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新视角:小学音乐欣赏课与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白额日敦图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白额日敦图雅,. 艺术教育新视角:小学音乐欣赏课与学生全面发展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5.6. DOI:10.12721/ccn.2025.157147.
摘要:
音乐欣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建立在情感体验基础上的审美活动。小学生具有爱听、爱唱、喜欢表现和创造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其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教师就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艺术教育小学音乐欣赏课学生全面发展
DOI:10.12721/ccn.2025.157147
基金资助: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讲授《我爱家乡》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孩子们欢快歌唱的视频,然后让学生们用手比画出自己所看到的风景,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美景画面,让学生欣赏后谈感受,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看法,这样能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其情感上的认同。最后,我将班级里的同学分为几组,让他们自由组合进行表演,边唱边跳,感受歌曲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情;有的学生被优美的歌声吸引住了;还有的学生被热闹的气氛感染得手舞足蹈。当所有学生都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时,我适时地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宋祖英阿姨唱的!”这时,我向学生们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成名历程以及感人故事,并播放了她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画面,学生听后不禁为之感叹。接着,我又播放了她参加其他节目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们跟着学唱,他们唱得有板有眼,声音响亮而又甜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导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具活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与学生多交流,培养其欣赏能力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所以,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有利于促进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该想办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效果。

例如,在欣赏《我的祖国》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为什么叫《我的祖国》吗?”学生纷纷举手,有一个女生回答道:“因为歌词中写到‘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呀!”听了她的回答,我笑着说:“你真聪明,不过,你再想想看,这首歌还可以表达什么意思呢?”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热爱之情。”还有的学生说:“这首歌曲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听到这里,我立刻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然后继续追问:“那这首歌曲最早是谁创作出来的呢?”学生很快就想到了歌王黎锦晖先生,接着我又让他们分别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没过多久,一些学生便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人说:“我觉得这首歌曲是由黎锦晖先生创作出来的。”也有人说:“我觉得这首歌曲是由黎锦晖先生改编的。”对于这些观点,我都一一予以认可,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人认为这首歌曲是由黎锦晖先生创作出来的呢?”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最终得出了结论:“因为黎锦晖先生曾经留学于美国,他的思想比较开放、活跃,同时,他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歌赋方面的内容,所以,当他回国之后,他便将自己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融入到了这首歌曲之中。”最后,我问:“那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是否符合你心中对祖国的想象呢?”学生纷纷点头赞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提升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注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中,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意境,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如,在教学《走进美妙的大自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鸟鸣、溪流叮咚以及风吹树叶等自然音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接着,教师再组织学生欣赏一些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例如《春江花月夜》《浏阳河》等,这些音乐都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可以组织他们去公园观赏樱花、桃花、荷花等植物花卉,或者是到动物园观察动物,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能让他们深入理解乐曲的内涵,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师必须加强对其重视程度,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四、立足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如,在教学《让爱传出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视频画面,并配上相关音乐,这样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课堂情境中。接着,教师还可以借助视频画面,向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进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与爱相关的话题,并播放相应的音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以“感恩”为主题进行课堂设计,如通过《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等歌曲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进而使他们学会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做到知行合一。

五、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产物,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渴望,但是由于认知能力有限、阅历浅薄等因素,导致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无法深刻地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如,在教学《春天来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各种花草树木的变化过程,以及鸟儿们自由飞翔的场景,并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理解与感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尽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结语

总之,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通过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开展活动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不同的音乐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宫昭雯.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美育元素挖掘的策略[J].中国标准化,2023,(08).

[2]寇文馨.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教学思路构建[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3,(0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