
(三)后期反馈——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助推小组合作学习
为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针对性地解决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评价机制要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进度情况、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等,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全面了解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以便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教师在针对多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作出评价的同时,也需要对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做出精准评价。评价的内容不应只是局限在对小组总体的评价,还应该适当地对学生个人展开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还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