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和影响
苏日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苏日娜,. 自主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和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3.11. DOI:10.12723/ccn.2023.157092.
摘要:
幼儿阶段是思维和心理的启蒙阶段,它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在与生态教育的思想相融合的情况下,幼儿园应当注重对自主玩耍的环境的营造,把幼儿看作是这一过程中的主体,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而老师则是在一旁协助。老师们要对自己的独立游戏进行科学地安排,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幼儿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创新的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健康、健康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笔者着重探讨了“自主游戏”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价值、困境及对策。
关键词: 自主游戏社会性发展影响分析
DOI:10.12723/ccn.2023.157092
基金资助:

前言:在幼儿的童年生活中,游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丰富的游戏活动,既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又能促进学生的个人能力、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目前,以民俗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如何把这种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是每位幼教工作者都要深思的问题。以下,就幼儿园开展民俗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社会性”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并遵循的一系列的社会规范,并了解人类自我约束的精神特性。而社会发展则是指一个幼儿由单纯的人转变成一个被社会所认同的人。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包括了幼儿们要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产生共情能力,不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也可以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甚至可以学到合作、分工、互助的社交技巧。一个好的社交能力可以帮助幼儿们在处理与别人之间的关系时,也可以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幼儿们在社会化的发展中,自然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同龄人小组”的社会组织。同伴小团体又被称为同伴群体或同辈群体,是一种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兴趣点和活动,在年龄和能力发展的层次上具有相似的人群。我们一般假设,两个或多个幼儿聚集在一块,进行一次行动,他们有着相同的目标,有着相同的行动准则,而且群体中存在着等级的组织来决定每个幼儿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了一个幼儿小组。

二、当前幼儿园自主游戏应用困境

(一)幼儿的主体性缺失

新时期的教育学研究表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永远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全面地尊重。然而,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在幼儿园的自主游戏设置中,老师们并没有将幼儿的主体需要考虑进去,这使得幼儿园的自主游戏设置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都很差。

(二) 缺乏充分的时空

虽然幼儿园的室外独立玩耍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且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受到了各幼儿园及其老师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幼儿园开展室外独立活动的时间、场所等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父母“不让子女在起点上失败”观念的驱使,一些学前老师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自主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

(一)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进行独立的玩耍可以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在独立的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伙伴,游戏方式,游戏目的,这些都可以使幼儿以一种非常积极、乐观和愉快的心态去探究周围的事物,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起一个很好的伙伴关系,并为其社会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喜欢的自我调节性玩耍,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有效途径。幼儿在玩耍过程中要互相合作,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所有的技能都可以帮助幼儿们走出自己的中心,让他们慢慢地、温和地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而在这种自由的、自由的环境中,幼儿们可以轻松地模仿别人,表现自己,找到自己,确认自己,悦纳自己。

(二)游戏促进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是一个可以对社交生活条件进行调整的人,其中既有为自己的生存而做出的,也有可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而做出的,也有可能是在为自己的成长而做出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如何与同伴相处,例如:“警方捉贼”,每位小朋友都要当一名警官,结果他们商量好了,让他们轮流当警官,如果其中一个小朋友耍赖,只演警察不演小偷,游戏就进行不下去,连小朋友都不愿意和耍赖的小朋友玩儿了。这就是违规的后果。在这种经历中,幼儿们逐渐加强了自控能力。角色游戏和演出游戏,是幼儿们模拟成年人的生活,他们在玩耍中体会人物的欢乐与悲伤,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逐步学习如何去共享、去协作,在照料“娃娃”和“病人”时,懂得如何去安抚、去给予别人一些支持,并能在伙伴遭遇困境时,去同情、去关怀别人。这样才能让自身拥有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

总之,就是幼儿对社会的看法。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老师若能对幼儿的游戏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实现教师对幼儿的引导

幼儿在幼儿园需要进行行为、语言等方面的正规培训,这就要求老师进行有效地引导,我们老师可以跟幼儿一起玩,建立幼儿和老师的信任,让幼儿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引导,在这种游戏气氛下,幼儿们能更愿意参加行为训练,体会到玩耍的乐趣。比如,那些配有图画和文字的图画书就是这个年龄段最佳的游戏教材。这个阶段的幼儿识字不多,还不能把一篇文章看完,这些有图片和文字的读物能够让幼儿们更好地参与到老师的共同阅读中来。在阅读课文时,幼儿们可以通过图片来了解课文的含义,并通过图片来了解课文的大意。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游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了解。让幼儿在课本中,扮演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物。教师可以带头去扮演某一角色,再指派几个小朋友陪自己表演,其余的小朋友就可以充当观众,看着师生表演,这能很好地为幼儿树立一个榜样,从而实现对幼儿社会性自主游戏的参与积极性。

(四)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人只有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存在,才有可能接受社会文化教育。皮亚杰等人的研究发现,幼儿以自己为中心的思维特征,使得幼儿很难从别人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而无框架的自主游戏特性,更好地体现了幼儿的自我价值,幼儿在真实的情景操作中,会自动地按照自己的个性特征来选择最合适的角色,有的幼儿会成为领导者,有的幼儿会成为跟随者,还有的幼儿会由于与别人的观点相左而变成了规则的破坏者,这就是每一个不同的个人在小组中所扮演的最初的社会角色。

结语:自主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幼儿各个领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毫无疑问,自治游戏扮演了一个非常活跃的角色。由于幼儿的社会意识的形成并非自发的,它必须依靠家园的共同努力,共同为幼儿提供参与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为了培养幼儿们社会性发展意识,以便于老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为幼儿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邱丹阳.浅谈自主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J].读与写:上旬, 2020(10):1.

[2] 孙海静.以自主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 2022(12):77-79.

[3] 陈银燕.在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基础教育论坛, 202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