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深化研究
郭冬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冬雪,.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深化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111.
摘要:
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特质。然而,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许多教师过于强调其工具性,却相对忽视了人文性的重要性。对于正处在身心迅速发育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道德与内在品质正逐步塑造成型。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发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精神滋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究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以期对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实施
DOI:10.12721/ccn.2025.157111
基金资助:

小学语文课程在整体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素养,是语文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德育教育工作,巧妙渗透德育内容,触动学生情感,引导他们逐步成为遵守纪律、礼貌得体、富有文化素养的公民。最终,致力于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教化功能。

1抓住课前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课前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契机。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都会忽视课前活动,无法挖掘课前活动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和价值。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教师首先就可以尝试着对课前三分钟活动积极地进行利用,作为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契机,带给学生良好的德育熏陶和感染,使育人的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课前三分钟,每天让学生以轮换制的方式准备演讲材料,让学生利用课前的三分钟当堂讲述,讲述的内容可以不过多地做出限制,而是尽量的丰富多彩,如社会见闻、新闻报道、成语典故等等。在学生展示完毕之后不能草草了事,而是让学生简单地论述自身的心得。如在故事中获取到了哪些道理?其中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如《水滴穿石》《孟母三迁》《自食恶果》等等。这些成语故事都属于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民间优秀的文化精髓和教育素材,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来自思想品德教育的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信做人、持之以恒,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做到率先垂范

人们常常说“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年龄较小,思想还不够成熟,在接触外界和提高认知的过程中,周边的人、事、物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教师这些群体,日常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的重要榜样。因此,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在学识修养和思想品德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示范性,真正地做到率先垂范,使自己成为德育工作的“活标本”,让学生学习良好的品质和品行,助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教师群体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水平、思想、品德、修养无时无刻地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明确职责所在,夯实自身专业文化知识基础、完善道德修养,借助丰富知识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如教师不仅要对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进行挖掘,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了解文化难题与道德倾向、解决困难、引领成长,也应该通过一举一动将德育精髓有效地展现出来。如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尊重、宽以待人、诚实守信、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外貌或学习成绩来区别对待。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来诠释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真正地通过自身榜样作用的发挥来培养出更多全面和综合发展的有用之才。

3实现情境再现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情感和社会背景。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该挖掘社会环境和作者当时的切身感受,在课堂上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有效地进行模拟,对当时情境进行营造,让学生更好地身处其中,获取到深刻、真实的体会。这样就可以在无形当中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语文知识中蕴含的人文因素,带给学生良好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审美情趣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带给学生一种入情入景的感受,让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持续的增强。

例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进行资料的查询,可通过互联网、书籍和询问周边的老人,有效地进行梳理。在后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开放的氛围积极地进行创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学习成果,感受到周恩来的人格品质和伟大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课堂情境有效地进行模拟。如可以通过动态景象的方式来展现出当时人们臂戴黑纱、哀悼一代伟人的重要场景,让学生可以对整个画面细致性地进行观察,如神情、服饰、哀乐、白花、万年青,对整个悲伤的情景有效地进行感受,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缅怀之情。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伟人身上的品质和精神进行学习,对伟人的事迹产生悲痛心理,让最终的教育成效事半功倍。

4引入角色扮演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无穷无尽的,思维较为活跃。结合学生这样的特点,在小学语文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着对角色扮演活动有效地进行设置,让学生在转换角色、情景体验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人物身上的良好品质,带给学生正面的熏陶和感染,有助于学生的品质得到塑造和形成。

例如,在讲解《小英雄雨来》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整个故事内容进行分析。在后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以小组的方式将原本的课文有效地改编成课本剧,划分角色,有效地表演出来。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手段为学生设置背景图和音响效果,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可以将场景设置成雨来的家和种满芦苇的河堤,准备好道具,如被子、床、芦苇、枪、绳子、课本、枕头和糖,将时间设定成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人物有鬼子、鬼子军官、李大叔、雨来、小伙伴、村民等。第一场为掩护李大叔,第二场为与鬼子做斗争,第三场为河沿上的枪声,第四场为雨来没有死。让学生在整个情景剧表演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感受到小英雄雨来身上的品质,让学生以此为榜样,努力学习。

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将小学语文课程实践作为主阵地,注重德育教育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带给学生德育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得到构建和形成。其中,主要可以通过抓住课前活动、做到率先垂范、实现情境再现、引入角色扮演、设置课堂辩论、实行家校共育和拓展实践活动,让德育工作开展精彩纷呈,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维军.巧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新通信,2022,24(12):158-160.

[2]牟小凤.浅谈茶思维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J].福建茶叶,2022,44(05):132-134.

[3]朱召弟.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J].品位·经典,2022,(07):153-15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